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樓

甲秀樓

甲秀樓在貴州省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甲秀樓始建於明朝,後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甲秀樓多次重修,並恢復原名。現存建築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

甲秀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線兩岸,橋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2006年,甲秀樓作為“文昌閣和甲秀樓”的組成部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甲秀樓
  • 外文名稱:Jiaxiu Pavilion
  • 地理位置: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8:30-22: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免門票
  • 著名景點:甲秀樓、翠微閣、南明河
  • 修建時間:明萬曆26年(1598年)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
  • 建議遊玩時長:1-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3-10月份最佳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歷史沿革,外觀構造,文化意義,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著名古樓閣甲秀樓矗立在貴陽南明河中的萬鰲礬石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鰲)。從古到今甲秀樓經歷了六次大規模的修葺。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它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展史上的標誌。
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曆26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明萬曆年間(1573—1620)巡撫江東之於此築堤聯結南岸,並建一樓以培風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有浮玉橋銜接兩岸。
天啟元年(1621年)焚毀,總督朱燮元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撫田雯重建,並恢復原名。現存建築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 “浮玉橋”連線兩岸,橋上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清代貴陽八景之一的“鰲礬浮玉”即為位於貴陽南明河鰲礬石上的甲秀樓,樓系貴州巡撫江東之所建。建樓以前,王陽明的再傳弟子馬廷錫曾在此建棲雲亭講學傳道。樓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開始興建,當時先在沙中壘台作“奮鰲狀”,名“鰲頭磯”,再於台上建閣,名“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樓曾幾毀幾建,1981年維修一新。重修中,發現樓閣底層石牆中嵌有詩碑,後有8塊詩復嵌於底層樓壁。甲秀樓前原豎有鐵柱二根,一為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雲貴總督鄂樂泰鎮壓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鑄鐵柱標榜功績;二為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雲貴總督勒保鎮壓興義布依族王囊仙起義,收聚兵器所鑄,兩柱皆有銘文,二根鐵柱現存省博物館。
明清以來甲秀樓便是文人騷客聚集之處,高人雅士題詠甚多。現樓內古代真跡石刻、木皿、名家書畫作品收藏中,清代貴陽翰林劉玉山所撰206字長聯為一絕,比號稱天下第一長聯的昆明孫髯翕大觀樓長聯還多26個字。

外觀構造

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高22.9米,石柱托檐, 護以白色雕花石欄桿。浮玉橋為九孔,稱“九眼照沙洲”。解放後臨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現能見七孔。樓基和橋雖經多次洪水衝擊,歷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樓前原豎有鐵柱二根:一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爾泰鎮壓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鑄鐵柱標榜功績;二為嘉慶二年(1797年),勒保鎮壓興義布依族王囊仙起義,收聚兵器又鑄鐵柱立於樓下。解放初,政府維修甲秀樓,拆除鐵柱,移存省博物院。十年動亂中,樓危亭毀。1981年,按原式樣重修,樓基部分,採用現代建築材料和技術。重建涵碧亭,重修過程中,發現樓閣底層石牆中嵌有詩碑,重修後有八塊詩碑復嵌於底層樓壁。樓額“甲秀樓”三字,系宣統年間謝石琴所書。十年動亂中散失,後尋回刻有“秀”、“樓”二字的兩塊,另據過去照片,配寫“甲”字,按原式樣懸掛樓頂層外面。
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閣樓,這種構造在中國古建築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樓高22.9米,飛甍翹角,12根石柱托檐,護以白色雕塑花石欄桿,翹然挺立,煙窗水嶼,如在畫中。登樓遠眺,四周景致,歷歷在目。浮玉橋如白龍臥波,全長90餘米,穿過樓下,貫通兩岸。橋上有涵碧亭,橋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橋南有翠微閣,遙相呼應。
維修文革遭破壞的甲秀樓維修文革遭破壞的甲秀樓
甲秀樓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橋;第二部分甲秀樓主體建築;第三部分翠微園。 浮玉橋頭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設有“城南遺蹟”四個大字,橋上建有“涵碧亭”。主體建築甲秀樓飛甍翹角、石柱托檐、雕欄環護。翠微園是一組由拱南閣,翠微閣,龍門書院組成的明清古代建築群。同時新建的貴州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陳列院,收集收藏了貴州省苗族、侗族、彝族、水族、革家、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傳統服飾、手工刺繡品、民間蠟染數百餘件,令人嘆為觀止。該館所陳列展示的民族傳統服飾和民族工藝品,是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體現,也是貴州各少數民族的驕傲。
甲秀樓
甲秀樓邊,有貴陽僅存的一座始建於明宣德年間,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築"翠微園"。這裡原先是一片寺廟和園林,王陽明普經遊覽過的南庵便在這裡。他在《南庵次韻二首》詩中寫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漁人收網舟初集"。後改建為翠微園,把寺廟建築與園林庭院合為一體。

文化意義

翠微閣內,開闢了蕭嫻書法作品陳列館。蕭嫻是貴陽人,她是康有為的弟子,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女書法家。請看她的手跡,在氣勢宏大的筆觸中顯出售秀,"飛檐甲天下,落影秀寰中"的條幅,詩句中隱言"甲"與"秀"的意思。"清風待客,明月留人",運筆飛動,詞意清雅,表達了貴州人民殷勤好客的情懷,歡迎天下遊客來貴州,到甲秀樓作客。
甲秀樓是鬧市中一處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區內古色古香,景區外高樓林立,入夜後燈火輝煌,人影晃動,成為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聚焦點,在現代文明中閃爍著歷史的光芒,昂揚著"甲秀天下"的精神風貌,引導人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交通信息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翠微巷8號
公交路線:
可乘坐15、48、305路公交在“甲秀樓”站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