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主沉浮/海洋大視野科普文叢

誰主沉浮/海洋大視野科普文叢

《誰主沉浮(經典海戰與海上爭霸)》(作者徐幫學)是“海洋大視野科普文叢”系列中的一冊。 《誰主沉浮(經典海戰與海上爭霸)》包括了:告別風帆時代的利薩海戰;戰場上的“小男孩”和“胖子”;鄭和七下“西洋”傳友誼;世界海戰中著名的將領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誰主沉浮/海洋大視野科普文叢
  • 出版社: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16
  • 品牌:河北科學技術
  • 作者:徐幫學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7562121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作者簡介

1979年出生,安徽省淮北市人,選題策劃人。2000年畢業於北京信息工程學院,自2001年至今一直從事文學寫作和圖書編輯工作。曾參與策劃主編過60多部文史類及社科類圖書。個人主要作品有:《民間祈福擇吉通書》《民間實用婚俗禮儀通書》《食療本草:彩色圖文本》《做事做到位的九大絕學》《心理減壓健康書》《活力養生健康書》《50個父母常犯的教子錯誤》《餐桌上的宜與忌》《給上班族的減壓枕邊書》《史記文白對照全注全譯》2002版、《最新學生實用漢英大辭典》2003版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滄海風雲變霸主幾更迭
無形的巨劍——海權
葡萄牙、西班牙兩分天下
英荷爭奪海上霸權的鬥爭
英法海上爭霸
德國的挑戰
美國的崛起與馬漢海權
蘇美海權爭奪戰
海洋上的反霸怒潮
各國的海權之爭
第二章 遙遠的古代海戰
戚繼光沿海抗倭
唐太宗三征高麗
驚心動魄的薩拉米海戰
抗日露梁海戰
鄭成功收復台灣
第三章 殖民橫行的近代海戰
“無敵艦隊”的覆滅
甲午海戰
美西戰爭
告別風帆時代的利薩海戰
第四章 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海戰
福克蘭群島海戰——戰列巡洋艦的初演
科羅內爾海戰
日德蘭海戰
圍剿“俾斯麥”號——“大炮”主義漸退歷史舞台
偷襲珍珠港
中途島海戰
雷伊泰灣海戰——史上最大海戰
太平洋最後一戰
第五章 武器精良的現代海戰
仁川登入
支援中東,封鎖金門
西沙保衛戰
爭奪在馬島
援越作戰
不平靜的錫德拉灣
一舉擊沉“太平”號
第六章 海戰趣聞
調皮的海火
戰場上的“小男孩”和“胖子”
堅冰有妙處,巧用在人謀
海戰利器——煙幕和縱火
水雷隨流動,頑敵心內驚
青紗帳中行,智者立奇功
鄭和七下“西洋”傳友誼
南北極之爭
世界海戰中著名的將領

文摘

荷蘭擺脫了西班牙的封建統治,建立了獨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後,資本主義獲得了極其迅速的發展,成了“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荷蘭海上力量的迅速發展,使它也可能繼葡萄牙、西班牙之後成為17世紀的海上霸主。
1651年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這一條例顯然是針對荷蘭的中轉貿易而制定的。是對荷蘭的最嚴重的挑戰,成為了引起英荷戰爭爆發的最重要原因。為此,荷蘭提出嚴重抗議,要求英國廢除它,遭到英國拒絕。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
1652年雙方在多佛海峽的一次小衝突成了戰爭的直接導火線。
1652年5月29日這一天,湊巧兩國龐大的艦隊在多佛海峽相遇了。雙方艦隊司令誰也沒有弄清具體,隋況,便都掛起戰旗,發炮攻擊,進行了持續4個小時的混戰,一場勢均力敵,規模空前的海戰開始了。兩個月後雙方正式宣戰,英荷海戰持續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實屬歷史罕見。
第一次英荷海戰(1652-1654年)在英法海峽和地中海同時展開,戰事主要是其他方面的損失和災害。1666年8月8日,一支小型的英國海軍分艦隊和縱火船在羅伯特·霍姆斯爵士率領下,在特塞爾島燒毀了150艘荷蘭商船(後被稱為“霍姆斯篝火”)。從財政方面看,這一天給荷蘭所造成的損失,超過了英國艦隊在整個戰爭中給荷蘭造成的損失。但英國卻遭到了兩次特大自然災難。1665年下半年英國流行起瘟疫,可怕的黑死病,使倫敦成了一座死亡的城市。1666年9月倫敦又遭到一場火災。大火肆虐4天,四處蔓延,火災中死者數量高達4000餘人,物資損失更為驚人,在800萬至:1000英鎊,超過兩次與荷蘭作戰的全部費用。
戰爭進行兩年之後,英荷雙方均已困難重重,都希望結束戰爭。1667年1月雙方開始舉行和談。但和談進展緩慢。為了使自己處於談判的有利地位,談判期問荷蘭人發動了一次大膽罕見的奇襲。這次奇襲給英國造成的損失接近20萬英鎊,使英國宮廷和民眾人心惶惶,一片騷亂。這樣大膽的奇襲,令英國人也大加讚賞。奇襲加速了和談的進程。1667年7月31日雙方簽訂布雷達和約。
根據布雷達和約,英國修改了《航海條例》,荷蘭仍然同意自己的船隻在通過多佛海峽時應向英國表示致敬的要求。英國放棄自己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方面的權益,荷蘭則承認西印度群島為英國的勢力範圍,雙方交換了殖民地:荷蘭正式割讓哈得遜河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給英國,英國將在戰爭期間占領的蘇利南(在南美)歸還給了荷蘭。
根據和約,雙方都有所得失。都採取了克制態度,因為日漸強大的法國正在威脅著雙方。
從1653年下半年開始,英國人日益取得明顯優勢,荷蘭人越來越處於不利局面,遭到更多的失敗。這時英國海軍的紀律和戰術都有所加強和提高,而荷蘭海軍則暴露出更多的弱點。
1653年6月12—13目發生加巴德沙洲(北部海岸)海戰,以勝利為結局的英國人開始掌握制海權,控制了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對荷蘭海岸實行嚴密封鎖。荷蘭為挽回局面,於1653年8月lO日與英國在斯赫維寧根(海牙附近)再次交戰,但仍以荷蘭失敗而告終,使其再次受到重大損失。
自1653年8月10日海戰之後,荷蘭人再也無力進行大的激戰,無力打破英國人的海上封鎖。由於受到英國長期海上封鎖,荷蘭的海上貿易和漁業陷於停頓甚至枯竭,工廠倒閉,城市荒草叢生,鄉村中充斥著乞丐。因此,荷蘭只好接受和談,1654年4月雙方簽訂威斯特明斯特和約。根據和約,荷蘭A承認英國在東印度群島有與自己同等的貿易權,同意付出賠款,並讓出大西洋上的聖赫勒那島。
17世紀50一70年代的三次英荷戰爭,英國都是勝利者。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鬥爭,英國終於把荷蘭從“海上霸主”的地位上推了下來,為自己稱霸海洋鋪平了道路。戰爭使荷蘭的軍事和商業威力都遭到了嚴重的削弱。荷蘭從此一蹶不振。17世紀70年代以後,荷蘭又與法國、英國進行了多次戰爭,在這一系列戰爭中,荷蘭進一步走向衰落。到18世紀初,荷蘭已經喪失了海上優勢和貿易的壟斷地位,從一個商業大國下降為一個依附於英國的二等國家了。P8-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