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蓋蒂

美籍匈牙利小提琴家,布達佩斯音樂學院胡鮑伊的得意門生,1917-1924年繼馬爾托任日內瓦音樂學院教授,1925年,應斯托科夫斯基之邀,到美國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同年又應邀赴倫敦演奏普羅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協奏曲,均獲巨大成功。西蓋蒂的演奏,是一種充滿情感傾訴,內里又隱藏著極強的熱力的演奏,他善於將各種方法巧妙配合,強調各種層次的情感,被稱為"小提琴中的思想家",他演奏的貝多芬、布拉姆斯的協奏曲,其表現的深度至今令人讚嘆。西蓋蒂演奏的黃金時段是三四十年代,50年代晚期的作品,技巧已見衰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蓋蒂
  • 外文名:Joseph Szigeti
  • 國籍:美國
  • 民族:匈牙利
  • 出生日期:1892年
  • 逝世日期:1973年
  • 職業:小提琴家,音樂教授
  • 畢業院校:布達佩斯音樂學院
英文名字,人物生平,小提琴家,演奏個性,現代派作曲家,節目單,唱片資料,西蓋蒂了不起,

英文名字

Joseph Szigeti (1892-1973)
西蓋蒂西蓋蒂

人物生平

西蓋蒂1892年11月5日出生在布達佩斯,孩童時代失去了母親,曾在鄉下由他的祖母撫養。他很早就顯示出出眾的音樂才華,在咖啡館樂隊當領班的父親更是望子成龍,為他制定了詳細的培養計畫。
西蓋蒂先被送到布達佩斯一家私立音樂學校,接著他進入了皇家音樂學院(1925年這所學院更名為李斯特音樂學院)。1905年,西蓋蒂在柏林首次登台。1907年在倫敦亮相。在柏林他見到了作曲家布索尼,在倫敦兩人再次會面。布索尼是當時頗具盛名的鋼琴家,又是一名雄心勃勃的作曲家。他把西蓋蒂招致門下,努力拓展他的文化視野。在布索尼的引導下,西蓋蒂開始對現代派音樂產生興趣。

小提琴家

小提琴家伊薩依

  
對少年西蓋蒂有重要影響的人物還有比利時小提琴家伊薩依。在伊薩依成名之前,當時最優秀的兩位小提琴家是約阿西姆和薩拉薩蒂。他們兩人的風格截然相反。小提琴家弗萊什(1873-1944)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公眾期待一個把約阿西姆的熾熱感情和薩拉薩蒂的完美技巧相結合的人物出現。最終伊薩依做到了這一點。”伊薩依演奏中大量使用顫音,以前這種技法只是偶然使用在特殊段落的裝飾中。伊薩依把顫音變成了個人風格的基本要素,而後克萊斯勒使這項技術更加完善。

演奏個性

西蓋蒂的演奏個性的形成階段得到了伊薩依的細心指點,但他沒有像埃爾曼海菲茨那樣迅速步入職業演奏家行列。1908年到1923年,西蓋蒂在英國錄製了幾張唱片,並演出了多場音樂會,但未引起轟動。此後他到一家德國馬戲團工作。他很喜歡在這裡的經歷。
為了獲得可靠的收入,1917年西蓋蒂接受了日內瓦音樂學院的教授職位。一年後,他放棄了教學,重返舞台。1925年,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邀請他去美國與費城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西蓋蒂的職業演藝生涯從此正式開始。

現代派作曲家

西蓋蒂與現代派作曲家的密切接觸使他並不滿足於演奏大多數小提琴家經常演出的那些所謂經典曲目,他認真研究了18世紀作曲家科萊里塔爾蒂尼的作品,反覆練習巴赫的組曲和奏鳴曲。現代派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拉威爾米約、布洛克、席曼諾夫斯基、盧塞爾、巴托克也不斷有新作讓他演奏。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巴托克的第一狂想曲和三重奏《對比》都是題贈給西蓋蒂的。

節目單

西蓋蒂非正統的節目單使他很難成為像克萊斯勒、海菲茨那樣的明星。30到40年代,他在公眾心目中是學者型的演奏家。西蓋蒂的確可以稱得上學者,他精通多種語言,學識淵博,知識廣泛。他有超人的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可以憑直覺領會音樂的豐富內涵,他對小提琴樂器本身也有精深的研究。西蓋蒂在馬戲團學到的即興演奏本領,使他可以通過音樂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與觀眾直接交流。

唱片資料

西蓋蒂留下了不少唱片資料。他的早年錄製的協奏曲可以在PEARL公司找到。這裡有他1928年錄的勃拉姆斯協奏曲、1932年錄的貝多芬協奏曲,1933年錄的孟德爾頌協奏曲、1934年錄的莫扎特第4協奏曲,1935年的普羅科菲耶夫第1協奏曲,全部由比切姆指揮。PEARL公司還有西蓋蒂1937年錄的巴赫雙小提琴協奏曲(與卡爾·弗萊什合作)和1939年錄的布洛克協奏曲(由孟許指揮)。
美國“音樂與藝術”公司有一個效果更好的布洛克協奏曲版本,這是西蓋蒂1939年與指揮家門格爾貝格合作的錄音(CD-270)。這家公司還有西蓋蒂1945年在廣播電台錄製的伯格小提琴協奏曲和莫扎特的第3協奏曲(CD-668),擔任指揮的是米特羅普洛斯。AS唱片公司出版了一張西蓋蒂與瓦爾特合演的莫扎特第3協奏曲,唱片上還收錄了兩位大師的排練片段。VANGUARD公司出版了西蓋蒂1956年錄的巴赫的無伴奏組曲和莫扎特奏鳴曲全集,還有1944年與阿勞合作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VANGUARD公司推出的西蓋蒂1940年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音樂會實況非常珍貴。為他伴奏的是作曲家巴托克,演出曲目包括巴托克的狂想曲,貝多芬的克羅采奏鳴曲和德彪西的奏鳴曲。
1940年西蓋蒂移居美國,一邊從事演出一邊教學。戰後他曾回到歐洲出席了卡薩爾斯主持的PRADE音樂節。西蓋蒂撰寫的著作包括《小提琴家摘記》、《喜愛琴弦》和《西蓋蒂與小提琴》。他在60年代停止了演出活動,專心從事教學和寫作,1973年4月在瑞士去世。

西蓋蒂了不起

我從來沒有刻意尋找過西蓋蒂的唱片。我不是那種在對唱片的追逐中獲得快感的人,所有的大師都是隨意散淡間來到我身邊,西蓋蒂也不例外。幾年前我與鄺醫生在淘一堆黑膠唱片,正滿頭大汗,他把一個白色的紙盒推到我面前:西蓋蒂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鳴曲。這本來是上下兩套,每套各三張的莫扎特小奏全集,但是我們只找到了VOL1,這並沒有影響我的決策,我把它買了下來。
西蓋蒂的莫扎特初聽起來非常讓我意外。也許是前面已有了帕爾曼格魯米歐的先入為主,我覺得莫扎特的小奏應該是華麗和富於貴族氣的,典雅中有些嬉戲,音色必須是漂亮的金黃調子,質感柔軟順滑,聽起來像水晶鞋敲點著漢白玉地面的那種效果。可是西蓋蒂的琴聲一出來我就傻了。乾澀、直白、平鋪直敘,琴的音色一點也不優美,技藝也不討好,甚至還顯出幾分木訥。這是一代宗師的西蓋蒂拉出來的嗎?
想到了誰說過的一句話:西蓋蒂的琴聲初聽決不會招人喜歡,但是越聽越有味。於是命令自己一聽再聽。漸漸地,我開始接受他的這種演繹,一個毫無城府的大男孩莫扎特在西蓋蒂的琴聲中向我走來。他不再是王公貴族中的一員,單純而快樂,善良而幼稚,一副天真的神態,都在大師洗鍊簡潔的手法裡,白描式地勾勒了出來。原來莫扎特可以這樣拉的。甚至莫扎特這樣拉會不會更好。我開始喜歡上西蓋蒂的內斂和大氣,並且相信,這種不容易聽出來的好,往往才是真好。
不久,我又與西蓋蒂的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再次相遇,這回是先鋒公司的CD。對巴赫這部聖經一樣的作品,西蓋蒂自然是頂禮膜拜地要把它拿下來。在他自己關於這個演奏的論述中,提到對巴赫的大悟是晚年的事。之前較為年輕和不成熟的的演繹,原因在於他一直是以有伴奏的小提琴奏鳴曲方式來表現的,自然,那樣的巴赫聽起來會單薄一些。因此在他晚年的可能是他最滿意的1955年的錄音中,西蓋蒂一反貫常無為而為的手法,刻劃中為巴赫注入了更多細節和枝葉,同時運弓卻又保持了他一向特有的節儉。這在與謝霖最著名的那個版本的比較中可以看出。西蓋蒂的演奏是在平和中講述,追求的是絢爛之極歸於的平淡;謝霖則更像是新聞主播,在漂亮的吐字與停頓之外,卻少了些靈性。雖然這時的西蓋蒂早已過了他演奏生涯的黃金期,按通常的說法,他最優秀的作品全是五十年代之前的錄音,但我仍然相信,以西蓋蒂的老辣,以他對巴赫精髓的把握,他有足夠的能量完成這次對音樂聖山的沖頂。事實上他確實做得非常好。我不禁想到了梅紐因,在大家都認為他早已江郎才盡的晚年,同樣令人詫異地捧出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束鮮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
聽西蓋蒂的小提琴,一定不要帶著某種饑渴,否則只會使你變得更加饑渴。西蓋蒂不是為熱愛小提琴的人們在拉琴,他只告訴你作品是怎么回事。他把作曲家推到你面前,然後退回巨人身後的陰影中。聽他的琴,你不會覺得西蓋蒂有什麼了不起,而這正是西蓋蒂最了不起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