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名著文庫92:亂世佳人

譯文名著文庫92:亂世佳人

基本介紹

  • 書名:譯文名著文庫92:亂世佳人
  • 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Margaret Mitchell)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978頁
  • 開本:32
  • 外文名:Gone with the Wind
  • 譯者:陳良廷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4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編輯推薦,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譯文名著文庫92:亂世佳人(套裝共2冊)》編輯推薦:風靡全球半個多世紀的大眾經典,描寫了斯佳麗與巴特勒及其他男人之間的感情糾葛。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 譯者:陳良廷

圖書目錄

亂世佳人(上)
亂世佳人(下)

文摘

著作權頁:
斯佳麗·奧哈拉長得並不美,但是男人一旦像塔爾頓家孿生兄弟那樣給她的魅力迷住,往往就不大理會這點。她臉蛋上極其明顯地融合了父母的容貌特徵,既有母親那種沿海地區法國貴族後裔的優雅,也有父親那種膚色紅潤的愛爾蘭人的粗野。不過這張臉還是挺引人注目,尖尖的下巴頦兒,方方的牙床骨兒。眼睛純粹是淡綠色的,不帶一點兒淡褐色,眼眶綴著濃密烏黑的睫毛,稍稍有點吊眼梢。上面是兩道又濃又黑的劍眉,在木蘭花似的潔白皮膚上勾畫出兩條觸目驚心的斜線。那種皮膚深受南方婦女珍視,而且她們總是戴上帽子、面紗和手套,小心翼翼地保護好,免得給喬治亞的烈日曬黑。
1861年4月,有一天下午陽光明媚,她在父親的塔拉莊園宅前門廊的蔭處,同塔爾頓家兩兄弟斯圖特和布倫特坐在一起,那模樣真宛若畫中人。她穿著那件綠花布的新衣,裙箍把用料十二碼的波浪形裙幅鋪展開來,跟她父親剛從亞特蘭大給她捎來的平跟摩洛哥羊皮綠舞鞋正好相配。她的腰圍只有十七英寸,三個縣裡就數她腰身最細,那身衣服把她腰肢襯托得更見纖細。雖說年方十六,乳房卻長得非常成熟,熨帖的緊身上衣把她乳房裹得格外顯眼。儘管她長裙舒展,顯得儀態端莊,一頭烏絲光溜溜地用發網攏成一個髮髻,顯得風度嫻雅,一雙雪白的縴手交叉擱在膝上,顯得舉止文靜,但真正的本性卻難以掩飾。精心故作嬌憨的臉上那對綠眼睛愛動、任性、生氣勃勃,和她那份端莊的態度截然不同。原來她一貫受到母親的諄諄告誡和黑媽媽的嚴格管教才勉強養成這副禮貌;她那雙眼睛才顯出她的本色呢。
那對孿生兄弟神態悠閒,懶懶靠在她兩邊的椅子上,眯細眼睛看著從明淨熠亮的長窗里照進來的陽光,兩雙長腿裹著齊膝長靴,腿肚子鼓鼓的,瀟灑地架著,有說有笑。他們今年十九歲,身高六英尺二,骨骼高大,肌肉結實,臉龐曬得黝黑,頭髮呈深棗紅色,眼睛神采飛揚,傲氣十足;身穿一模一樣的藍上衣,一模一樣的芥末色馬褲,哥兒倆活像兩個一模一樣的棉桃。
屋外,夕陽斜照著院子,在一片新綠背景襯托下,開著一簇簇飽滿的白花的山茱萸給照得閃閃發亮。哥兒倆的坐騎拴在馬車道上,都是高頭大馬,毛色像主人的頭髮一般紅;馬腿跟前圍著一群精瘦、不安、專獵負鼠的獵狗在吵鬧,斯圖特和布倫特走到哪兒,這群獵狗就跟到哪兒。不遠處,躺著一條跟隨馬車的黑花狗,當上貴族似的神氣活現,口鼻全擱在爪子上,耐著性子等著哥兒倆回去吃晚飯。
在獵狗、馬和哥兒倆之間有一層親屬似的密切關係,比他們那種持久的夥伴關係更深。主子家畜都是身體健壯、沒有心事的幼仔,都是油光溜滑,優雅得體,精神飽滿,哥兒倆就像兩匹馬那樣精力充沛,不僅精力充沛,而且一副兇相,不過,對於懂得如何駕馭他們的人卻顯得脾氣溫馴。
門廊里坐著的這三個人雖然生來過慣舒適的莊園生活,一出世就有人悉心侍候,但他們的臉倒並非毫無血色,也不是細皮嫩肉。他們就像一輩子在野外生活,很少在枯燥的書本上用心的鄉下佬那樣生龍活虎,行動機靈。喬治亞州北部克萊頓縣的生活還是新奇的,而根據奧古斯塔、薩凡納和查爾斯頓等地的標準來看,卻未免有點粗氣。比較嚴肅和古板的南部地區對內地的喬治亞人很瞧不起,可是在這兒喬治亞北部,只要精通幾件緊要的事就行了,不通文墨算不上丟臉。就說吧,棉花種得好,騎馬功夫精湛,射擊本領高強,跳舞姿態輕鬆,陪伴女士風度瀟灑,酒量豪爽,毫無醉意,都算緊要事。
這些能耐哥兒倆件件都精通,而他們對書本里的東西學來學去就是學不進去,其無能之聞名也是同樣出眾的。他們家錢多、馬多、奴隸多,縣裡誰都比不過,可是他們倆腹中文墨還不如鄰近大部分窮苦白人呢。

序言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6)之所以被眾多讀者熟悉,更大程度上得益於那部同名銀幕曠世之作。甚至,也有許多人說電影超越了文學作品。究其根本,除了銀幕的影畫、音響魅力和導演演員的精湛演繹之外,還因為電影截取了作品最精華緊湊的情節,沒有把生活的瑣碎雜沓一一鋪陳。然而,對小說《亂世佳人》的閱讀,則常常會讓讀者不時激動澎湃的心情不斷地平復下來,讓他們靜靜地等著、觀察著、體會著人物經年累月的變化和水到渠成的生命領悟。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困頓失意的時刻,不斷引用斯佳麗激勵自己的那句話,“不管怎么說,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從中汲取那桀驁不馴的任性和偏執,從而繼續固執地追尋目標,哪怕頭破血流。
據說,在美國的大眾文化領域,內戰是最具吸引力的主題,而《亂世佳人》則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部作品,雖然批評界一般將它歸為“通俗小說”,在文學史上提及不多。而且,小說中鮮明的人物,曲折的情節,還有瑰麗的銀幕製作等,都把這部小說的作者拋到了聚光燈之外,使我們在感動和欣賞中,幾乎忘卻了作品的創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Mitchell,1900—1949),忘卻了重要的一點,即她才是故事的源頭,是這部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暢銷小說的母親。
米切爾生於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一個在美國內戰(1861—1865)中遭受重創的南方城市。米切爾的長輩們大多對內戰有著切身體會,常常對她說那段封存的記憶。在經歷了一場失敗的婚姻生活後,米切爾開始靠寫作為生,自一九二二至一九二六年,她一直擔任《亞特蘭大報》(Atlanta Journal)的專欄作家和記者工作,由此積累了大量豐富的歷史和現實生活素材,從而開始了《亂世佳人》長達十年的創作。十年後,這部厚實的作品一經問世,就立即榮登暢銷書榜首,創下了一日銷售五萬冊的記錄,並獲得了一九三七年的普利茲獎。一九三九年,同名電影問世,贏得了八項奧斯卡電影大獎。此後,狂熱的讀者和觀眾渴望知道斯佳麗在小說結尾之後的故事,可是,米切爾斷然拒絕續寫小說,而這部作品也成了作家一生唯一一部小說,從此她再無文學作品問世。
在美國,《亂世佳人》為重新理解內戰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據,甚至,它也從價值和倫理觀點上顛覆了斯陀夫人的作品《湯姆叔叔的小屋》。小說以美國的南北戰爭和戰後重建中的喬治亞州為背景,從南方人的視角出發,敘述了以斯佳麗為核心的人物情感和生活經歷,反映了在美國舊南方向新南方轉折的歷史過程中,人們在情感選擇、生活態度、思想觀念上的變遷。斯佳麗是愛爾蘭移民傑拉爾德·奧哈拉的女兒,她從小生活在父親所擁有的塔拉莊園,一個富饒美麗的農莊裡。十六歲那年,任性而漂亮的斯佳麗愛上了鄰居阿希禮,而當時正值南北戰爭爆發之際。令斯佳麗傷心欲絕的是,阿希禮卻打算娶表妹玫蘭妮為妻。一氣之下,斯佳麗衝動地嫁給了玫蘭妮的哥哥查爾斯。此後,亞特蘭大落A.--II~方聯軍的手中,查爾斯不幸死於戰場。不久,斯佳麗的母親也因為傷寒病逝,父親因此神志不清,喪失了勞動力。斯佳麗只得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擔。在此期間,她與妹妹原來的未婚夫弗蘭克達成了權益婚姻,用丈夫的資金保住了塔拉莊園,並在亞特蘭大開了一家木材場,還把阿希禮和玫蘭妮夫婦留在了身邊。一次,斯佳麗遭黑人襲擊,弗蘭克為她復仇而被槍殺。很快,斯佳麗又和在內戰中發家的瑞特結了婚。玩世不恭的瑞特從很久以前就深愛著斯佳麗,一直希望以自己的真情贏得斯佳麗的真愛。可是,婚後的斯佳麗依然自以為是地幻想著要得到阿希禮的愛情。直到玫蘭妮逝世,斯佳麗才終於明白自己深愛的人就是丈夫瑞特。但是,在一系列的變故中,瑞特對斯佳麗的感情已經漸漸枯竭,最後他只能黯然離去。
其實,在小說的所有女性人物中,最令人欽佩的應該是玫蘭妮,她弱小纖細,卻能在最需要勇氣的時候,表現出驚人的強悍。哪怕玫蘭妮的生命像遊絲一般細弱,她也能為大家呈現綿延無盡的堅韌。正是在玫蘭妮綿綿若存的性格襯托中,斯佳麗的個性才得到了不斷的張揚。或許,我們喜歡斯佳麗的原因之一在於,她幾乎幫所有女人說出了心底里的話,甚至是潛意識中的醜陋想法。她對玫蘭妮的態度,其實也是許多女性面對優秀、卓越的對手時,那種半是嫉妒、半是自以為是、自我慰藉的態度。如果說玫蘭妮的蒼白生命映襯了斯佳麗的絢爛個性,那么,她的存在也讓斯佳麗明白了:阿希禮只能給予她友誼,而非愛情。
斯佳麗顛覆了我們對魅力女人的期待,她果敢、算計、狡猾、頑強,甚至具有強烈的征服欲。但是,瑞特對她的著迷卻每每讓我們在閱讀中深嘆:按說情感的發生是沒有理由可言的,可是瑞特卻在小說的許多片斷中,不斷地剖析他的情感,袒露他醉心於斯佳麗的原因。當然,原因是作家給的,如果人物能自主思考的話,他們兩人的相像或許不應該是瑞特墜入愛情的主要原因。南方女性少有斯佳麗這種強悍的生命力,和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執拗,更重要的是,我們始終有理由相信,瑞特的愛來源於一份男性的征服欲:從第一次見面開始,他始終知道斯佳麗不可救藥地愛著阿希禮,而他此後的所有努力,就是要將這份感情夷為平地,雖然他最終頹然放棄。
因此,閱讀《亂世佳人》,我們的心會始終糾結在那份征服與被征服之中,斯佳麗要征服愛情、征服貧窮的境遇,征服要達到目的的一切人和事,卻忘了傾聽內心,瑞特要征服斯佳麗,要征服她的芳心,挑釁制度和倫理規則,可是他最終承認了失敗。閱讀著這樣的故事,從長卷式的歲月中,看到滄海桑田的變遷,從十幾歲的豆蔻年華,直看到人物鉛華殆盡,漸漸老去。難怪,很多人面對《亂世佳人》,有閱讀《紅樓夢》的相似感慨,南方神話和戰爭榮光的破滅,在我們心中引發的是更為滄桑的生命領悟。
美國內戰已然遙遠,但是,我們依然愛看電影和小說的《亂世佳人》,愛那種不問對錯、不捫良心的第一反應——或許,因為我們仍然死心眼地偏愛真實,偏愛不加虛飾的真話,哪怕它們粗糙醜陋。我們喜歡斯佳麗,喜歡那份拒絕打磨、粗糙直接的強悍,更喜歡斯佳麗在粗糙之下又有著美麗剔透形象的矛盾錯愕。
閱讀小說《亂世佳人》,我們還發現,米切爾寫得很瑣碎,瑣碎到我們常常找不到主線,迷失在大堆的細節中。難怪人們一致認為電影版本比小說精彩,因為那裡的主線被精煉了,情節走向也清晰化了。但是,讀書的樂趣或許就在於從瑣碎平淡的細節中,從歷史的深重和廣漠中,建構出一個個豐滿生動的、仿若生活在我們四周的人物。瑞特對女兒美藍的痴愛似乎是他對斯佳麗無望的愛情的轉移,他因為女兒怕黑,堅持在房間裡全夜點燈,在女兒恐慌哭泣時,緊緊地摟住女兒……這一切,都瑣碎得令人感動。作為機會主義者,瑞特比誰都敏銳地看清局勢,把握時機,甚至,在斯佳麗的丈夫弗蘭克剛死去時,他就不失時機地求婚了,因為他害怕失去斯佳麗,這個同樣是機會主義者的狡黠女人。閱讀的痛快或許還在於我們一次次的期待最終落空:每次當我們以為,敏感現實如瑞特,他不會有真情了,可是偏偏他對斯佳麗,還有他們的女兒如此透徹心脾地愛著,甚至不惜絕望地盼著。每次當我們覺得斯佳麗應該對阿希禮死心了,覺得她應該意識到瑞特的真愛時,她卻偏偏執拗地堅持少女時期就有的最初的愛戀。現實自私如斯佳麗,可是她卻始終不放棄心中那份純真的情愫。讀到這裡,掩卷長嘆,人啊,每每有著不可捉摸的地方,參不透的那個靈魂黑洞。玫蘭妮雖然是個幾乎完美的人物,可聰明的她偏偏堅定地把斯佳麗的一切表現崇高化,以天真的信任來以一當十地維護自己的愛情。
或許,很多讀者會醉心於瑞特近乎魯莽倉促的求愛,感動於他在黑夜裡撫慰妻女的那對溫暖堅強的臂膀。欲言又止的他,看似輕狂的他,舉重若輕的他,只有面對純真善良的人,如玫蘭妮、黑媽媽、繼子韋德時,才會拋卻他的浪蕩形骸,露出嚴肅、真誠、文雅的一面,可是,天知道,哪一面更加真實呢?瑞特在斯佳麗小產後的病重時分,曾哭著對玫蘭妮說,他一直認為斯佳麗看不上他,從來心中沒有他,他為之付出了尊嚴,可是依然換不回她的情感。酒醉後的瑞特撕開了那道玩世不恭的面具,赤裸裸地暴露了自己的脆弱。可是,瑞特和斯佳麗從來都是一對戰鬥的敵人。瑞特違背常理的付出,和他常常言不由衷的挖苦,讓那個不懂愛情的斯佳麗陷入了困惑。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斯佳麗,因為我們不懼跌落摔傷的危險,執意要摘那個遙不可及的月亮,要求得到那份其實不合適的愛情,卻漠視了身邊最好的、最適宜的愛人。
很多人不厭其煩地~遍遍地看了電影《亂世佳人》,也有很多人在小說中繼續追尋。電影已經對這段愛情進行了詮釋,我們卻還要繼續探詢著新的意義。我們發現,和斯佳麗一樣,一個再現實自私的人,也會在心中留一個虛幻的高貴的影子當作期盼的目標,人生就是如此矛盾,人人都要隴一個平衡點。其實,玫蘭妮在無意中成了最睿智的人:不論事實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讓善良和純真來捍衛尊嚴,也讓自尊和信任使威脅自己、羞辱自己的人汗顏。有時候,固執己見並非弱點,善良也並不是軟弱。人身體最堅硬的部分總是最早衰竭,而最頑強的,能堅持到最後的,總是那柔軟嬌嫩的部分。
我們發現:戰爭在摧毀自然和人文的同時,也把人性剝得赤裸裸的,讓不同的人在戰爭的非常態下,顯現出真實的自己。斯佳麗常以為“當我經歷過最壞的事情後,什麼都不再可怕了”,可是,生活給她的答案卻是:我們從來都敬畏生命,因為我們的自以為是常常落空。每一次不期而遇的遭遇,都仿佛是天大的事,而這,或許就是生命的神秘。小說中,方丹奶奶的一句話很有道理:“我們這些人要是有條座右銘的話,那就是:“別抱怨——面帶微笑,等待時機’。我們就是這樣熬過了不少事情,面帶微笑,等待我們的時機,我們終於成為熬過來的專家。’’閱讀小說,我們不斷感嘆:美國南方真是片蘊藏著無數故事的土地,在文明進程中,它不斷地分崩離析,而這個過程,卻如此絢爛美麗。
一次次從故事裡閱讀自己的人生,把它當鏡子照出自己的內心。《亂世佳人》最精彩的,或許不是細膩詳實的背景描述,而是那注定會不斷上演的悲喜輪迴。斯佳麗之所以占據著無數讀者、觀眾的心,也是因為她真實地讓人們恍惚中以為是自己,或是自己所愛的那個人。她讓人們更多地記住了她那些基本可歸為缺點的個性:貪婪、自私、固執、好嫉妒、虛榮……,可是卻因為這些缺點而成為了大夥念叨不已的精靈。

編輯推薦

《譯文名著文庫92:亂世佳人(套裝共2冊)》編輯推薦:風靡全球半個多世紀的大眾經典,描寫了斯佳麗與巴特勒及其他男人之間的感情糾葛。

目錄

亂世佳人(上)
亂世佳人(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