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主義匯率理論

貨幣主義匯率理論是現代貨幣學派關於匯率決定的理論。該理論以現代貨幣數量論為基礎,將貨幣數量論與購買力平價學說結合起來研究,認為匯率的變動直接與貨幣的供求相聯繫,匯率最終由各國貨幣存量的供需所決定。該學說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現代貨幣主義學派的 “大本營”——芝加哥大學由經濟學家詹森、蒙代爾及其他一些經濟學家創立的一種匯率理論。在國際貨幣體系從固定匯率制過渡到浮動匯率制的時代背景下,貨幣學派對匯率的研究突破了傳統理論將匯率的決定限制在國際貿易或國際收支範圍內的缺陷,而把匯率的研究引進到與貨幣政策協調的問題上,從而對在浮動匯率制下匯率成為巨觀政策的工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基本內容
它把匯率研究的注意力從經常項目轉向了資本項目。具體內容包括:突出了貨幣因素在匯率決定過程中的作用;指出一國貨幣供給狀況及貨幣政策同該國的匯率走勢有著直接的聯繫。
20世紀70年代初期詹森、蒙代爾、弗蘭克爾等經濟學家以弗里德曼得現代貨幣數量論為基礎,創立了貨幣主義匯率論。貨幣主義匯率理論設立的前提是:
(1)具備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即存在資本的充分流動及本國於外國資產之間的充分可替代;
(2)具備高效率的商品市場,商品的自由套購能保證“一價定律”在國際市場有效發揮作用;
(3)具備高效率的外匯市場,市場參與者能根據所有信息作用作出合理預期,其餘預期能較大地影響市場的匯率。
貨幣主義認為,匯率是由兩國的物價水平決定的,即:
e = P/P* (3)
e= (Ms -Ms*)-a(y-y*)+b (i-i*) (4)
(4)式表明,貨幣主義匯率決定理論的基本觀點,即匯率
是由貨幣市場的存量均衡所決定的,具體來說,匯率取決
於兩國名義貨幣供應量(Ms)、實際國民收入水平(y)、實際
利率(i)等因素。
兩國上述經濟變數的相對增減,是構成匯率波動的重要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