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學華

譚學華(1901-1986年) 男,江西永新人,自小家境貧寒,讀完高小就在家務農、自學,曾徒步千里至“湘雅護士學校”求學,畢業後當了護士長,後參加北伐軍擔任軍醫,奔赴河南前線救治傷員,部隊返回後駐守常德。後成為醫學博士,廣德醫院副院長,他是揭露日寇在湖南常德進行鼠疫細菌戰的民族英雄。在揭露日寇細菌戰罪行的問題上,他第一個發現日寇空投物含有鼠疫桿菌並進行相應檢查的醫生,也是第一個向當時政府報告疫情和接診治療鼠疫病毒的愛國醫生。他寫下的有關日本空投鼠疫的歷史遺篇使日本政府不得不低頭認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學華
  • 國籍:中國
  • 籍貫江西永新
  • 性別:男
個人經歷,個人事跡,

個人經歷

1926年夏天,北伐軍攻占湖南長沙,學校停課……1927年,譚學華辭去少校醫官的職務,考入湘雅醫學院繼續深造。因為學費問題,譚學華向廣德醫院借貸,承諾畢業後回廣德醫院工作。
1935年,譚學華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湘雅醫學院享有南“湘雅”北“協和”之盛譽,當時畢業生所獲學位由美國耶魯大學授予。畢業後,譚學華信守諾言進了廣德醫院。
1940年被原湖南廣德醫院(現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任命為首任華人副院長。
1945年5月,譚學華接受了美國調查團的訪問。美國調查團寫出了日本在常德實施細菌戰的調查報告。
1947年到1948年,譚學華到美國學習。這時國內局勢發生很大變化,美國朋友挽留他在美國工作。譚學華謝絕了優越工作條件和豐厚酬金,繞道香港回到湖南常德,迎接解放。
1949年6、7月間,廣德醫院原院長美籍教會醫師塗德樂回國,譚學華接任院長;1951年初,人民政府接管廣德醫院,譚學華繼續任院長。
1941年11月4日早晨,侵華日寇在常德地區空投鼠疫細菌,百姓看到天降的“谷、麥、棉絮”非常蹊蹺,當地政府交與譚學華檢驗。經過認真檢驗,譚根據檢查結果認定日寇投下物中附有鼠疫桿菌,立即報告政府當局,在次日政府召開的聯席會上提出了四點防衛措施。8天后,12歲女孩蔡桃兒因高燒寒顫送來急診,譚學華親自檢查,在化驗中發現大量的鼠疫桿菌,立即住院隔離,進行救治,後因病情危重,於發病後36小時內死亡。
為了獲取更翔實的證據,譚學華徵得家屬同意進行屍體解剖,從病理上完全證實了鼠疫桿菌的存在,隨後他親自寫的《湖南常德發現鼠疫經過》一文,刊登在《國立湘雅醫學院院刊》第一卷第五期,成為目前唯一的醫學論文證據,這也為日後“中國細菌戰受害者對日訴訟索賠案”提供了反駁日本律師的重要證據,迫使日本東京地方法院不得不認定日本在中國使用細菌武器的罪行。
日本二戰研究史專家松村高夫所著《戰爭與惡疫——731罪行考》書中對譚學華作了極高的評價,“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所擁有的日本使用細菌戰武器的最有力的證據。”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的中村明子教授也說,“譚學華的建議即使在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鑑作用,由於譚博士快速、準確的判斷,使常德的鼠疫犧牲人數大大降低,他的貢獻有目共睹,十分卓越。”日本有良心的人士也稱,譚學華“為了保護人民生命,不顧個人安危的獻身精神將彪炳史冊”。

個人事跡

譚學華醫師揭露日寇在湖南常德進行鼠疫細菌戰,有十個“第一”值得永垂常德醫史:
一、 第一個發現日寇空投物含有鼠疫桿菌並進行相應的檢查,證實谷麥之浸出液中含有革蘭氏陰性兩極著色深的桿菌,並立即進行培養,由於條件設備的匱乏,他創造性的以腹水替代培養基進行培養,並在培養液中檢出鼠疫桿菌。
二、 第一個在常德縣衛生院、防護團、軍警機關和廣德醫院召開的聯席會議上提出防疫措施,其四項提議是:
(一) 敵機所投之穀物,除收留小部分,嚴密封存,以待專家驗查外,其餘一律清掃焚滅;(二)急電省衛生處,請派鼠疫專家來常德檢驗和證實,協助防疫;(三)必須加強鼠疫防疫措施,擴大鼠疫防治宣傳;(四)速建隔離醫院,一旦發現鼠疫病人,及時隔離。這四點建議準確全面,也完全符合今天的防疫要求,故《美國調查團》評述:“這是一驚人的準確判斷,是關於對策的建議。”
三、 第一個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在常德縣防疫工作會議結束後,雖然向設在耒陽的省衛生處進行了報告,但沒有得到答覆。“這一早期行動遲緩的現象是不容否定的。”譚學華再次向省衛生處及重慶衛生署發出電報,以表達自己竭誠的愛國之志和殷殷的愛民之心。
四、 第一個接診治療鼠疫患者,並確診為腺鼠疫,如前所述。
五、 第一個對鼠疫患者屍體進行病理解剖,取得了最重要的證據。他完成了對鼠疫病的全面診治和病理解剖學的工作,為日後控訴日寇使用細菌戰的罪行,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此後他還收治了多例鼠疫病人,均進行了屍體解剖。正如國內外學者指出的:“最早接觸到這一事件的是一位叫譚學華的中國醫生……譚已在廣德醫院工作7年,當時是副院長。”“譚學華不僅對空投物進行了檢查,而且還診察了鼠疫患者,做了屍體解剖。……他的記錄無疑是重要的。”“譚博士對鼠疫流行的預測和穀類投入七天后出現鼠疫患者,這些都證實了病例的可靠性。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所擁有的日本使用細菌武器的最有力的證據。”
六、 第一個在報刊上寫文章宣傳鼠疫防治知識。
他先後撰寫了《鼠疫並非不治之症》、《鼠疫的症狀及防治方法》、《為什麼要消滅老鼠》、《大家齊動手、消滅老鼠、防治鼠疫》等文,發表在常德《新潮日報》。其中《常德鼠疫檢驗經過》一文,刊登在《新潮日報》、長沙《大公報》、衡陽《大剛報》、《湘雅醫學院院刊》、省衛生處的《衛生通訊》和《常德鼠疫調查報告》,他積極宣傳防治知識,對扼制常德鼠疫的更大流行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七、 第一個在《湘雅醫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
在當年12月他第一個將鼠疫防治經驗寫成論文發表在母校湘雅醫學院院刊上,即《湖南常德發現鼠疫經過》,並得到編者的好評。該刊編者按為:“譚學華醫師系本院十二屆畢業,既非細菌學專家,而又於設備簡陋情況下,對此次常德發現鼠疫工作倍極努力。此種精神,殊堪嘉許。”
他給我們留下了最重要的鼠疫防治經過的醫學論文,也是國內唯一的一篇。
八、 1942年第一個為伯力士舉辦的《短期鼠疫檢驗訓練班》義務擔任翻譯。培訓了大批防疫人員。
九、 第一個把《鼠疫檢驗指南》翻譯成中文。使防疫人員很快掌握對鼠疫的檢驗方法,從而及時正確診斷鼠疫病人,有效地進行隔離防治。
十、 1950年2月5日第一個在《人民日報》上公開揭露日本帝國主義進行鼠疫細菌戰並控訴日本政府破壞國際法罪行的人。
譚學華於1945年5月28、29日接待美國調查團,並對當年發生的事件提出了詳細證言。當時在場的有廣德醫院美籍院長,“在有限的醫療設備條件下,譚學華醫生盡其所能進行了檢查……他判斷認為是由日軍撒布的嫌疑極大。”對此,圖特爾評價說:“對於譚博士所述的可靠性不能懷疑。他在檢查病例方面完成了極其出色的工作。”
正是由於譚學華醫師以堅貞的愛國精神、科學的求實態度和廣德醫院全體同仁的積極防治,才有效地扼止了鼠疫的擴散,因而把常德市感染鼠疫細菌的患者和死亡人數減少到最低程度。
由於發現不及時,防疫不到位,浙江衢州累計發病30萬人,病死5萬餘人。僅義烏崇山村,全村人口396人,死去196人,占全村1/3多。由此可見,廣德醫院在防治常德鼠疫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侵華日軍在常德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細菌戰,造成了大規模鼠疫流行,許多平民百姓死於非命。而戰後,美國為得到細菌戰資料,竟以不審判日軍細菌戰犯為交換條件,幫助日本長期隱瞞了這段歷史。長期以來,日本政府拒絕承認進行細菌戰的罪惡事實。儘管由於時代變遷,當年親身經歷這場浩劫的傷殘者以及親眼目睹這場慘劇的人已寥寥無幾,然而,譚學華醫師艱苦卓絕的創造性工作和篇篇遺作,無可辯駁地證明了:血寫的歷史不容篡改,日本政府必須正視歷史,低頭認罪,以慰萬千中國罹難者之冤魂!
譚學華醫生一生追求真理,剛正不阿,光明磊落,意志堅定,大義凜然,學識淵博,富於創見,科學求實,精益求精。特別是在民族存亡的緊急關頭那巨大的愛國熱情,一往無前的獻身精神和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將永載我華夏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