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維爾

諾維爾

法國舞蹈理論家、演員和編導。1727年4月29日生於巴黎,1810年10月19 日卒於聖日耳曼昂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維爾
  • 國籍:法國
  • 民族:法蘭西民族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727年4月29日
  • 逝世日期:1810年10月19日
  • 職業:舞蹈理論家
  • 主要成就:編排出《美狄亞與伊阿宋》歌劇
  • 代表作品:《後宮的爭風吃醋》
生平,作品,諾維爾與舞劇,載入舞蹈史冊,評價,

生平

自幼隨L.迪普雷學舞,1742年8月首次登台表演。次年參加 巴黎喜歌劇院,1749年起擔任該院芭蕾編導,1753年 至 1754年,諾維爾在出任巴黎喜歌劇院的芭蕾大師時,隆重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劇《中國節日》,全劇結尾時,舞台上突然出現了三十二隻古色古香的中國花瓶,從花瓶後面冒出三十二個芭蕾舞演員來,使整個舞台成了中國的瓷器世界和舞蹈世界,《中國節日》轟動了巴黎和倫敦。諾維爾一生表演和編導了一百五十多部芭蕾舞劇。1755年隨該院舞劇團訪問英國,結識了英國著名話劇演員G.加 里克,對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英國傳統戲劇作了實地考察。1757年起,諾韋爾主持里昂舞劇團,排出第1批情節舞劇,取消了假面具、鯨骨裙、小筒裙等傳統芭蕾服 裝。打破伴舞隊形的對稱性,注重戲劇結構。

作品

《後宮的爭風吃醋》是這一時期的 代表作。但諾韋爾的革新主張遭到以巴黎歌劇院為代表的保守勢力的強烈抵制。為了實現自己對舞劇革新的理想,他到斯圖加特(1760~1767)、維也納(1767~1 775)、米蘭(1775)等地擔任舞劇編導,進行革新試驗,編排出《美狄亞與伊阿宋》 、《阿喀斯和伽拉忒亞》、《貝爾頓與艾麗扎》等。1776年,諾韋爾終於被聘請 為巴黎歌劇院首席舞劇編導,但由於保守勢力作梗,5年任期中只排出了包括《玩 隅》(1778)在內的少數新作。1792~1797年間,諾韋爾曾多次訪問英國,他的最後 一部作品《愛情的作弄》(1794) 是在倫敦皇家劇院上演的。1797年回法國後,隱 居鄉間,潛心著述。

諾維爾與舞劇

諾維爾在《任性的加拉特亞》這部舞劇中第一次去掉了舞蹈演員本人的聲音是芭蕾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重大改革。當今芭蕾舞台上的“舞者不歌”,“歌者不舞”就是從這開始的。
諾韋爾一生編導過100多個作品,其中包括80部舞劇,24部歌劇的插舞。這些 作品在當時受到觀眾的歡迎,有過較大的影響,但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一部也沒 有被保留下來。只有他的學生多貝瓦爾編導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他的改革思 想的舞劇 《關不住的女兒》 (蘇聯改名為《無益的謹慎》 )至今還在許多國家上演。

載入舞蹈史冊

使諾韋爾的名字載入舞蹈史冊的是他的理論著作《舞蹈和舞劇書信集》。這 本書於1760年分別在里昂和斯圖加特刊印,共收有15封書信,後來經作者增補20封 新的書信和若干舞劇台本,連同伏爾泰的評註和信件,於1803~1804年分4卷在彼 得堡再版。這部著作主要探討舞蹈、啞劇、舞劇的特性,舞劇創作和表演理論問 題;同時也涉及舞蹈和音樂、美術等特殊藝術的關係,以及舞劇編導和演員的修養 等。他主張舞蹈模仿自然(即生活),以自然為範本;藝術需要美化自然,但又不歪 曲它。針對宮廷芭蕾單純追求娛樂性的時弊,他提出舞劇是一門獨立的藝術,應在 藝術大家庭中享有平等地位,負有教育觀眾的使命,舞蹈家應該“運用自己的藝術 手段去揭露和鞭撻惡習,頌揚和褒獎善行”。舞劇必須與一切戲劇演出同樣具有 戲劇情節,形式的諸要素——舞蹈、啞劇、音樂、美術設計等均應為體現內容和 刻畫人物性格服務。進而他又強調了舞蹈藝術本身的特性,指出舞劇不同於話劇,“三一律”不適用於它,不必要求舞劇在時間、地點、行動上都做到整一,只需 要構思完整,有一個詩的意境。諾韋爾首次提出“情節舞劇”的概念;既反對空洞 無物、炫耀技巧的舞蹈,又提倡利用舞蹈作為舞劇的主要表情手段,勸告同行們要 真實地表達感情,訴諸觀眾的心靈,捨棄多餘的複雜舞步,在啞劇、面部表情和手 勢上多下工夫。

評價

諾韋爾的這些精闢的見解,為現實主義舞劇理論奠定了基礎,對後 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諾韋爾直接受到以伏爾泰、狄德羅等人為代表的法國啟蒙 主義思潮的深刻影響。他吸收了前人革新實踐的經驗,從理論上提出了系統的革 新主張。此外,他也從英國舞蹈家J.韋弗、法國舞蹈家M.莎萊和奧地利舞蹈家F. 希爾弗丁的舞蹈革新中借鑑了不少有益的東西。《舞蹈和舞劇書信集》儘管曾多 次重印,但當時並未產生應有的效果,直到20世紀初,他的理論才被重新發掘出來,被譯成英、俄等多種文字,成為推動當時西歐舞劇復興運動的有力武器。《舞蹈 論叢》從1979年開始連載,把這本書介紹給中國讀者,1981年又依據法文原文翻譯 出版了單行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