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紅忍冬(貴州忍冬)

淡紅忍冬

貴州忍冬一般指本詞條

淡紅忍冬(Lonicera acuminata Wall.)是忍冬科忍冬屬植物。落葉或半常綠藤本,幼枝、葉柄和總花梗均被疏或密、通常捲曲的棕黃色糙毛或糙伏毛,葉薄革質至革質,卵狀矩圓形、矩圓狀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雙花在小枝頂集合成近傘房狀花序或單生於小枝上部葉腋,苞片鑽形,比萼筒短或略較長,小苞片寬卵形或倒卵形,頂端鈍或圓,萼筒橢圓形或倒壺形;雄蕊略高出花冠,花絲基部有短糙毛;花柱除頂端外均有糙毛。果實藍黑色,卵圓形,種子橢圓形至矩圓形,稍扁,6月開花,10-11月果實成熟。

分布於喜馬拉雅東部經緬甸至蘇門答臘、爪哇、巴厘、菲律賓和中國。生長在海拔500-3200米的山坡和山谷的林中、林間空曠地或灌叢中。

淡紅忍冬的花在中國四川部分地區和西藏昌都作“金銀花”收購入藥。花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淡紅忍冬
  • 拉丁學名:Lonicera acuminata Wall. 
  • 別名:肚子銀花、巴東忍冬、貴州忍冬、毛萼忍冬、短柄忍冬、醉魚草狀忍冬、無毛淡紅忍冬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川續斷目
  • :忍冬科
  • :忍冬屬
  • :淡紅忍冬
  • 命名者及年代:Wall.,1824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扦插,分株,播種,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或半常綠藤本,幼枝、葉柄和總花梗均被疏或密、通常捲曲的棕黃色糙毛或糙伏毛,有時夾雜開展的糙毛和微腺毛,或僅著花小枝頂端有毛,更或全然無毛。葉薄革質至革質,卵狀矩圓形、矩圓狀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4-8.5(-14)厘米,頂端長漸尖至短尖,基部圓至近心形,有時寬楔形或截形,兩面被疏或密的糙毛或至少上面中脈有棕黃色短糙伏毛,有緣毛;葉柄長3-5毫米。
雙花在小枝頂集合成近傘房狀花序或單生於小枝上部葉腋,總花梗長4-18(-23)毫米;苞片鑽形,比萼筒短或略較長,有少數短糙毛或無毛;小苞片寬卵形或倒卵形,為萼筒長的2/5-1/3,頂端鈍或圓,有時微凹,有緣毛;萼筒橢圓形或倒壺形,長2.5-3毫米,無毛或有短糙毛,萼齒卵形、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或有時狹三角形,長為萼筒的2/5-1/4,邊緣無毛或有疏或密的緣毛;花冠黃白色而有紅暈,漏斗狀,長1.5-2.4厘米,外面無毛或有開展或半開展的短糙毛,有時還有腺毛,唇形,筒長9-12毫米,與唇瓣等長或略較長,內有短糙毛,基部有囊,上唇直立,裂片圓卵形,下唇反曲;雄蕊略高出花冠,花葯長4-5毫米,約為花絲的1/2,花絲基部有短糙毛;花柱除頂端外均有糙毛。果實藍黑色,卵圓形,直徑6-7毫米;種子橢圓形至矩圓形,稍扁,長4-4.5毫米,有細凹點,兩面中部各有1凸起的脊。花期6月,果熟期10-11月。

主要變種

無毛淡紅忍冬Lonicera acuminata Wall. var.depilata Hsu et H. J. Wang)植物體完全無毛或僅葉柄有少數糙毛。葉下面常帶粉綠色。分布於中國浙江(龍泉)、江西(贛縣、上猶)、福建(泰寧)、台灣、廣東(乳源)、湖北(興山)及四川中部和東南部。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寶興。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500-3200米的山坡和山谷的林中、林間空曠地或灌叢中。
淡紅忍冬
淡紅忍冬

分布範圍

分布於喜馬拉雅東部經緬甸至蘇門答臘、爪哇、巴厘、菲律賓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西部和東北部、福建、台灣、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至北部、四川、貴州、雲南東北部至西北部和西部及西藏東南部至南部。

繁殖方法

淡紅忍冬以扦插繁殖為主,亦可種子繁殖和分根、壓條繁殖。

扦插

扦插繁殖於早春新芽未萌發前或秋季9-10月進行。一般以春季扦插成活率較高。苗床要靠近水源。深翻土地,施足底肥,1.3米寬高畦。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2年生枝條,剪成約33厘米長的插條,摘去下部葉片,然後在畦上按行距27-30厘米開橫溝,溝深視插條長短而定,每溝放插條10-15根,插條2/3埋入土中,填土壓緊。如遇乾旱,在早晨或傍晚,應淋水保苗,春插的半個月後便可生根。生長期中要注意勤除草、淺鬆土,適當追施氮肥和清淡的人畜糞水。當年的10-11月或第二年的早春就可定植。

分株

選用株型健壯,發棵均勻,株根圍徑大、莖葉深綠、無病蟲,2-3年生的宿根,直接分株作為種苗。保留2/3老株,連根帶土分出1/3作為種苗,宜在“立冬”至翌年的“驚蟄”間植株未發芽之前移栽,成活率可達90%以上。

播種

11月採摘果實,放在水中搓洗,去淨果肉和秕粒,取成熟種子晾乾備用。翌年4月將種子放入35-4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取出拌2-3倍濕砂催芽,種子裂口達30%左右時,即可播種。播種前選擇肥沃的砂質壤土,深翻30-33厘米,作66-70厘米寬的平畦,畦的長度不限。整好畦後,放水澆透,待表土稍松乾後,平整畦面,按行距20-22厘米每畦劃3條線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里,覆細土2-3厘米。播種後保持地面濕潤,畦面上可蓋一層雜草,每隔2天噴1次水,約經10餘天即可出土。秋後或第二年春季移栽,每畝用種子1千克左右。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育苗地,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和灌溉方便、有水源的地方。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打碎土塊,整平耙細,施足基肥。然後作成寬1.3米的高畦播種育苗或扦插育苗。可利用荒坡、地邊、溝旁、房前屋後零星地塊種植。先深翻土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細作高畦或高壟栽植。
定植:秋季和早春定植均可,春季在4月上、中旬,秋季在8月上旬。通常利用荒坡、隙地或退耕還林的山區耕地栽種。按150厘米×120厘米挖穴,寬深各30-40厘米,每穴施入土雜肥5千克與底土拌勻。然後,每穴栽壯苗1株,填細土壓緊、踏實,澆透定根水。成活後,通過整形修剪,使匍匐藤形成直立單株的矮小灌木。增加分枝,擴大樹冠,由1年1茬收花變為1年3-4茬。
中耕除草、培土:栽植後的3年中每年中耕除草3次,發出新葉時進行第1次,7-8月進行第二次,最後一次在秋末冬初霜凍前進行。並結合中耕進行培土,以免花根露出地面。
施肥:栽植後的1-2年,是植株發棵定型階段,主要是營養生長,因此追肥偏重於人畜糞、草木灰、尿素、硫酸鉀等含氮、鉀量較高的肥料。栽植2-3年後,每年冬前或春初,應多施畜雜肥、廄肥、餅肥、過磷酸鈣等肥料。
剪枝:每年早春發芽前,將枝條頂端剪去促使枝條下部逐步粗壯,並能直立生長。生長旺盛的要輕剪,生長弱的老花墩要重剪。
排灌:淡紅忍冬抗澇旱能力強,但春季乾旱易影響花枝發育,需適當灌水,但長期灌水又易誘發病害,因此雨季因注意排水。
越冬管理:淡紅忍冬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能自然越冬,但在寒冷地區種植就要注意保護老枝條越冬。老枝條若被凍死,次年重發新枝,開花少,產量低。具體方法是在地封凍前,將老枝平臥於地上,加蓋蒿草6-7厘米厚,草上再覆蓋泥土,就能安全越冬,次年春天萌發前,去掉覆蓋物。

病蟲防治

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可用65%代森鋅500倍液或1:1.5:300的波爾多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蟲害:主要是蚜蟲、天牛和金銀花吃虎蟲,以蚜蟲危害最重。如發現蚜蟲,可用氧化樂果乳劑兌水2000倍噴灑。對天牛和吃虎可將其危害的枝葉剪下燒掉。

主要價值

淡紅忍冬的花在中國四川部分地區和西藏昌都作“金銀花”收購入藥。花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