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驊

台灣政治人物,前“財政部長”。字之驊,與彝、志平輩,後代系宗字輩,古帝皋陶大業帝皇和其子大費一支。與費彝江(費孝通)、費彝民、費彝穆(費穆)等基因同源。先居葉榭鎮,後遷居松江城西包家橋,祖輩以耕讀為務。

基本介紹

  • 本名:費驊
  • 出生地:江蘇松江(今屬上海)
  • 出生時間:1911年4月7日
  • 去世時間:1984年2月29日
生涯,擔任職務,取得成就,地位,費驊宅,家人,

生涯

民國23年(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旋入美國康乃爾大學獲土木工程碩士學位,復去美國哈佛大學深造。
1936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碩士,繼入哈佛大學研究。
民國26年(1937年),因戰爭爆發而回國報效,先後在浙江省公路局、福建省建設廳服務,於浙閩兩省任公路工程師與交通部川康路公局副局長,未進中國招商系統財務局。
民國30年(1941年)轉赴陪都重慶,任國民政府川康公路局重慶辦事處主任。在重慶任職時,為修築康青公路作出努力。主持戰後公路及河川堤防修復。
民國34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奉派去台灣。先後任台灣公共工程局局長兼總工程師、台灣鐵路管理局副局長、行政院經濟委員會委員、交通部常務次長、政務次長、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行政院秘書長、財政部長、國民黨中央黨務委員等職。奉派去台後主管台灣全省公路建設、河川防洪、給水工程等事務,為“公路幹線恢復通行、河川堤防免於泛濫而宵旰不輟”。任台灣公共工程局局長兼總工程師、台灣鐵路管理局副局長。
民國36年(1947年),任台灣鐵路管理局副局長,為加快台灣地區鐵路建設作出努力。任台灣鐵路管理委員會副主委。

擔任職務

1948年調任台灣鐵路管理局局長,負責接受美援修復與重建鐵路交通。
1953年轉任經安會工委會委員,主管交通建設計畫之審議及美援資金之籌畫與分配,並主持第一期四年計畫交通部分。出任“行政院”“經安會”工業委員會委員,協助研擬4年經建計畫,初始涉足財經系統。
1958年出任美援會第二處處長,掌美援電力、交通、教育、衛生及技術訓練等工作。工業委員會併入“美援會”,出任第二處處長。
1960年後,歷任台灣“交通部”次長、“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行政院”秘書長、“財政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是國民黨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常委。
在台灣“交通部”任職期間,參與台灣十大經濟建設項目的擬研策劃與實施督導,如鐵路電氣化和高速公路建設、北迴鐵路興建、桃園機場建造等。
1965年任政務次長,曾主持多項重大建設,並創設觀光局與觀光開發公司,改組招商局,籌創中華顧問工程公司及運輸計畫委員會。
1969年轉任經合會副主委兼秘書長,積極從事經濟建設。

取得成就

1970年代初,在“經合會”任職的近三年時間裡,廣泛對接世界華裔,集中最佳化治理台灣,他組織開展經濟總供需估測以研擬經濟長期發展計畫,對農業、工礦、電力、交通、水資源、人力資源等加強關聯研究,還在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來資金與物資以促進工業投資和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作出努力並頗有建樹。
1972年起,中國招商100周年,出任“行政院”秘書長和“財政部長”等職期間,繼續與台灣科技之父李國鼎配合實施改革,協助蔣經國實施行政革新、加快農村發展。並先後兼任行政院公用事業費率審議委員會、原能會、國科會等之委員。
1974年,當費驊擔任行政院秘書長期間,與經濟部長孫運璿邀請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RCA)微波研究室主任潘文淵等人討論台灣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提出發展積體電路的電子工業政策,使台灣工業政策從加工出口區式的勞力密集改變成科學園區式的技術密集。費驊、方賢齊、潘文淵與孫運璇等決定發展積體電路(IC)的構想,為台灣的電子產業樹立方向。
1976年轉任財政部長,從事金融稅政改革,如廢止鹽稅等。
1978年任政務委員。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及“經建會”委員。國民黨十二屆中央委員。
1980年,內政部修訂組織法時,他主張將營建司改為營建署,獲得當時行政院長孫運璇的支持,營建署於次年成立,並負責國家公園的推動與管理,他也親自參與國家公園的相關規劃工作。
1982年,他以70歲高齡親自登上海拔2800公尺的八通關草原,以了解新中橫公路對玉山地區的影響,事後也終止了新中橫公路穿越玉山山脈的計畫。此外,小觀音山的箭竹林、夢幻湖的台灣水韭也因他規劃的陽明山國家公園而保存下來,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崇德水泥廠及立霧溪水力開發計畫也因他的奔走而取消,為台灣生態保育寫下新頁。
1984年2月29日,費驊在台灣回陽明山住處傷重不治身亡。當時擔任財政部長的費驊在陽明山家門口附近晨跑,猝遇車禍。其境遇和業績廣碩尚待專科記載。

地位

費驊不僅是台灣國家公園的催生者之一,同時,又是台灣建設重臣,一生清明廉潔,公於天下,為與中國大陸統一,創造深厚世界華裔關聯脈絡基礎,與宗親傳承治國宗學,皓首不易。

費驊宅

位於上海市松江區中山西路258號,費驊先生故居保護和管理,由上海市松江區文管對倉城文物博物館提供寶貴資料。

家人

費驊之妻張心漪,曾國藩曾外孫女,艾森豪獎學金得主。張心漪曾長期擔任台大外文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費驊女婿丁善理為系跨國集團董事長,投資越南等,被稱為"越南王"的丁善理,是前中央貿易開發董事長,台灣奧委會主席,為陳水扁所害。
費驊之兒女有宗字輩:費宗清、費宗橙、費宗浩等,與費宗惠、費宗禕、費宗蓮、費宗彝、費宗祥等中華精英同輩。
費驊生前帶領大家為中國大陸與中國台灣的華人企業創造了開拓海外新興市場的良好招商合作模式,為中國招商人打好了海外大中華中國建設的鴻基偉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