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稽郢行成於吳

《諸稽郢行成於吳》是春秋時期創作的散文,作者是左丘明。講述了越王派諸稽郢向吳求和的歷史事件。目的是贏得時間以備強國討伐吳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諸稽郢行成於吳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作品出處:《國語》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左丘明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注釋,本篇名句,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越王勾踐起師逆之江①。
大夫種乃獻謀曰:“夫吳之與越,唯天所授,王其無庸戰②。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之士於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③。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④,勝未可成。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不可以授命⑤。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⑥。吾以卜之於天,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⑧,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⑨;既罷弊其民⑩,而天奪之食,安受其燼⑪,乃無有命矣。”
越王許諾,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⑫,曰:“寡君勾踐使下臣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敢私告於下執事曰⑬:‘昔者,越國見禍,得罪於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句踐,而又宥赦之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⑮。孤不敢忘天災,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今勾踐申禍無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邊陲之小怨⑯,以重得罪於下執事?勾踐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⑰。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⑱。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⑲ !勾踐請盟。一介嫡女,執箕帚以晐姓於王宮;一介嫡男,奉盤匜以隨諸御。春秋貢獻,不解於王府⑳。天王豈辱裁之?亦征諸侯之禮也[21]。’”
夫諺曰:“‘狐埋之而狐搰[22]之,是以無成功。’今天王既封殖[23]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24]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雖四方之諸侯,則何實以事吳?敢使下臣盡辭,唯天王秉利度義焉[25]!”

作品譯文

吳王夫差出兵攻越,越王勾踐帶兵迎擊。大夫文種獻計說:“吳越誰存誰亡,只看天意如何,用不著打仗了。伍子胥華登練出來的吳國士兵,從來沒打過敗仗,只要有一人精於射箭,就會有百人拉起弓弦練習。我們很難戰勝他啊。凡是謀劃一件事情,必須預見到成功才實行,決不可輕易拚命。君王不如保全兵力,嚴守陣地,用謙卑的言辭向吳國求和,讓吳民高興,讓吳王的野心一天天膨脹。我們可由此占卜天意,果真天棄吳國,吳人定會答應議和,不把我國放在眼裡,而放心大膽去中原爭霸。等他百姓疲憊了,再遇上天災歉收,我們穩穩噹噹去收拾殘局,吳國就失去上天的保佑了。”
越王同意了,派諸稽郢向吳求和,說:“敝國君主勾踐,派遣小臣諸稽郢前來,不敢公然獻上玉帛,在天王駕前行禮,只好冒昧的私下向天王左右的官員說:從前,越國不幸冒犯天王,天王親自出動玉趾,本來打算滅我勾踐,又寬恕了我。天王對我越國的恩德,真是讓死人復活,讓白骨生肌,我勾踐既不敢忘記天降的災禍,又怎敢忘記天王的厚賜呢?如今我勾踐既因無德而重遭天禍,我們這些草野的鄙賤之人,又怎敢忘記天王的大德,只因邊境的小怨而耿耿於懷,以至再次得罪天王的左右呢?勾踐因此率領幾個老臣,親自承擔重罪,在邊境上叩著響頭。天王未了解下情,勃然大怒,出兵討伐。越國本來就是向天王稱臣進貢的城邑啊,天王不用鞭子驅使它,卻使您尊貴的將士們受屈,來執行討伐,更使越國不安了。因此勾踐請求盟約。今送來一個嫡生的女兒,在王宮拿著簸箕掃帚;還送來一個嫡生的兒子,捧著盤子和臉盆,隨同侍衛們服侍天王。春秋兩季,向天王的府庫進貢,決不絲毫懈怠。天王又何必御駕親征?這本是天子向諸侯徵稅之禮啊!諺語說:‘狐狸埋下它,狐狸又扒出來,所以勞而無功。’如今天王既已扶植了越國,您的明智已傳遍天下;倘又消滅它,天王豈不也是勞而無功嗎?如何使四方的諸侯信服吳國呢?因此命我下臣把話兒說清楚,請天王就利和義兩方面多加權衡吧!”

作品注釋

①逆:迎戰。
②大夫種:即文種,越國大夫。庸:用。
③申胥:即伍子胥,封於申,故又稱申胥華登:吳國大夫。簡服:訓練。挫:敗。
④決拾:射箭用具。
⑤素:預先。履:實行。授命:送命。
⑥約辭:委婉的言辭。行成:求和。
⑦廣侈:擴張,使其生驕心。
⑧不吾足:不把我們放在心上。
⑨伯:通“霸”,稱霸。
⑩罷:通“疲”,疲勞。
⑪燼:灰燼。
諸稽郢:越國大人。
⑬幣:禮品。下執事:供役使的人。
⑭天王:對吳王夫差的尊稱。得罪:指勾踐射傷吳王之父闔閭。親趨玉趾:親勞大駕。孤:捨棄。
⑮繄:就是。
⑯邊陲:邊境。
⑰用:因此。老:老臣。頓顙:叩頭直至額觸地。
⑱屬:會集。殘伐:殺伐。
⑲鞭箠:鞭子。寇令:抵禦盜寇的命令。
⑳箕帚:畚箕、笤帚。晐姓:貢納諸姓婦子到天子之宮。槃匜:洗手臉的用具。解:同“懈”。
[21]辱:謙詞。征諸侯:向諸侯徵稅。
[22]搰:掘出。
[23]封殖:培植。這是以草木自比。
[24]刈:芟草。
[25]實:信實。秉:拿,執。度:衡量。

本篇名句

“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
狐狸埋下它,狐狸又扒出來,所以勞而無功。如今天王既已扶植了越國,您的明智已傳遍天下;倘又消滅它,天王豈不也是勞而無功嗎?
"夫一人善射,百夫抉拾,勝未可成。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不可以授命。"
常言道有了一個神箭手,就會有百人戴上抉拾效法他。與這樣的軍隊作戰,我們能否取勝是很難肯定的。大凡一項計畫,一定要預見到其成功的把握,而後才能去執行,絕不能白白地送命。

作品賞析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大敗越軍於夫椒,但卻允許越王勾踐議和,保留了越國。此後,夫差再度興兵攻討越國。越國起而對抗,但又慮實力不敵,為了取得喘息的機會,培養國力,越王採用文種所獻計謀,再次派諸稽郢卑辭厚禮向吳國求和。諸稽郢不辱使命,利用吳王夫差目光淺短和愛好虛名的弱點,最終說動吳王,為越國爭取休養生息的時間。因而,作為緩兵之計,諸稽郢的求和辭令,主要是利用和助長吳王夫差驕傲自大的心理。

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一約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說複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說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人,曾任魯國史官。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說過: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可見孔子把他引為同道。漢代史家司馬遷稱其為“魯君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