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蓍草

西洋蓍草

西洋蓍草(學名:蓍,拉丁學名:Achillea millefolium L.)為菊科蓍屬多年生草本,具細的匍匐根莖。莖直立,高40-100厘米,有細條紋,通常被白色長柔毛,上部分枝或不分枝,中部以上葉腋常有縮短的不育枝。瘦果矩圓形,長約2毫米,淡綠色,有狹的淡白色邊肋,無冠狀冠毛。花果期7-9月。我國各地庭園常有栽培,新疆、內蒙古及東北少見野生。葉、花含芳香油,全草又可入藥,有發汗、驅風之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蓍
  • 拉丁學名:Achillea millefolium L.
  • 別稱:西洋蓍草
  • 二名法:Achillea millefoliu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 :蓍屬 Achillea
  • :蓍
  • 分布區域:我國新疆、內蒙古及東北,歐洲,西亞,北美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細的匍匐根莖。莖直立,高40-100厘米,有細條紋,通常被白色長柔毛,上部分枝或不分枝,中部以上葉腋常有縮短的不育枝。葉無柄,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或近條形,長5-7厘米,寬1-1.5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葉軸寬約1.5-2毫米,一回裂片多數,間隔1.5-7毫米,有時基部裂片之間的上部有1中間齒,末回裂片披針形至條形,長0.5-1.5毫米,寬0.3-0.5毫米,頂端具軟骨質短尖,上面密生凹入的腺體,多少被毛,下面被較密的貼伏的長柔毛。下部葉和營養枝的葉長10-20厘米,寬1-2.5厘米。頭狀花序多數,密集成直徑2-6厘米的復傘房狀;總苞矩圓形或近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疏生柔毛;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橢圓形至矩圓形,長1.5-3毫米,寬1-1.3毫米,背中間綠色,中脈凸起,邊緣膜質,棕色或淡黃色;托片矩圓狀橢圓形,膜質,背面散生黃色閃亮的腺點,上部被短柔毛。邊花5朵;舌片近圓形,白色、粉紅色或淡紫紅色,長1.5-3毫米,寬2-2.5毫米,頂端2-3齒;盤花兩性,管狀,黃色,長約2.2-3毫米,5齒裂,外面具腺點。瘦果矩圓形,長約2毫米,淡綠色,有狹的淡白色邊肋,無冠狀冠毛。花果期7-9月。

分布範圍

我國各地庭園常有栽培,新疆、內蒙古及東北少見野生。廣泛分布歐洲、非洲北部、伊朗、蒙古、蘇聯西伯利亞。在北美廣泛歸化。生於濕草地、荒地及鐵路沿線。

生長環境

環境:耐寒。喜光和弱鹼性土壤。
栽培: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及日照充足的環境。

栽培技術

播種方法
發芽適合溫度15-20℃,春秋可分株或播種繁殖,播種多行條播。保持土壤濕潤,約一周左右發芽。
栽植方法
苗出齊後,適當間苗,種子發芽力可保持2-3年,分株繁殖時可施以堆肥或少量油粕做基肥,則長勢良好。性耐寒,喜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及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要求日光充足。
養護方法
生長適合溫度5-25℃。夏季炎熱多雨時,下部葉常變枯黃,應及時修剪並注意排水。

主要價值

葉、花含芳香油,全草又可入藥,有發汗、驅風之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