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谷椰子

西谷椰子

西谷椰子(學名:Metroxylon sagu)常綠喬木。莖幹單生,高達10~20米,由莖基部生多數萌芽,幼時包圍葉柄之葉鞘生有硬刺,亦有漸次生長而失去者,故可分為"有刺"及"無刺"二種。葉為羽狀、綠色,頗似椰子,葉柄較粗大,上凹下凸,下脊部著生長刺,多3根一組簇生。圓錐花序碩大、頂生,著生多數淡紅色花,雌雄同株。為黃褐色有光澤之鱗被所包,果實大如李子。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摩鹿加群島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群島。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品種,繁殖方法,定植和生長,根系分布,莖幹與澱粉累積,澱粉產量,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西谷椰子
常綠喬木。莖幹單生,高達10~20米,由莖基部生多數萌芽,幼時包圍葉柄之葉鞘生有硬刺,亦有漸次生長而失去者,故可分為"有刺"及"無刺"二種。葉為羽狀、綠色,頗似椰子,葉柄較粗大,上凹下凸,下脊部著生長刺,多3根一組簇生。圓錐花序碩大、頂生,著生多數淡紅色花,雌雄同株。為黃褐色有光澤之鱗被所包,果實大如李子。

生長環境

性喜高溫高濕,陽光充足的生長環境,不耐寒,生長適溫24-30℃,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生長良好。

品種

(1)無刺西谷椰子 該品種在“半栽培”狀態下的良種西谷椰子林內僅占7%。
(2)有刺西谷椰子 葉柄等部位有刺。莖幹粗大、早熟、澱粉產量高。在“半栽培”狀態下的良種西谷椰林內占60%。
(3)野生種 有些樹幹中不含澱粉,可用作蓋屋頂的材料;有些含少量澱粉。
在PNG地區,可以採食澱粉的優良品種有9個,而用作屋頂材料的野生種有4個。在上述各個品種之間,可能還存在多個過渡變種。

繁殖方法

以種子播種繁殖,種子發芽適溫為28-32℃。
(1)有性繁殖野生種利用果實進行實生繁殖。
(2)無性繁殖良種一般都採用吸芽繁殖。可將吸芽從母株分離後直接移植,也可將吸芽植於苗床,待其髮根後再定植於大田。

定植和生長

定植株行距一般為6.5米x6.5米。定植成活後,苗木返青呈蓮座狀生長,在植株增高的同時也長出吸芽,4年後長出6~12個吸芽。西谷椰子植株抽生莖幹最早在植後第4年,最遲在植後第6年。植株高度年平均增長約1.55米。莖幹直徑30~60厘米。

根系分布

西谷椰子的根按直徑分為粗根(5.5毫米以上)、中根(2~5.5毫米)和細根(2毫米以下)。
樹幹正下面根的數量最多。從定植開始,粗根比率隨樹齡增長而增加,莖幹露出地面以後,中根比率最大。總根量隨樹齡增長而增加,但水平分布的很少。就根系垂直分布占乾物質重量比率(%DW)來看,根量以樹於直下0~30厘米土層最多,莖幹露出地面前占總根量的46%~59%,莖幹露出地面後占總根量的52%~79%,這一土層在種植第三年後,粗根比率急劇增加,占整個根系的50%。因此,施肥和灌溉以在樹於直下0~30厘米土層最為適宜。

莖幹與澱粉累積

莖幹是巨大的澱粉貯藏器官。莖幹抽出2.5~3.0年後,由莖幹基部開始積蓄澱粉,逐漸向頂部推進,6~8年後,除最頂部外,樹幹中部蓄有大量澱粉。

澱粉產量

開花期前是砍倒樹幹,採集澱粉的適宜收穫期。優良品種單個莖幹澱粉產量可達120~260公斤,野生種僅0~70公斤,每公頃西谷椰子樹澱粉產量可達10~15噸,產量隨品種、立地土壤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不一致。

分布範圍

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摩鹿加群島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群島。

主要價值

西谷椰子形態優美,可用於諸多場所的綠化種植,但在原產地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植物來種植,在Sepik 地區,它還是主要的食物來源,在頂端花序未抽出之前,其莖髓部含有極高的碳水化合物,是製作“西米”的主要原料,而提取澱粉後留下的纖維,則可用作烤薄餅,或作魚食,且產量極高。
西谷椰子的澱粉可作食品,制酒精(代替石油),或通過乳酸發酵做成可降解塑膠製品。西谷椰子作為21世紀的工業原料作物正在引起人們的注意。不能採集澱粉的樹幹可用來蓋屋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