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蘊山

解蘊山

解蘊山(1905—1943),又名解縉,男,漢族,1905年出生河北大名。冀南第1專署專員。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蘊山
  • 別名:解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大名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43年5月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大名省立第七師範學校
個人生平,主要事跡,人物紀念,

個人生平

大名縣沙圪塔鄉謝寨〔又名解兒寨〕村人。1923年考入大名省立第七師範學校。1926年冬,中共黨在“七師”建立了黨支部,次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成為中共大名縣委的主要負責之一。1937年“七七”事變後,與其它同志一起著手組建大(名)、廣(平)、館(陶)邊區抗日救國會。1938年5月,在他的積極努力下,大名第四區抗日自衛大隊和四區抗日民主政府相繼成立。1940年2月,八路軍挺進冀南。被任命為大名縣縣長。此後,他以四區大隊為骨幹,吸取三區、五區兩區大隊組建冀南軍區抗日游擊第二支隊。任政委。同年八、九月間,大名、元城魏縣漳河臨漳、成安等縣相繼成立抗日民主政權。與此同時,地區一級的領導機關冀南一地委、冀南一專署、冀南一軍分區也同時成立。此時,他任魏縣縣長兼縣大隊大隊長。1942年初,任冀南一專署專員。1943年5月,在魏縣反掃蕩鬥爭中,光榮犧牲。

主要事跡

解蘊山解蘊山
他考入“七師”後,學習積極,很快就接受了革命思想。1926年冬,七師建立黨組織,不久他便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較早的黨員之一。入黨後,認真讀馬列主義書籍,積極發展黨的組織,資助黨的活動。1929年他擔任中共大名縣委領導。同年冬,國民黨派軍隊為搜捕共產黨員,包圍第七師範5晝夜,他臨危不懼,堅定沉著地與敵人作鬥爭。
1937年“七·七事變”後,大名被日軍侵占,一時敵偽橫行,土匪四起,民眾恐慌不安,他秘密組織抗日十人團,組建大(名)、廣(平)、館(陶)邊區抗日救國會,進行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他曾3次組織抗日武裝。
1938年5月,建立了大名縣第四區抗日自衛大隊,隨後又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被選為縣長。1940年八路軍進駐大名一帶,他以四區大隊為骨幹,吸收三區大隊和五區大隊,組建了冀南軍區抗日游擊隊第二支隊,並任政委。八、九月間,建立大名、元城、魏縣、漳河(山大名分為四個縣〕、臨漳等抗日民主政權,並建立了黨、政、軍地區一級的領導機關。1942年初,調任冀南一專署專員。1940年秋,土匪郭淸以魏縣北皋鎮為據點,時常騷擾我抗日根據地,成為一大禍患。他在冀南軍區主力部隊支持下,開展武裝鬥爭,打擊敵人,同時發動民眾,團結開明士紳,並利用各種社會關係,爭取郭淸部下郭金堂等人反正,瓦解、打擊了敵人,迫使郭淸退縮至安陽邊界。1942年是敵後抗戰最艱苦的歲月,一專署所轄各縣,三里一據點,五里一炮樓,日偽加緊封鎖抗日根據地,此時他組織民眾,開展抗日鬥爭,白天在大(名)館(陶)邊區活動,夜晚率工作隊到大名城北一帶打擊敵偽,成績卓著,深受民眾擁護。
他關心同志,愛護幹部,1939年春,冀魯豫行署主任晁哲甫被捕,他利用關係做通敵偽親屬的工作,將晁哲甫營救脫險。凡與他在一起工作的人,對他均十分親近。他能密切聯繫民眾。有一次住在一戶患有哮喘病的貧農家裡,房東怕影響他休息,躲到草屋去住。他知道後,讓警衛員把自己的皮大衣送去,並煮了2個雞蛋送去,天亮出發前,將僅有的一碗米留了下來。一次夜行軍,瞥衛員從瓜田摘了一個西瓜,給他解渴。他知道後,說:“我們在根據地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現在到敵占區,民眾不了解我們,更應該特別注意,不能侵犯民眾利益,否則敵人就會藉機造謠誣衊,挑撥民眾和我們的關係。西瓜不能吃!”把西瓜退還給老百姓。
抗戰時期,他與戰士民眾同甘共苦。他患眼疾,視力不佳,夜行軍常常跌跤,但他從不騎馬,每月和大家一樣只領2元零花錢。
解蘊山對民眾內部之間這樣那樣的糾紛,總是出面調解。1938年春,樊河道村與馬時莊村兩村之間發生了矛盾,樊河道村的一個會道門首領帶徒弟多人到馬時莊,準備拼一死活。解蘊山聞訊後,深夜趕到馬時莊,向兩村民眾反覆講明利害關係,避免了一場流血事件。

人物紀念

解蘊山犧牲後,廣大民眾十分悲痛,冀南一專署在1944年3月8日召開大會悼念他。並制“文穆殉國”匾額一塊高高懸桂。民眾中長期流傳一首紀念他的歌謠:日寇侵略我冀南,披肝瀝膽為抗戰,壯志未酬身先卒,美名永垂在人間。(轉自新《大名縣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