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裝甲師的番號與編制

解放軍裝甲師的番號與編制,屬於解放軍裝甲師,類型是番號與編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放軍裝甲師的番號與編制
  • 屬於:解放軍
  • 屬性:裝甲師
  • 類型:番號與編制
番號與編制,簡介,

番號與編制

解放軍的坦克師好像在70年代有13個,但目前各種媒體都認為是10個裝甲師及機械化師,我認為裝甲師不少於10個,機械化師另算。目前知道的裝甲師番號及隸屬如下:
第1師--------第24軍
第2師--------第12軍
第3師--------第39軍
第4師--------第21軍(或第12/14師)
第5師--------第40軍
第6師--------第38軍
第7師--------第65軍(亦可能改做北京藍軍裝甲旅)
第8師--------第26軍
第10師-------第1軍
第11師-------第20軍

簡介

裝甲兵軍史上講,50年代時坦克連只有7輛坦克(3個排各2輛,連部一輛),坦克營23輛(3個坦克連,營部一輛),坦克團有2-3個坦克營。除建國初期自有的兩個戰車師又兩個戰車團,總員額12697人坦克375輛(大多是日本的97式,和美國M3,還有67輛美制水牛式水陸坦克)裝甲車272輛(其實是輪式的普通裝甲汽車),工程車,汽車591輛。後來又在上海和青島修復了175輛水牛式水陸坦克。
自1950年開始,先是從蘇聯進口了10個坦克團,大約500輛坦克自行火炮(主要是T-34,IS-2,SU-122),但是從坦克第1團入朝的編制看:韓戰時的編制,一個中型坦克連就有10輛T-34,一個團有3個T-34連,一個史達林2式重型坦克連(6輛),一個122毫米自行火炮連(4輛),一個裝備衝鋒鎗的摩托化步兵連,以及指揮連,修理連,運輸連,全團700多人。估計有100輛左右留在了國內的坦克訓練基地。後來又在戰爭中從蘇聯進口了47個坦克自行火炮團(每團編24輛T-34,還有裝備SU-76,SU-100,SU122,SU-152的四個自行火炮連共16門),5個自行火炮營,一個機械化師,至1955年4月,共裝備蘇制坦克自行火炮3030輛,以前的舊雜式坦克裝甲車除了水陸坦克外,基本從戰鬥部隊中被替換,改為訓練用。
韓戰時中國還派遣了坦克第26師到朝鮮蒐集美國的坦克裝甲車輛,戰爭中志願軍共擊毀和繳獲聯軍的坦克裝甲車數千輛,但大部分被聯軍飛機炸毀,真正拖回國內的不是太多,我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看到過運回國內的坦克和裝甲車(做研究用,估計大部分給了老毛子)。
在蘇聯幫助下,到1956年中國已可生產T-34的發動機和變速箱等大部件,但中國目標更高,1955年從蘇聯進口15輛T-54A坦克作為原型車,在包頭建立內蒙古第一機械廠(包一機),到1959年生產出33輛59式坦克。所以說從1949年到1955年的短短几年,中國已經建立起亞洲最強大的裝甲武力,其規模和素質遠遠超過日本軍隊最盛時。50年代任何一個對手和中國在亞洲用陸軍空軍交手都不會占到便宜。
60年代開始用國產坦克裝甲車輛來替代蘇式裝備,換下的蘇式裝備組建了邊防守備部隊的師屬或要塞區屬坦克自行火炮團。但由於文化大革命和大量的無節制援外,國內部隊換裝很慢。但到1970年國產的59式坦克已裝備2000多輛,超過了T-34在陸軍的數量,但編制規模的擴大使部隊很多不滿編,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團只有40-50輛坦克,缺編嚴重,全軍缺編坦克2200多輛。70年代時,除廣州,成都,福州,昆明,烏魯木齊軍區轄有軍區獨立坦克團外,其餘的軍區都有坦克師的編制。1975年後獨立坦克團編入陸軍軍。每坦克師編制266輛中型坦克(國產59式),另有20-30輛輕型坦克(國產63式),摩步師屬坦克團有80輛中型坦克。從1982年起北京和瀋陽軍區的部分坦克師編入制定的摩托化軍。
1985年後,獨立裝甲兵全部編為隊屬(軍屬)裝甲兵,而且坦克排下轄3輛坦克(可能加排長車共4輛),估計坦克連編13-14輛,坦克營編40-41輛,坦克旅好像是說比坦克團數量增加36%,大約150輛。但是坦克第一師的網友補充說,一個坦克排編3輛坦克,沒有排長車,一個坦克連編10輛車,包括連部一輛,坦克營是31輛車,包括營部一輛,坦克團編93輛車,團部不編坦克有裝甲指揮車,一個坦克師編290輛坦克,包括師屬偵察營的裝甲偵察連的11輛。這樣的話坦克師的團以下編制與前蘇軍是一樣的,但蘇軍有師屬坦克營(5連制)51輛車,總共324-334輛車。
解放軍裝備的坦克不少,在1980年就達到10000多輛,但裝甲車只有2000多輛,自行火炮更少,工程搶救車700多輛,部隊的合成化程度太低。軍內專家研究認為,80-90年代國中國陸軍機械化水平才剛達到二次大戰後期蘇德戰場的水平。APC以及IFV卻很少,後者90年才少量裝備,1970式122MM自行榴彈炮才生產了200輛,1983式152MM自行榴彈炮的數量也不多。但是50年代中國從前蘇聯進口了不少SU-76,SU-100,SU-122,SU-152自行火炮和IS-2重型坦克(裝122毫米炮),後兩種自行火炮可以作為間接支援力量,在60年代中國陸軍裝甲兵按種類編成中型坦克團,重型團可團,自行火炮團。1969年後裝甲兵編制大改(50年代後期以來裝甲兵只有團的編制,配屬步兵)中,自行火炮團編為坦克師屬炮兵團的自行火炮營(縮編,這只是我的猜測)。進入80年代,蘇式坦克裝甲火炮相繼退役,中國國產的1983式152毫米自行火炮和122毫米的簡易自行榴彈炮,130毫米19管履帶式自行火箭炮(1979年越戰時才只有一個營參戰)才逐漸入役成軍。坦克師,旅的合成化一直較低。
90年代中後期中國陸軍加速了機械化裝甲化的進程。(估計是1997年後)裝甲兵進行了新的編制,增加並擴編師屬高炮營為師屬防空團,加強了自行高射炮和自行彈炮合一系統武器。主要是在團一級實行了合成編制,加入了自行炮兵,裝甲步兵等,戰力大增,但相關資料不多,不知道現在的裝甲團有無高炮(防空)營或連,原來是坦克團有裝甲步兵連,目前是否擴編為營。
80年代前坦克師實行南北甲乙兩種編制。另外摩步師的師屬坦克團不大清楚其編制。裝甲師,機械化師已經部分實行了6團制(也有5團制的裝甲師,可能是防空團還未編好)。裝甲師的標準編制是3個裝甲團,1個裝甲步兵團,1個炮兵團,一個防空團,師部,還直轄有偵察營,防化營,反坦克(飛彈)營,修理營,運輸營等。裝甲團編制團部,3個坦克營,一個裝甲步兵營,1個炮兵,1防空營或連,還有幾個直屬連。裝甲步兵團標準編制為3個裝甲步兵營,1個坦克營,1個炮兵營,1個防空營或連,還有幾個直屬連。機械化師的標準編制是3個裝甲步兵團,1個坦克團,1個炮兵團,1個高炮團,師部,直轄的幾個營。基本上裝甲部隊是以坦克營,裝甲步兵營為最小單一單元(基本是不合成的)。裝甲步兵的車輛裝備是裝甲輸送車和86式步兵戰車,以及92式輪式6X6戰車,大部分是APC,但最近發現第112師,和第115(116)師的裝甲步兵換裝了86式IFV,估計主要的機械化師和裝甲師都要換裝。
好像50年代改建了幾個機械化師(實際是摩托化師)有第29步兵師(70年代從武漢軍區調防甘肅武威),第31師(好像1969年改為第36師),第32(或33)步兵師(第16軍)等。後來不知所蹤。60年代後改建了第38軍,第66軍等幾個摩步軍。第66軍1985年被撤編,所遺的第196師作為表演師駐守在天津楊村是否編入承德的第24軍?以上資料可能不是太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