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鄉(浮梁縣下轄鄉)

西湖鄉(浮梁縣下轄鄉)

西湖鄉位於二省三縣結合部,東北毗鄰安徽省祁門縣,西南緊靠東至縣,東與本縣經公橋鎮勒功鄉接壤,距景德鎮市區78公里。全鄉總面積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050畝,山林面積23萬畝,其中:有材林18.8萬畝,人工林4萬畝,封山育林8萬畝,毛竹0.5萬畝,茶園面積1萬畝,油茶1.2萬畝。2003年撤併了府前、牛石、揚石、金竹、龍溪、狄灘6個村委全會,現有7個村民委員會,79個村民小組108個自然村。2005年,全鄉有2270戶896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湖鄉
  • 外文名稱:Xihu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政府駐地:西湖村
  • 電話區號:0798
  • 郵政區碼:333424
  • 地理位置:浮梁縣北部
  • 面積:164平方公里
  • 人口:0.93萬(2017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贛H
政區沿革,行政區劃,生態資源,經濟發展,農業,工業,財政金融,農特產品,文化資源,基礎設施,

政區沿革

清屬新定鄉梓舟都,民國時屬第五區桃墅鄉,建國初期鄉建制未變,1952年分別屬桃墅鄉、茶源鄉、磻溪鄉、柘坪鄉。1955年7月16日,磻溪鄉的良禾口、珠琳兩村劃歸安徽省祁門縣新安鄉轄,1956年各初級社組成茶寶、牛石、磻溪等高級社,1958年成立衛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稱西湖公社,1960年為西湖墾殖場,1961年恢復西湖公社,1966年易名紅湖公社,1968年又復稱西湖公社,1984年改為現名隸屬蛟潭區,1989年縣建制恢復歸縣屬。

行政區劃

西湖古稱太湖。建國後改名西湖。西湖鄉位於浮梁縣北部,面積164平方公里。鄉駐地西湖村距縣城70公里。2003年撤併了府前、牛石、揚石、金竹、龍溪、狄灘6個村委全會,現有7個村民委員會,79個村民小組108個自然村。2005年,全鄉有2270戶8966人。

生態資源

西湖鄉境內山巒重疊,清水潺潺,森林覆蓋率86%,不但木材、毛竹資源多,而且蘊藏豐富的森林野菜、森林藥材,在這裡植物的多樣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由於山高林密,境內的大小溪流都是源頭水,且小河內怪石遍布景觀非常奇特。西湖鄉處於浮梁的北部山區,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氣候宜人。優美的生態環境,育出了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其中動物有猴、蛇、穿山甲、相思鳥、獐等;植物有紅豆杉、古銀杏等上千種;土特產有茶葉、香菇、黑木耳、山蕨、水蕨、竹筍、紫薇菜、苦櫧粉、葛粉等無污染的野生蔬菜。境內最高點為雞冠石主峰,海拔1063.3米,山勢險峻。
鄉內自然資源豐富,野生動物有獼猴、短尾猴、黑麂、石蛙、蛇、野豬、山羊、兔、金錢豹、野雞、貓頭鷹、斑狗等;植物有茶葉、油茶、松木、板栗、楊梅、桂皮、杜仲、辛夷花、老虎豆、葛根等;經濟菌類有香菇、木耳、茯苓、靈芝等;觀賞植物有蘭花、繼木、黃荊娟、桂花、紫薇、野山茶花。古樹名木有桃墅宋代杉樹王,最大一棵材積達13立方米,還有古銀杏、紅豆杉等,最大直徑達1米以上,磴溪一株古山茶花花朵直徑26厘米,樹冠直徑達6米,最多一年開花8000餘朵。

經濟發展

西湖產茶歷史悠久,自古就是徽商古道古時茶莊,清朝茶葉產銷進入全盛時期,商鋪眾多,貿易活動十分活躍。改革開放以來,地理區域優勢得到提升,景鷹、景婺黃高速公路跨越全境,鄉內交通便利,公路硬化,通信實現了全鄉無縫覆蓋。有景德鎮西湖珍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和德宇集團投資的德宇活茶基地,年出產名優茶葉30餘噸。

農業

耕地面積7030畝,人均0.72畝,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3700萬元。2011年生產糧食3000噸,其中水稻2000噸;蔬菜種植面積500畝,產量700噸。生豬飼養量3000頭,家禽年飼養量1.06萬羽,茶園面積1.4萬畝,茶葉年產量270噸。生產香菇119.5噸,木耳80.5噸,茶油11噸。2011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2380元。
糧、林、茶、食用菌是農業經濟支柱。水資源豐富,有攔河壩42座,小Ⅱ型水庫5座,山塘39座。耕地面積5617畝,其中水田5417畝。2005年糧食總產量達2450噸,森林覆蓋率達86. 3%,活立木蓄積量483162立方米,年產商品材5490立方米。每年發展袋料香菇60萬袋,袋料毛木耳400萬袋,茶葉66噸,以名優茶為主。

工業

工業主要以林產品加工為主,西湖木竹工藝品廠1家,產品為竹菜板,年創產值850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1282萬元,其中:國稅111萬元,地稅299萬元。

農特產品

西湖鄉由原以糧、林、茶為主導產業的單調格局發展為以茶、林、食用菌、野生蔬菜、糧食全面發展的大格局,實現了經濟成長、農民增收。該鄉的農特產品主要有茶葉、著名品牌有西湖珍芝、茶寶雲尖等,其中西湖珍芝曾獲得省優稱號和國際大獎。其次是“青溪山牌”野生蔬菜系列,其產品已在北京、深圳等地暢銷。三是香菇年產30萬袋,木耳年產150萬袋。四是茶油。五是竹菜板。六是大量的天然野生蔬菜。
糧、林、茶、食用菌是農業經濟支柱。水資源豐富,有攔河壩42座,小Ⅱ型水庫5座,山塘39座。耕地面積5617畝,其中水田5417畝。2005年糧食總產量達2450噸,森林覆蓋率達86. 3%,活立木蓄積量483162立方米,年產商品材5490立方米。每年發展袋料香菇60萬袋,袋料毛木耳400萬袋,茶葉66噸,以名優茶為主。
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368萬元,地方財政收人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 183元,工業企業收入207萬元。民營企業主要有“西湖珍芝”茶葉公司、西湖採石場、竹製品廠等。

文化資源

西湖鄉駐地古稱太湖,後與西灣村合成一鄉,各取一字,改為西湖。古時西湖鄉的桃墅村就是浮北的第一大集鎮,整個街面上店鋪林立,又稱桃墅店,繁榮的經濟,留下了諸多的歷史遺蹟。啟秀橋(俗稱石橋下),建於乾隆年間,屬我國典型的石拱橋,整橋長50米,寬10米,橋面全部用清石板鋪成,橋下有個石柱子,柱子上有石帽、石籃、石畫鶥,風一吹過似有音樂聲起。皖南民居保存較好的民宅的有多幢,房屋的門窗、樑柱全部雕刻著古戲文中的人物及花鳥等圖案。另外還有潘溪汪氏宗祠、茶寶祠堂等諸多古建築無一不是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歷史名人有汪澈,字明遠,桃墅府前人。宋紹興進士,樞密使,他家的後人現還保留“樞密祠垣”的古牌匾
境內姓氏以汪姓為主,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其次是王、夏姓。

基礎設施

該鄉地處二省三縣交界之地,道路四通八達。西南有經桃公路與安徽省東至縣相通,東北西良公路通祁門縣,東由經桃公路與206國道相連,距市、縣只有78公里。兩條高速公路(景鷹、景祁黃)穿行我鄉。各行政村基本實現村村通高壓電,村村通有線電視。積極擴大移動通訊信號覆蓋範圍,移動及聯通網路覆蓋率達50%。村里基本上都通了程控電話。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民眾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我鄉的經濟發展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