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夢讀心術

解夢讀心術

《解夢讀心術》打破心理學與釋夢術的神秘界限,引導大眾重新理解睡眠與夢境對於生活的真正意義,使夢成為一個可以幫助大眾進行"心理釋壓"的話題。也許書中分析的夢和您的夢不盡相同,但您總能在對每個夢的解讀中得到啟迪。作者多年的臨床經驗,加以生動活潑的筆法,給尋求"釋壓"的都市人注入了一劑提升幸福力的心理安慰劑。

基本介紹

  • 書名:解夢讀心術
  • 類型:娛樂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045885X, 9787530458853 
  • 作者:王鳳香
  •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07頁
  • 開本:32
  • 品牌: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解夢讀心術》編輯推薦:從一個來自遠古的傳說——噩夢報病,到一部傳世經典——《黃帝內經》,《解夢讀心術》在廣闊的視域內品味夢、品味夢中多彩的人生,通過夢的法門探索謎一樣的自我,每面對一個諮詢個案都是翻開一部經典的書籍。《解夢讀心術》打破心理學與釋夢術的神秘界限,引導大眾重新理解睡眠與夢境對於生活的真正意義,使夢成為一個可以幫助大眾進行"心理釋壓"的話題。也許書中分析的夢和您的夢不盡相同,但您總能在對每個夢的解讀中得到啟迪。作者多年的臨床經驗,加以生動活潑的筆法,給尋求"釋壓"的都市人注入了一劑提升幸福力的心理安慰劑

作者簡介

王鳳香,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臨床心理醫生,央視《心理訪談》欄目特聘心理專家。中醫本科畢業後在軍校任教八年,轉而攻讀心理學碩士,博士階段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潛心研讀中醫文化經典。近年來始終為部隊官兵、高校學生、社會精英以及心理諮詢師隊伍進行授課。曾執行國慶60周年大閱兵、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的心理服務任務;為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上海第一財經、寧夏衛視、《光明網》、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特約心理專家,並為《中國婦女》、《健康時報》、《心理醫生》等報刊撰寫專欄。

圖書目錄

第一章關於"夢"的再探討/001
被"夢"困擾的現代人/003
從點擊率最高的帖子看現代人的困擾/003
失眠不關夢的事/004
無夢也煩惱/005
"不做夢"是因為不記得夢/007
趁著年輕享受做夢吧/010
夢與身心健康的關聯/012
一個典故引出的話題——噩夢真能報病嗎/013
趙氏孤兒慘案背後的三個離奇夢境/013
三個夢的心理剖析/014
噩夢報病/016
噩夢的心理預警作用/020
急迫喚醒噩夢中的人不可取/023
積極干預噩夢的方法/024
出生創傷成為噩夢之源/025
利用噩夢調整心理狀態/026
噩夢對魯迅先生的影響/028
多夢背後的身心失衡/030
亂夢紛紜——提醒現實壓力過大/030
離奇怪夢——提示真實信息過少/034
反覆出現的夢——提示被某種情結嚴重困擾/040
究竟痛沒痛/043
第二章《黃帝內經》怎樣認識夢/045
夢是健康的第二脈搏/047
號一號夢的脈搏/047
最早的夢診理論/051
《黃帝內經》讓您領略"釋夢診病"的神奇/054
《黃帝內經》夢診的依據/054
"天人合一"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054
身體的"象"系統:人的身體會"說話" /059
《黃帝內經》中的"十一病夢"/061
回歸《黃帝內經》的診夢路徑/063
夢診的核心在於辨別陰陽/063
利用"象"系統診斷與夢相關的臟腑及其功能/068
根據夢象和情緒探究夢的成因/069
應運季節和時間而生的"時令夢" /072
"夢診"的步驟/077
獲取夢診材料/077
記錄夢/077
圍繞夢展開積極想像/078
從一個"夢診案例"展示如何診夢/079
第三章《黃帝內經》典型病夢的現代解讀/085
上盛則夢飛/087
小孩子愛做飛翔的夢/088
想像力豐富的人愛做飛翔的夢/091
人在春天易做飛翔的夢/096
逃避現實的人愛做飛翔的夢/100
下盛則夢墜/103
老年人愛做墜落的夢/103
思維受限的人愛做墜落的夢/105
人在秋天愛做墜落的夢/106
被恐懼情緒困擾的人愛做墜落的夢/109
甚飽則夢予/112
愧疚心理導致的嘔吐夢/112
心理壓抑導致的嘔吐夢/114
厭惡感導致的嘔吐夢/116
社會適應不良導致的嘔吐夢/118
甚飢則夢取/120
一語雙關的"口渴"夢/120
余香滿口的"杏"夢/122
……
第四章《黃帝內經》典型情緒夢的現代解讀/145
結語/208

序言

我出生於中醫世家。學中醫是聽從父命,學心理是聽從心聲。
我自幼喜愛文學,曾立志要成為作家。國中時偷偷寫過從未發表的詩詞與小說;但在高考填報志願時,父親在密密麻麻的學校中圈出了中醫藥大學,“就讀這所吧,離家也近,我們放心。”父親平靜的聲音中並沒留有可商量的餘地。
本科無可選擇地攻讀中醫學,但我對人身的關注遠不如對人心的好奇。總想搞清楚那些謎一樣的問題,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人的意志信念、思想心靈,尤其是那些神奇的夢境:美妙的飛翔、恐怖的追殺、荒誕的奇遇……那些逼真的畫面究竟是怎么來的?它們又意味著什麼?
大學圖書館成為我尋找答案的地方。我開始廣泛涉獵心理學、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方面的書籍,母校圖書館裡有限的書籍幾乎被我翻閱遍了,還借來同學的圖書證跑到外校去借閱。
那是充滿趣味也充滿迷茫的五年寒窗!
大學畢業後我參軍入伍,成為一名軍校教師。中醫課程歷來枯燥乏味、不受學生歡迎,但是我的課堂卻常常爆發出笑聲和掌聲,因為我把很多心理學的知識融入中醫課程里,講得繪聲繪色,深深吸引住了年輕的軍校學生。任教期間我多次在優質課評比中獲獎,獲得優秀教師、優秀黨員、科技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並榮立三等功。在進行素質教育期間,軍校領導指派我為全校千餘名師生進行素質教育講座,反響強烈;1997—1999年,為省報做心理版的兼職編輯,為電台的心理節目做嘉賓,受到普遍好評。這些經歷奠定了我對心理學的信心,也激起了我更強烈的學習興趣。於是決定攻讀心理學碩士,讓自己的愛好成為今生的事業。
碩士學習期間,在系統學習西方心理學理論之後,我發現中醫學、中國文化學中蘊涵著豐富的心理學智慧。要把握中國人的心理,必須了解中國文化;要在中國普及心理學,必須從中國文化切入;要發展中國的本土心理學,必須以中國文化為依託。基於這樣的認識,碩士畢業後,我考取了國學泰斗朱伯岜先生的得意弟子張其成教授的博士,在導師的引領下,開始從心理學的視角研讀《黃帝內經》、《周易》等中國文化經典。這樣的研讀是艱難的,也是富有詩意的,我徜徉其中再也不肯出來,直到現在,我依然保持著每天必讀經典的習慣。我不僅將心理學與中國的文化智慧融合在一起,而且將經典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血液,成為自我的一部分。
心理學和傳統文化的共同之處是,它們的精髓不能通過單純的讀書學習得到,而要經過修身養心來悟到。讀博期間,我參與了一系列心理學體驗課程,並在心理督導師指引下進行了長程的自我心理分析,自我分析筆記達百餘萬字,其中詳細記錄、分析了自己每夜的夢;同時,跟隨博士生導師給一些社會精英授課。這些體驗讓我越來越了解自己,越來越接近那些未知的答案。我對夢的理解也從詫異到好奇,從好奇到接納,夢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它並不奇怪,我們只需要學會傾聽它、聽懂它。
最初的時候,我總是認為心理學和傳統文化是自己的兩條腿,我吃力地協調它們、磨合它們,希望它們配合默契,自己才能走得更快、更穩。但是,對二者的了解越深,我越發現它們之間根本不存在分別,它們不是兩條分離的腿,而是一個整體,它們在本質上是同一個東西。 近年來我一直在為高校學生、企業高層、社會精英以及心理諮詢師隊伍授課,多家出版社在聽過我的課後發出邀請,“最重要的是趕緊抓住機遇火起來!”這是很多出版社的朋友對我的真誠奉勸。我卻並沒有接受讓自己迅速“火”起來的建議,一直默默地筆耕不輟。如果我還沒到該“火”的時候,“火起來”對我來說就不是機遇而是陷阱。如果我的“鍋里”還沒有儲存足夠多的水,火大了必然把鍋燒壞。我不想“引火燒身”,我以玩笑的口吻謝絕那些善意的勸告。
2008年夏天,推辭不過朋友的再三約請,我答應在某出版社出書,出版社催得很急,希望儘快付印!這時我的父親已臥床近十個月,其間回去看過幾次,總見父親靜靜地躺著,安詳得像個嬰兒。只是氣力越來越弱,先是不願下床,再是不願坐起。最後一次回去看他,父親已經不會說話,依然安詳地躺著,喜歡兒女們圍在他的床邊說說笑笑。儘管非常清瘦,但父親的眼睛卻清澈明亮,沒有老年人的混濁暗淡,也沒有暮年的悲涼和對死亡的恐慌。只是在我要返京前他抓住我的手不放,眼角溢出兩行清淚。我告訴他必須回京一趟和出版社商談書稿的事:“您要乖乖地等我回來!”他像懂事的孩子般鬆了手,還忙不迭地去摸紙巾想擦拭眼淚。但是,父親沒有履行我們的約定,我剛回京不幾天他就走了。接到電話我飛奔回家,進家門時已近午夜,灰朦的天空中懸著一輪明月,寧靜得一如父親的臉。
父親去世後兩年的時間裡,我整日在書稿上塗塗改改,卻無法靜下心來完成它。我拒絕了那家出版社的簽約請求,對其他出版社的約請也有一搭沒一搭地應付著。多少個夜晚從昏亂的夢中驚醒,回想剛才的夢卻不知所云,靜坐良久才能再次入睡。我沒有意識到這股巨大的能量和父親的離世有關。父親躺了整整十個月,這是又一次出生的時間;他安詳地走了,無牽無掛,猶如歸家。父親78歲過世,不算高壽,但卻是真正的善終,我應該欣慰才是。
我心難安!就像一個喝醉酒的人躑躅在路上,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我去討教精神分析界的一位前輩,他冷靜的分析中規中矩,但感覺卻如隔靴搔癢。
外求不得,我回到了自己的探索,試著讓那些昏亂的夢清晰化。一晚,我清晰地夢到一位中年男子陪著一個小女孩在看電影,男子修長挺拔,格子上衣塞在牛仔褲里,英俊瀟灑。影院裡似乎只有他們倆,女孩幸福地依偎著他,一邊觀看一邊說笑,其樂融融。我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像是在看電影中的畫面,又似在看很熟悉、很親近的人,忽然我驚醒過來,一個聲音脫口而出:“我要爸爸!”與之伴隨的是噴薄而出的淚水,似乎它們已經在眼眶中蓄意待發很久,只等這聲命令。在眼淚的盡頭,我真正看清了自己對父親的不捨,看清了自己內心的愧疚。本來,在父親走的時候我可以守在他的身邊!父親是兒女心中頂天立地的支柱,無論他的身體健壯有力還是臥病在床;儘管父親在走前的十餘個月裡已經不能自理生活,但他的離世依然令我體會到巨大的喪失感。體味到這份痛,接納了這份痛之後,內心的力量開始慢慢復甦。
如今,父親已經走了三年,上周我回老家到他的墳上祭奠,墳邊一片鬱鬱蔥蔥,透露著父親的慈祥和淡然。我心已安!
由中醫改學心理,最後又回到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每一次選擇都得到父親的首肯,他認為醫人先醫心,不矛盾。 經過近三年的醞釀,這本書終於要付梓了。雖然書中剖析的是別人的夢境,卻記錄著我對人生的感悟和心靈療愈的旅程。
這本書還不夠成熟,但足夠誠懇;雖未達豐滿,卻已致豐富;她可能被浮躁的吆喝聲淹沒,但決不會被扼殺,因為它生長在堅實的生活土壤,富有頑強的生命力。
她不會辜負您,她值得一讀!
2011年8月18日
於北京家中

名人推薦

王鳳香博士植根於古老燦爛的典籍《黃帝內經》沃土之中,娓娓道來中國文化中關於夢的故事與解析,深入淺出,別開生面。作者學貫中西,加之豐富的臨床心理醫生工作經驗,使得本書成為一把通往潛意識的鑰匙。它解讀了夢境中所含的珍貴密碼,提醒我們傾聽身體發出的朦朧呼喚。人人都是有夢的,讀完本書,您一定受益匪淺,對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大有裨益。
——著名作家 畢淑敏
王鳳香博士發揮專業所長,從古老典籍《黃帝內經》出發,以醫學與心理學的雙重視角闡釋夢的現象。夢境是解讀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態的密碼,作者通過大量的臨床案例,分析了夢與身心的關係。此書通俗易懂、形式活潑,將中醫傳統文化和現代心理學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是一本別開生面的釋夢減壓書,它為讀者指明了一條通往身心健康的幸福路徑。
——著名心理學家 許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