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董格莊

清康熙初年,王姓遷居本地。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董姓遷居本地,後繁衍成村。因村處董格莊之西,故取村名西董格莊。後有於、徐、鮑等姓自外地遷入。 西董格莊位於海陽市西部,地處東經120°53′,北緯36°47′。東與東董格莊為鄰,西與萊陽市朱城泊村相連,南與崖後村相鄰,北與前泊子村相望,距鎮政府駐地10公里,距市政府駐地30公里,隸屬小紀鎮。 全村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5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藥材等。 2002年,全村328戶,957人,有於、王、徐、鮑等姓,均為漢族,其中於姓人口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董格莊
  • 面積:1.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957人
  • 戶數:328戶
村莊規模,組織建設,

村莊規模

文教科技1946年,成立西董格莊國小,有學生30人。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4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度日。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000元,有各種農用車輛50輛,機車70輛,電話75部,彩電150台,電冰櫃30台,洗衣機1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到2002年,街道經過規劃整修,村容村貌徹底改變。村民住房全部為瓦房,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0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本村首批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有於紹江、於紹卿、於紹雲、於會文、於旭清等5人。同年,建立黨支部。在黨支部領導下,村里成立了3個互助組,並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支前隊22人。先後有於會文、於九民、於紹卿、於慶德、於澤清、於先清、於會起、王正根、鮑富香、王正志、王春義、于樂臣任村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6個,黨員44人。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4年成立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治安、民兵、婦女等組織。曾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於會文、於欽卿、徐寶林、於紹江、於全清、於先清、於洪彬、於會起、王正根、王正太、鮑富香、王正志、王春義、于樂志、于樂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