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中的思索:張亞勤解碼創新

變革中的思索:張亞勤解碼創新

《變革中的思索:張亞勤解碼創新》收錄了張亞勤博士近年來在IT研發、產業趨向及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心得與思考,展現了他對創新的理解及對時下中國乃至全球IT產業界共同關心的熱點問題的獨到分析。不僅如此,作者還不吝與讀者分享他在人生路上的點滴感悟,一顆赤誠的中國心躍然於字裡行間。相信每位讀者都會從中受益匪淺。

基本介紹

  • 書名:變革中的思索:張亞勤解碼創新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頁數:260頁
  • 開本:16
  •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 作者:張亞勤
  •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21097416, 712109741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變革中的思索:張亞勤解碼創新》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亞勤,博士,現任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負責微軟公司在亞太地區的研發、技術戰略和業務。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擁有3000多名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是跨國公司在華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發機構,也是微軟公司在美國之外最大的基礎研究、技術孵化、產品研發及產業合作的研發基地。
張亞勤博士是通信和軟體領域世界級的科學家。他於1999年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首席科學家,在2000~2004年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2004年晉升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回到微軟總部掌管微軟全球移動及嵌入式產品Windows Mobile以及Windows CE平台。他是領導微軟進入PC之外市場的核心領軍人物。
1997年,年僅31歲的張亞勤博士被授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Fellow of IEEE)稱號,成為該協會100年歷史上獲得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他擁有60項美國專利,發表了500多篇學術論文和專著。張亞勤博士是很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參與過多種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是全球20所大學的校董或名譽教授。他是美國傑出華人組織“百人會”的成員(Commlttee of 100),積極推動中美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張亞勤領會了勤奮和承諾的真正意義。對於我們來說,任何成功都離不開辛勤的工作,他的成就對大家無疑也是一種巨大鼓舞。
——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
由張亞勤博士帶領的微軟中國研發團隊所做的工作是令人驚奇的。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
和亞勤相處一個星期,就會感到他非常特殊,他是世界的財富。
——喬治·華盛頓人學教授,皮克·霍茲

名人推薦

張亞勤領會了勤奮和承諾的真正意義。對於我們來說,任何成功都離不開辛勤的工作,他的成就對大家無疑也是一種巨大鼓舞。
——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
由張亞勤博士帶領的微軟中國研發團隊所做的工作是令人驚奇的。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
和亞勤相處一個星期,就會感到他非常特殊,他是世界的財富。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皮克·霍茲

圖書目錄

Ⅰ 解碼創新
沒有藩籬的21世紀
智慧型計算和“聰明機器”
展望個人電腦的未來之路
全球軟體產業的現狀、趨勢與挑戰
數字娛樂——繽紛生活的新起點
雲計算三部曲
Ⅱ 中國智造
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主創新
中國智造慧及全球
百川異源皆歸於海
IT=IP+IQ
讓信息化驅動經濟復甦
軟體公司的技術戰略
Windows7的“中國DNA”
Ⅲ 管理心得
向巴菲特和韋爾奇請教管理之道
重讀《孫子兵法》
中國企業該如何“過冬”
逆境中的領導力
高科技人才管理的五個方程式
打造企業軟實力
Ⅳ 我和微軟
第一次向比爾·蓋茨匯報
微軟技術節——燃燒智慧的“狂歡節”
傾情研發十年記
我的導師,我的朋友
夢想·激情·信心
V 心靈記憶
與基辛格博士重逢
“一英里”和“一百年”
胡錦濤主席訪微軟——難以忘懷的時刻
我的奧運故事
放飛的愛——母親和我
愛和勇氣
附錄
少年班傳奇
一個公司和一個國家的智慧握手

文摘

插圖:




網路革命中的趨勢與規律呈現如下。
1.21世紀的新“四化”
21世紀的新“四化”——“技術全球化”、“產品多樣化”、“市場本地化”以及“服務個性化”。萬里長城數百年前還有將軍遠鎮、戍卒逡巡的作用,而在今天,這道堅固屏障的象徵意義卻已完全取代了其實際功用,原因不言而喻。其實,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也正在潛移默化地分化瓦解著國家、種族這些或有形或無形的“壁壘”,這種趨勢發展的終極便是“技術全球化”、“產品多樣化”、“市場本地化”以及“服務個性化”的結局。過去在IT產業,廠商、公司往往會有自己獨立的封閉的標準,而這些標準也大抵互不兼容(如Mac、PC、UNIX)。隨著通信領域與計算領域的逐漸融合,制定一個全球化的、為所有參與競爭者所共同遵循的標準勢在必行,況且技術本身的意義也早已超越了國家、民族乃至文化的範疇。而傳統意義上的“國家的公司”也終將向力圖掙脫一切羈絆的“公司的國家”的方向和平演變。另一方面,產品、市場與服務的未來發展卻恰恰相反,需要強化某些特定條件:由於不同地域的用戶,實際需求不同、消費心理不同、經濟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即便是基於同一技術平台,實現同一最終目的,其產品市場與服務也可能大相逕庭。以上網為例,不同的用戶可以通過不同的裝置(如計算機、機頂盒、WAP手機、PDA等)實現,而這些產品的價位不同、目標市場不同,服務承諾亦不同。21世紀的企業將更專注於發展核心部分的產業,而非核心部分的邊緣產業則可能被外包出去,成為其他公司的贏利核心——看上去那些小、專、深的公司的發展前景似乎要比傳統的大、廣、淺的巨無霸企業更明朗一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