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

根據對阿姜潘尊者所傳的這種方法的修習和體驗,可以將覺知定義如下: 覺知就是修習此法者,通過默念動而知道自己身體動,和通過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體停,而形成的一種身心體驗,覺知是身心同時發生的,而不是身心分離者可以體驗到的。就是說,一次覺知必須包括身心同時發生的一次動和一次停,此二者缺一不構成一次覺知。

簡介,說文解字,探源釋義,

簡介

以下缺一不構成一次覺知。
覺知的特點:
1.及時性:每一次覺知都是當下發生的。
2.轉換性:每一次覺知都可以或快或慢地轉換成下一次覺知,轉換越快覺知力越強大,明處越多越大,無明越少越小。
3.變異性:每一次覺知都和上一次不同。
4.成對性:由於身體的有限性和只會進化,人體的覺知都是成對出現的,呼吸時是有入必有出。經行時是有右必有左等。對覺知的培養是一切正法的根本著手處,它是判定法之邪正的尺度和標準。

說文解字

覺知,包括覺與知,覺是一個感(感觸、觸碰)的過程,知是一個應(收受)的果報,就如同觸電的“覺”是接觸的方式,“知”是麻木反應。眼、耳、鼻、舌、身、意(念慮)的六識感官都是“覺”有情的感知器官。

探源釋義

說佛陀話覺知
佛:佛,全稱為“佛陀耶”,佛(覺)、陀(悟)、耶(了)三個字即:覺(覺知)、悟(領會)、了(圓滿)三層意思,有三個境界:自覺(格物致知)、覺他(覺知利生)、覺行圓滿(知行合一)。
菩薩:菩薩全稱為“菩提薩埵”。“菩提”意即是自覺、自行、自化,“薩埵”意即是覺眾生、律有情、化他,也即是《心經》要義之“自化化他”。
佛陀耶屬於三覺圓滿的最高果位,菩薩則僅次於佛陀,能自覺覺他,可其覺行未了,屬於修證中。而通常的聲聞、緣覺,雖有部分覺知利樂眾生,但更多屬於自覺層面,固其持戒律、勤修行,得有一定的定力
有情眾生:平常的有情眾生則因色相性勢的好惡,部分覺知障礙(鉤牽障礙),不能完全自覺,常需開示明心與警策(戒律)助力方能正常。有情眾生的覺知處於“動態平衡”,可塑性大,其可教可調。
餓鬼畜生:而餓鬼、惡鬼、畜生則是平常的有情眾生,因無度的貪(喜愛)嗔(惡恨)痴(障迷)而墮入畜生道,出現嚴重的覺知障礙,甚至覺知去功能化或畸形化,其表現為貪得無厭、窮兇惡極、醉生夢死、不能自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