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心理書系:24重人格

卡姆原來婚姻美滿,家庭幸福,在工作中也被譽為"商場殺手",一切都很順利。某個時候,這一切都改變了,他出現了一些孩童般的舉動,他會躲進兒子的遊戲室的小櫥櫃裡;漆黑的夜晚惡夢連連,爬進鋼琴底下,寫下"安全不安全"的字句;畫一些像兒童畫出來的、但卻表現他小時侯的經歷的線條畫,甚至接個電話也會冒出幾個聲音,更別提單獨開車了,這些都是蘊藏在心靈深處的幾個分身們"現身"出演的一部人格分裂的戲劇。 整部小說的結尾雖有些類似"大團圓"的結局:卡姆終於敢於承認自己患有"多重人格障礙"(俗稱"人格分裂"),本人也獲得了心理學博士的學位,與妻兒也能和諧相處。但其間主人公及其家人的內心掙扎,患有病症的原因等等不只是用詭異、絕望這么幾個字眼可以形容的。

基本介紹

  • 書名:譯文心理書系:24重人格
  • 作者:卡梅倫·韋斯特 (Cameron West)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420頁
  • 開本:32
  • 定價:42.00
  • 外文名:First Person Plural:My Life as a Multiple
  • 譯者:李永平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2760879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譯文心理書系:24重人格(紀念版)》是一本紀實性的文學作品,又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也是一本令人恐懼的書。作者卡梅倫·韋斯特以刺激性的細節和令人心碎的清晰描寫揭示了羈患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對家庭的影響,作者身兼“人格分裂”患者和心理學家兩重矛盾角色,這是《譯文心理書系:24重人格(紀念版)》獨特的地方。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卡梅倫·韋斯特(Cameron West) 譯者:李永平

媒體推薦

科林·A·羅斯醫學博士,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廷伯勞恩心理健康體系精神創傷項目的負責人,密西根州大急流城福里斯維尤醫院院長推薦
《24重人格》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也是一本令人恐懼的書。作者卡梅倫‘韋斯特以刺激性的細節和令人心碎的清晰描寫揭示了罹患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對家庭的影響,作者身兼“人格分裂”患者和心理學家兩重矛盾角色,這是該書獨特的地方。我特向DID患者和對該病症感興趣的人推薦這本書。
著名作家、心理學家畢淑敏作推薦序
掩卷之後,我們發現了人人都可能有一座心理地庫。打開門,挖下去,拂去塵封的蛛網,清理舊物,讓陽光照進暗室,從此讓那裡寬敞明亮,是你的責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精神衛生學系主任、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季建林作推薦序
本書是一本紀實性的文學作品,又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理學科普讀物,一反教科書的枯燥、乏味和深奧難懂,它通過詳細記錄主人公的內心活動變化和現實經歷,將精神分析的有關理論和方法有機地融合於字裡行間,使得讀者從中了解人的複雜內心世界,值得推薦。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華東師範大學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總監葉斌作推薦序
韋斯特的多重人格故事,讀過後,我們為之觸動、震驚。事實上和普通人日常生活更為相關的是,如何覺察、理解和安頓我們矛盾糾結多側面的內心世界。

圖書目錄

我的分身
序曲
第一部 傷心旅店
第二部 繞過陰溝
第三部 打破障礙
尾聲

序言

離奇的“多重人格現象”
受出版社編輯的委託,我花了幾個晚上閱讀了全書(台灣譯本),深感一個心理學家(Camemll West博士,本書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優美的文字和細緻入微的描述為讀者展現他的心路歷程,揭示普通人或許不可思議或難以理解的一個多變、離奇、但又確實存在的“世界”——重人格現象——之難能可貴。同時也為本書的譯者(台灣精神科醫生李永平博士)的翻譯技巧稱好,一個精神科醫生倘若沒有紮實的雙語文學技巧和專業心理學的知識是很難高質量地完成該書的翻譯工作的。
眾所周知,人在不同的社會場合應該以不同的社會角色(或身份)出現,如在家中,可能是孩子的父母、配偶的伴侶;在單位工作,可能是領導或職員;在周末的外出購物或遊玩中,可能是顧客或遊客。就是說,在人的社會生活中,不同階段或不同場合我們都會有一定的角色轉換,但自我一般是相對恆定的。然而,多重人格者,他們則可能在同一場合或相對的一定時間範圍內以不同的角色出現,甚至改變自我(本書中所描述的所謂分身),這是一種病理心理現象,往往會給患者本人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因為是一種病理心理現象,並非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症),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常常會忽視,甚至會誤診,使得這類患者更加痛苦並遭受社會的歧視。本書作者以自己的經歷,詳細描述了多重人格患者的內心世界和其就醫診治經過,從患者角度揭示了他的臨床表現和導致問題存在的可能原因——童年期的性創傷經歷(亂倫或性虐待)。這是目前比較公認和接受的一種理論假設,即從弗洛伊德精神動力學理論解釋多重人格發生的機理。
關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或精神動力學理論,在過去100多年裡對人類了解心理現象和揭示心理活動的內在動力所在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國內早在20世紀的30年代便有其著作的翻譯介紹,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學術研究的發展,這類著作曾大量譯成中文。精神分析理論的基本框架或結構是將人格分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人的意識領域分為意識(conscience)、前意識(preconscience)和潛意識(un-conscience);人的心理障礙或問題的產生是源於童年期的創傷經歷或性力(Libido),其治療的技術乃是套用躺椅、自由聯想和釋夢,向患者揭示其心理障礙的起因和聯繫,使其領悟從而達到人格的重建,克服其問題。本書所展示的便是一個非常詳實的成功範例:患者成年期發病,通過長期雖斷斷續續(搬遷地方、更換治療醫師)但堅持不懈的治療,逐步使其認識到問題產生的癥結——在其成年自我(卡姆)的記憶中早已忘卻的童年性虐待(與外婆、母親的亂倫),通過釋夢、解釋和工作修通(interpretation)讓其識別其不同分身的意義,以及與其童年期性虐待的關係,學會逐步面對和適應,同時鼓勵和督促其成年自我不斷努力與學習,最終學業有成(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學家)、家庭和睦與幸福(妻子的理解與支持、兒子的健康成長)。
關於多重人格,國內臨床研究不多,僅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有少量文獻報導。一方面是其本身的複雜性和難辨別性,因為患者的表現常多變和“缺乏規律”(如果不長期隨訪和記錄觀察的話),很容易被臨床精神科醫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另一方面,部分患者的異常行為常涉及違法或倫理道德,同時多重人格的診斷又缺乏客觀的診斷依據,很難鑑別出是患病或逃避司法制裁,使得這類患者被漏診。再者,由於歷史等諸多因素,精神動力學理論與精神分析技術在國內的介紹和套用推廣不夠,甚少有這方面的專家學者,因此這類患者的診斷與研究甚少。值得慶幸的是,近10餘年來,中德心理治療講習班的系列培訓,已有部分國內同行涉足這一領域,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這本書的中譯本出版發行無疑是雪中送炭,為精神分析的實踐和大眾的理解與接受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或許在不遠的將來也會有中國的案例研究與報導,使得我們更多地了解人的複雜心理現象,總結經驗和有效地幫助心理障礙的患者,減輕和緩解他們的心理痛苦,重塑人生的輝煌。
嚴格意義上講,本書是一本紀實性的文學作品,通過詳細記錄主人公的內心心理活動變化和現實經歷,將精神分析的有關理論和方法有機地融合於字裡行間,使得讀者不知不覺地深入到多重人格患者的心理世界,從中了解人的複雜內心世界,並學到有關的精神動力學理論與知識。因此,它又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理學知識科普讀物,一反教科書的枯燥、乏味和深奧難懂,值得推薦。
當然,本書的學術觀點僅是從精神分析理論出發來揭示多重人格現象的產生,並非代表全部心理學的解釋,希望讀者能用科學的觀點看待本書。因為多重人格的產生不僅僅有其童年期的性創傷經歷,往往還與其社會環境、文化背景和生物學遺傳素質等多方面相關,即心理障礙的產生與發展,乃至預後轉歸是與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多維因素密切聯繫的,並非完全能用一家學說來概而括之。近30餘年來,在醫學領域所提倡的是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即整體醫學)來認識和了解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衛生日”,2001年的4月7日的主題是“精神衛生”,號召全球“消除偏見,勇於關愛”。由此可見,在21世紀的今天與將來,心理衛生與健康將構成現代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的重要性以及對心理的認識和理解與社會進步和發展是同步的,衷心希望本書中譯本的出版與發行能為中國心理衛生事業的普及與推廣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
季建林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精神衛生學系主任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