走近伏都

走近伏都

伏都是一種宗教,又稱“巫毒教”。發源於西非斯拉夫海灣。伏都一詞來自於埃維人的近緣---放族人的語言,原意是“靈魂”。是糅合祖先崇拜、萬物有靈論、通靈術的原始宗教,有些像薩滿教。


走近伏都走近伏都
愛神卡巴拉
神廟的一角,伏都祭祀跪在神像旁,搖晃著一把牛尾拂塵,塗抹著泥灰的臉上,神情痴迷,他已經走進了伏都神靈的世界。
這裡是洛美首府--多歌附近著名的卡巴拉神廟。卡巴拉是伏都的愛神。今天前來尋求超脫的是一位悲傷的失戀女子,她正在廟外焦急的等候。祭祀為卡巴拉的神像點燃菸捲,敬獻烈酒,拋灑香水,乞盼愛神顯靈,賜予可憐女子醫治創傷的良方。
同其他原始宗教一樣,伏都的名字充滿了神秘色彩。發源於西非斯拉夫海灣,伏都最初是埃維人的宗教。伏都(voodoo)一詞來自於埃維人的近緣---放族人的語言,原意是“靈魂”。伴隨向中美洲的移民,伏都宗教在海地和其他地方找到了新的土壤,並且生根結果。海地人的伏都是vodou,巴西稱伏都為candomble,而在牙買加則叫作obeah。這些教派,基本上保持了伏都的原貌---萬能的神靈、奇特的傳說、狂熱的祭禮、以及神秘的巫術。
在多哥南部和加納東南部的埃維人傳統聚居區中,這座卡巴拉神廟名聲顯赫,前來朝拜的人絡繹不絕。無論是心靈上的苦悶、還是肉體上的疼痛,信徒都能通過祭祀的幫助,獲得神靈的庇佑,得以超脫。這裡甚至還收容麻風病和癱瘓病人。
只有祭祀能夠與神溝通,得到神的指示,幫助拯救苦難中的信徒。為感謝神靈的恩寵,信徒呈獻上甘醇的烈酒,據說,這是伏都眾神靈們的最愛。
在西非,250萬埃維人中絕大多數都是虔誠的伏都信徒。他們堅信伏都神靈的力量無所不在,並且依賴這種看不見的力量來統治著他們的精神世界和現實生活。

走近伏都走近伏都
庫庫贊的祭禮
穿過加納海岸叢林細沙堆積的小徑,庫庫贊跳動的鼓聲愈來愈近。
這是醫術之神弗里曼尼.庫庫的祭祀典禮。虔誠的信徒們紛紛走出茅草屋頂的家園,在海岸邊的空曠地,載歌載舞、宰殺牲畜,狂歡7天7夜,表達對醫術之神的敬意。
大約100多年前,埃維人的祖先將醫術之神的偶像--一個插有14把神刀的大葫蘆,從貝寧灣帶到庫庫贊。此後,每隔三年,5月期間,這裡都舉行盛大的祭祀典禮。醫術之神的偶像平時由大祭祀看護,祭禮中,偶像被敬奉在廣場上供信徒朝拜。
狂熱的人群中,一個信徒,托起一隻大木臼,突然躺倒在沙地上,將木臼架在自己胸前。另外4個人壯漢,手持木槌,一面搖擺著舞姿,一面輪番走近,用木槌向木臼里砰砰猛擊。如此重擊之後,托木臼的人,非但沒有受傷,反而一個彈跳起身,將木臼拋到一邊,又平安無事地跳著舞融進了人群。
整個祭祀典禮中,信徒們似乎在努力接近痛苦的極限:一個女子將細沙拋入睜大的眼睛;另一個男人則用玻璃碎片划過自己的腹部,奇怪的是,並沒有流血;點燃一簇稻草,一個信徒張開嘴,生生地將火焰吞下;不遠處,一個年長的信徒正在劈啪作響的烈火中,煅燒幾把長刀,他的身邊,另一個年輕人接過灼燒過的刀子,將刀刃貼上舌尖...沒有痛苦的表情,沒有燙傷的痕跡,反覆幾次舔過熾燙的刀刃,年輕人的舌頭甚至沒有發紅!
對於旁觀者,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表演,不得不讓人置疑:這是因為伏都神靈的庇佑?
祭祀取出大葫蘆里的神刀,刀鋒指向頂在小男孩頭頂的一隻公雞。一眨眼間,甚至沒有覺察刀鋒的移動,那隻雄赳赳的公雞已經癱倒,沒有絲毫的掙扎,只剩下臨死前斷斷續續的顫抖的呼吸。更令人費解的是,烹煮公雞的器具,是半個切開的乾葫蘆,原本易燃的乾葫蘆居然沒有被燒壞。
有人解釋說,這是伏都的巫術。而信徒們堅信,這是神靈的力量顯現。
神靈引導著伏都的信徒們,告訴他們什麼可以採用,什麼可以使他們免受傷害。 據神靈啟示,年輕時服用水、種子和地面堅果混合而成的神藥,能夠在年老後抵禦邪惡的幽靈。神藥只對誠實、虔誠的信徒有效,他們必須完全遵從神的旨意:在盛大祭禮前的兩個星期內,不能性交、食用羊肉,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顆純淨完整的心,接受神靈的賜福。
參與盛典的人,都赤腳起舞,穿鞋被視為是對神靈的褻瀆,玷污伏都的淨地。一個女子旋轉著在人群中閃過,仿佛不是在舞蹈,而是被隨風吹送。是什麼推動了她?信徒們的解釋是---伏都神靈的力量,也許是荷偉索,伏都的雷電之神;或者是財神瑪米瓦它。雷電神、財神、醫術之神以及其他的神靈,都是伏都的二等神,僅次於至高無上的瑪午---創造之神。
海岸的人們從孩提時代就學會尊敬他們的神,父母用伏都教義教育子女,如何舉止行為,讓孩子理解社會對他們的期望。
或許是因為深居叢林,或是他們那些無法解釋的行為,伏都的世界常常被人同巫術、野蠻聯繫在一起。而事實上,這裡並沒有巫毒崇拜、沒有釘著大頭針的玩偶、也沒有血腥的祭禮。信徒們的每一個動作都來自全身心的投入和近乎痴迷的虔誠。
不過,無論旁人如何解釋,如何誤解,對於伏都的信徒來說,這些並不重要,信仰就已經足夠了。

走近伏都走近伏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