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卡套現族

購物卡套現族

哈市多數商場、超市的購物卡,金額從百元至上萬元不等,一旦售出,不退不換。而且購物卡只能在該商場或超市內消費,這就給一些沒有購物需要的持卡人平添了煩惱。由此,一些從持卡者手中“打折”購卡的“套現族”應運而生。每到節日期間,他們的生意都非常紅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購物卡套現
  • 外文名:Shopping card cash
購物卡套現族群
每到節假日期間,各種消費卡、購物券就會進入一個流通高峰,這已成商業領域的“正常現象”。雖然距中秋、國慶還有一個多月,但記者發現,商場、超市里購買購物卡、代金券的人已明顯多了起來。與此同時,也帶動了“購物卡套現族”提前上崗。
近日,市民崔先生在道里區某商城選購了一款269元的剃鬚刀,當他在收銀台前排隊準備付款時,一名女子手拿一張儲值卡走過來央求說,這張卡里有500元錢,如果崔先生同意用卡里的金額付款,只需給她250元現金,崔先生看她說得懇切便同意了。但過後,崔先生因為保修問題到商場開具正規發票時,卻被告知商品是用購物卡購買的,其發票已在買卡時開過了,不能重複開,崔先生因此陷入了兩難境地。
不少經常在超市、商場內購物的市民都有類似的經歷。記者走訪了多家商場、超市後發現,最近利用購物卡套現賺錢的人有所增多。記者在香坊區某超市內看到,前來購物的消費者特別多。在款台前等待結賬的人流中,有兩名年輕女子不停地遊走著,只要看到有準備現金結賬的顧客,都會湊上去,小聲地攀談幾句,請求用自己手裡的購物卡為其結賬。
記者在南崗區某商場內轉了一個多小時,發現有不少市民都樂於接受這種“套現”請求。“用他們的卡結賬,自己能省些錢倒是其次,主要就是為了幫人家的忙,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一位女士這樣說。該商場附近報刊亭的老闆告訴記者,這些職業“套現族”已存在很久,“逢年過節的時候,‘套現’的人更多,他們的生意就更好。商場發現了,也會‘抓’,但是一般很難發現,商場門口還專門立過警示牌提醒顧客呢。”
套現族表現
遊走在各個商場、超市間的“套現族”,有的是偶爾到商場把卡換成現金,有的則是把“套現”當成了生意來做,成了職業“套現族”。“套現族”的盈利手段是,先以9-9.5折左右的價錢現金買進“套現人”手中的購物卡,再以9.5-9.8折的價錢售出,或者在款台附近“守株待兔”,以同樣的折扣幫顧客刷卡消費,直接套現。
記者聯繫到一名專門收購商場購物卡的男子,其在得知記者準備“購進”多張購物卡後,與記者攀談起來。這名男子告訴記者,送禮的高峰期馬上就要到了,“你如果想要大面值,過幾天才能有,但價格可能就不是這個折扣了。”男子稱,每年春節過後,是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收到十多張卡沒問題。有權的、當官的,哪個手裡也得有幾張呀。”
該男子見記者很有購買“熱情”,就打開了“話匣子”。“幹這行不容易,我們也有風險的。商場保全看見了就抓。”他告訴記者,身為“套現族”,“職業眼光”很重要。“找客戶的時候,還得有技巧,要會看、會分析。”一般在大超市里,想把購物卡“變現”的人都是一些大型國企、事業單位的普通員工,這些購物卡都是單位發的福利,“這樣的人,是基本靠工資生活的,圖的就是實惠,所以,你看見這類人,多給些折扣,就能成交。”
而對於一些高檔商場裡的持卡購物者,就更需要眼光和分析。“大商場裡的購物卡,一般都不低於500元一張,這就不是發給普通員工的福利標準了。”他依據多年收卡、套現的經驗說,持有大型商場購物卡的人,起碼是機關單位里“帶個頭銜”的領導,這種人有身份,就是想“變現”一般也會很低調,所以在這些商場內“交易”時,最關鍵的是,話不要多,“一手錢一手卡,成交就各走各的,人家最煩和你攀談,因為不能說的事太多。”
最後,這名男子還爆料說,顧客手裡的購物卡面值一旦超過5000元以上,“人家買單的時候,你就不要上去問了,百分之百沒戲。能有5000元甚至上萬元購物卡的,肯定是個‘有來頭的’,你跑過去問人家要不要‘串現’,那不是打人家臉嗎!”
“套現族”的生存基礎
“套現族”有風險,還要求有“職業眼光”、會分析,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把它當作職業來做呢?
記者了解到,哈市的多家大商場、超市都發售購物卡。而不少持卡者很少去商場直接消費,造成很多購物卡閒置,而且由於購物卡都沒有採用實名制,所以,一旦“變現”就給很多“套現族”提供了賺錢機會。
記者在某商場的客服中心看到,因為臨近節日,很多人是拿支票來買購物卡的。一位中年女士買了20張2000元和15張1000元的購物卡。10分鐘以後,一位男士又來買了10張2000元的和20張500元的購物卡。記者發現,很少有隻買一兩張卡的人,成批買卡的人都會到旁邊開具發票。記者聽到開發票的工作人員不時和顧客確定著發票上單位的名字。某民營醫院的一位會計告訴記者說,每到年節,都少不了“孝敬”相關單位。“直接送錢太扎眼,送張購物卡,面子上好看,還很安全。”其還告訴記者“送卡也要分層次”,在南崗區某商場,他剛剛買了20張1000元面值的卡,“這家商場比較大眾化,這裡的購物卡是送給那些‘正管我們的小頭頭’的,一般是我們去辦事時直接送過去。”而另外一家高檔商場裡的5張5000元的購物卡,“那是給‘實權派’的,多是我們老總親自去送。”
如此一來,就不難想像這些購物卡為何會在商場裡如此流動,也就不難想像“職業套現族”為何會在逢年過節生意興隆了。一些社會學家認為,購物卡涉及隱性的權錢交易和職務消費,已是不爭的“潛規則”。購物卡的泛濫和“套現族”的生意紅火,“印證了社會某些不公正的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