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靈活性理論

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對知識形成深層次的理解,才能靈活的解決各種問題。斯皮羅(R.J.Spiro)等提出了認知靈活性理論(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繼承了建構主義理論中關於學習的觀點,重點解釋了如何通過多維理解的深化促進知識的靈活遷移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認知靈活性理論
  • 外文名: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 人物:斯皮羅
  • 英文名:R.J.Spiro
介紹,初級學習與高級學習,隨機通達教學。,

介紹

1、結構良好領域的知識(well-structure domain knowledge)和結構不良領域的知識(ill-structure domain knowledge)。
認知靈活理論不僅反對傳統的機械教學,也反對極端的行為主義教學方式。它主張,一方面要提供建構理解所需要的基礎,同時又留給學生廣闊的建構空間,讓他們針對具體情境採取適當的策略。在我們所接觸的知識中,有規律可循,可以直接套用所學知識的就屬於結構良好領域的知識,如用乘法口訣解數學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問題都是沒有確定規律的,這就要求我們利於所學知識,結合問題情境,建構新的理解方式和解決方案,這就涉及到結構不良領域的知識。

初級學習與高級學習

斯皮羅等人提出了學習可分為兩種:初級知識的獲得(introductory knowledge acquisition)與高級知識獲得(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初級知識獲得主要涉及結構良好領域的知識,例如天空、選擇。高級知識獲得主要涉及結構不良領域的問題,要求學生把握概念的複雜性,並廣泛的運用到具體情境中。
喬納生(D.H.Jonassen)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知識獲得的三階段:初級知識獲得、高級的知識獲得、專門知識學習。在初級階段學生主要涉及結構良好領域的問題,主要學習概念,可通過不斷的聯繫,反饋獲得。高級知識獲得階段則涉及大量結構不良的知識,這時教學主要針對知識的理解為基礎,在解決問題中,要相互聯繫各種知識,才可能準確解題,所以要熟練掌握知識點。專門知識學習則涉及複雜結構的問題,這個階段的學習者必須掌握大量的圖示化的模式,而且之間要有豐富的聯繫,這個階段的學習者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斯皮羅認為,傳統的教學混淆了高級學習與初級學習之間的界限。初級學習只需要一般原則、概念的學習,而高級學習則需要結合具體情境靈活的套用知識。不可能生拉硬套知識點。

隨機通達教學。

由於高級知識的複雜性和實例的差異性,人們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任何對事物的簡單的理解都會漏掉事物的某些方面,而這些方面在另一個情境中或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時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學習過程中對於信息意義的建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從而獲得對不同方面的理解。
隨機通達教學的核心主張是,對同一內容的學習,要在不同時間、在重新安排的情景下、帶著不同目的以及從不同的角度多次進行,以此達到高級知識獲得的目標 。具體來說,對同一內容的學習要有不同時間多次進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經過改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別著眼於問題的不同側面。由於在各次學習的情境方面會有互不重合的方面,這種反覆並非為鞏固知識技能而進行的簡單重複,而是把概念具體到一定實例中,並與具體情境聯繫起來。每個概念的教學都要涵蓋充分的實例,分別用於說明不同方面的含義,各實例都可能同時涉及到其它概念。在這種學習中,學習者可以形成對概念的多角度理解,並與具體情境聯繫起來。形成背景性經驗。這種教學有利於學習者針對情境建構用於指引問題解決的圖式。布魯納的關於訓練多樣性的思想即是這種思想的深入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的核心是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為理解而教”應是當今教學的重要理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