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定

費定

蘇聯作家。十月革命後曾在紅軍報紙和政府機關工作。所作長篇小說《城與年》、《兄弟們》,都以國內戰爭為背景,描寫知識分子的思想變化。長篇小說《攫取歐洲》反映歐洲資本主義危機。代表作三部曲《初歡》(一譯《早年的歡樂》)、《不平凡的夏天》和《篝火》,通過主人公伊茲微柯夫的成長過程,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俄國革命力量的發展、保衛蘇維埃政權的鬥爭和衛國戰爭對蘇聯人民的嚴峻考驗。還寫有劇本、中短篇小說、特寫、回憶錄等。1959-1971年曾任蘇聯作家協會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費定
  • 職業:蘇聯作家
  • 代表作品:《城與年》、《兄弟們》
  • 背景:以國內戰爭
早年生涯,著述一生,

早年生涯

康斯坦丁·亞歷山大羅維奇·費定 (Констан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Федин,1892年2月24日-1977年7月15日) 蘇聯俄羅斯作家。1892年2月24日生於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父親是革命前薩拉托夫市的一個文具店老闆。1914年在莫斯科商業學院經濟系畢業,後赴德國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回國,歸途中被德國當局作為敵僑扣留;十月革命勝利後受聘擔任蘇維埃政府駐德使館翻譯。1918年回國,先後參加過反擊白黨尤登尼奇的鬥爭,擔任過紅軍和地方報刊編輯。國內戰爭期間,創作了許多政論、 特寫和短篇小說, 其中小說《基謝爾叔叔》(1919)和《果園》(1920)曾獲得當時文學界的徵文獎。1920年在彼得格勒同高爾基相識,後來寫了長篇回憶錄《高爾基在我們中間》(1937~1942),詳細記述了兩人長期親密的友誼。
費定誕辰100周年紀念郵票費定誕辰100周年紀念郵票

著述一生

1921年參加“同路人”文學團體“謝拉皮翁兄弟”。20年代的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一個早晨的故事》(1921)和《安娜·季莫菲耶芙娜》(1922),中短篇小說集《脫蘭士瓦》(1926),長篇小說《城與年》(1924)和《兄弟們》(1928)等。其中,兩個短篇寫革命前外省小市民及地方官吏的愚昧、自私和冷酷;中篇小說《脫蘭士瓦》反映了新經濟政策時期農村富農勢力的囂張;兩部長篇小說都以十月革命引起的社會大變動為主題,一方面揭露歐洲資本主義及舊俄地主資產階級統治的腐朽、沒落,肯定革命的必要性和布爾什維克黨人的堅強意志,同時指責革命者缺乏人性和善良(《城與年》),宣揚藝術家只有同革命保持一定距離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好作品(《兄弟們》)。這說明作者雖擁護革命,卻未能真正理解革命的性質。在藝術上則反映了他多方面的探索。
費定
20年代末和30年代,費定曾多次到德、法、意、瑞士等國訪問。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盜竊歐洲》(1933~1936)和《“阿爾克圖爾”療養院》(1940)。前者主要寫荷蘭一個林業大王的家世及其在蘇聯的經歷;後者寫瑞士一個肺結核病療養院裡的各種人物。兩部作品對處於經濟危機時期的歐洲資本主義社會作了廣泛深刻的揭露,但對當時蘇聯社會主義生活和蘇維埃新人的描寫比較簡單。
1941年至1945年參加衛國戰爭。這期間創作的劇本《感情的考驗》(1942)和大量短篇、特寫,充滿愛國主義熱忱。戰爭結束後,以《訊息報》記者的身份出席1945至1946年在德國紐倫堡舉行的審判戰爭罪犯的國際軍事法庭,寫了特寫集《紐倫堡的審判》(1946)。
費定最重要的作品,是戰後初年發表的兩部曲長篇《早年的歡樂》(1945)和《不平凡的夏天》(1947~1948)。這兩部小說主要寫一個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事,表現個人和革命事業的關係、藝術在社會主義革命中的命運等,塑造了伊茲維柯夫和臘高靜兩個血肉豐滿的布爾什維克形象,畫面廣闊,情節曲折,描寫細膩,語言優美,被認為是當代蘇聯文學中優秀的長篇小說,獲1949年度史達林獎金。1961年開始發表的《篝火》原計畫是兩部曲的續篇,敘述主人公在30年代及衛國戰爭時期的遭遇,描寫了臘高靜擔任重要職位後的官僚主義,為求自保對伊茲維柯夫的冤案置若罔聞,但直到費定去世也未完成。
位於薩拉托夫的費定紀念碑位於薩拉托夫的費定紀念碑
費定晚年發表過許多演說和文章,批評戰後蘇聯文學創作中某些固步自封、狹隘簡單、粗製濫造的傾向。他強調“打開窗戶”,提高創作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費定於1958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59年起擔任蘇聯作家協會書記處第一書記。1967年為社會主義勞動英雄。1971年起任蘇聯作家協會主席團主席。在中國,魯迅曾於1928年翻譯介紹他的《果園》。《城與年》和《早年的歡樂》、《不平凡的夏天》等也已譯成中文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