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姓(中華姓氏)

複姓(中華姓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複姓,又稱復氏,是中國姓氏之一,源於嬴姓姜姓子姓。姓復的名人有復中翁、復陽、復伏生等。該姓氏是多源流古老姓氏之一,但至今人口比較少。

基本介紹

簡介,起源,淵源一,淵源二,淵源三,淵源四,始祖,分布,郡望,堂號,名人,復中翁,復陽,復伏生,

簡介

[復,讀作(ㄈㄨˋ)]
中國姓氏大辭典》顯示,中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九字姓7個(分別為:西木感給特杜立給特、西木薩給特杜立給特、西姆薩給特杜立給特、那烏那基爾杜立給特、禿禿黑里兀惕塔塔兒、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奧勒特給特瑪魯基爾)、十字姓1個(即:伙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
複姓
央廣網北京4月8日訊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在中國中文姓氏中大多數為單姓,複姓較少,歷史上出現過的複姓雖然超過千個,但隨著時間的洪流,現有的複姓也比較少了。在中國,最長的複姓則有17個字,叫做“魯納婁於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補啊喜”。

起源

淵源一

源於嬴姓,出自黃帝軒轅氏第七代伯翳,屬於以封邑名稱或國名為氏。按史書記載,少典氏第十八代、黃帝軒轅氏第七代有伯翳。伯翳能馴鳥獸,知其話言,事虞夏。初,采於嬴為,是為嬴氏、盈氏、鄗(高改盈)氏,以功受皂斿元玉,妻以姚女,而封於費,是為大費;生子三人:曰大廉、若木、恩成。大廉事夏啟,後分衍有鳥俗氏、路俗氏,後裔有孟虧、仲衍。孟虧能述伯翳之業績,封於蕭,是為蕭孟虧。夏朝衰敗,蕭孟虧去而鳳島隨焉。仲衍臣於商大戎,其裔曰戎胥軒者,娶酈山氏,生仲潏。仲潏生處父,處父善走,是為飛廉。處父生二子:曰革、季勝。革即惡來,事紂王,為周武王所殺。嬴姓後分衍有郯氏、寘氏、茲氏、蒲氏、沈氏、耿氏、譚氏、谷氏、巴氏、復氏、江氏、黃氏、鄠(妘)氏、弦氏、時氏、麋氏、白氏、葛氏、祁氏,皆為嬴姓一族。
在嬴姓裔族的分封國中:江氏國、黃氏國、鄠(妘)氏國、弦氏國、時氏國、麋氏國、復氏國、白氏國、祁氏國皆滅於楚國,郯氏國滅于越國,寘氏國滅於徐氏國,茲氏國、蒲氏國滅於東周王朝,沈氏國、耿氏國滅於晉國,譚氏國、谷氏國滅於齊國,巴氏國復滅於夔國。商朝時期伯翳的第四代後裔季勝分封在復陽,建國為侯國,史稱“用復國”,西周時期稱“復陽國”,故址在漢朝時期稱湖陽樂鄉(今河南南陽桐柏,一說今安徽當塗湖陽),在典籍《爾雅》中記載:“淮為滸。然淮水與醴水同源俱導,西流為醴,東流為淮。潛流地下,三十許里,東出桐柏之大復山南,謂之陽口。水南即復陽縣也。闞駰言復陽縣,湖陽之樂鄉也。漢元帝劉奭元延二年(公元前47年)置,在桐柏大復山之陽,故曰復陽也。”唐朝時期將“湖陽”遷往今河南省唐河縣湖陽鎮。春秋時期為南申國的附庸國,在周莊王姬佗九年(楚文王熊貲二年,公元前688年),楚文王親率大軍假道鄧國征伐申國,大概在公元前687~前684年之間,申國被滅,復陽國亦在同期被楚軍所滅。楚文王在回師途中又順手滅了娘舅之國鄧國。
被楚國滅國後的季勝之後裔子孫中,有以故國名稱為姓氏者,稱復陽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復氏、陽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淵源二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三十九世孫、伯夷二十五世孫海復,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炎帝姜姓,其分衍的支國有十三:怡國、伊國、紀國、淳國、甘國、州國、舟國、駘國、戲國、向國、薄國、列國、賴國。夏禹曾封怡國君以祀烈山,是為默台氏。從第一代炎帝起,傳說到第五十四代為齊太公,自炎帝至姜太公譜系如下:炎帝→臨魁→帝承→帝明→帝直→帝鰲→帝哀→帝榆罔→雷→共工→句龍→信→夸父(夸父)→垂→伯夷→先龍→玄氏→王宣→王定→王懷→王恆→王宙→王宇→王高→王許→王宰→王禪→王啟→王蒯→王正→志道→祖榮→杜成→濟公→林→承先→榮→永和→禹宣→恆車→海復→祖甲→二懋→正二→心成→元→仲調→訓元→先二→司會→輝前→公倫→豫仲→姜尚(即呂尚、姜太公、齊太公)。
傳說,姜海復在商朝太戊二十一年(公元前1627年)左右,被其父王姜恆車封于海復(今江蘇連雲港海州區),因名海復侯,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海復氏,後在西周時期分衍為單姓海氏、復氏,世代相傳至今,其復氏史稱正宗。

淵源三

源於墨台氏,出自姜姓東海族的古孤竹國,屬於以歷史事件稱謂為氏。誕生於商朝初年(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孤竹國是今冀東至遼西地區第一個地方政權,是灤河之濱最早的奴隸制諸侯國。它的出現標誌著今冀東大地已從蒙昧和野蠻狀態中甦醒,是今冀東地區文明史的開端,距今約三千六百多年,後分遷遼西地區。滅亡於春秋時期的孤竹國與商朝王室的關係相當密切,孤竹國君墨胎氏與商王同為子姓。史書記載:“孤竹君,諱初,字子朝,姓墨台氏,襲孤竹君國,在遼西。”據史籍《遼史·地理志》記載:“興中府,古孤竹國(今遼寧朝陽)。”興中府即是今遼寧省朝陽市一帶地區。近年(21世紀)來,考古發現提供了新的佐證:在遼寧喀喇沁左旗蒙古族自治縣的北洞村,出土的銅窯上鑄有“孤竹”銘文。孤竹國是古代位於東北與山東半島之間的一個部落,據專家考證,她“興於殷商,衰於西周,亡於春秋。”從立國到滅亡,存在了約九百四十年(公元前1600~前660年)。大致說來,孤竹在殷商之前是原始部族。孤竹國興於殷商,衰於西周,亡於春秋。整個歷史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約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商王朝在北方的重要諸侯國;後三百八十六年(公元前1046~前660年)是周王朝的異姓諸侯國,最後處於燕國控制之下,政治地位極大下降。孤竹國滅亡之後,孤竹國的舊臣民企盼復國,遂有以“復”為姓氏者,稱復氏,世代相傳至今。
故孤竹國人曾多次反抗燕國的統治,其後歷史上多次描述的戰國時期“山戎侵掠北燕”,實際上多為故孤竹國人所進行的反抗鬥爭,在戰國中期到先秦時期名人輩出,如戰國中期秦國名將、秦惠文王贏駟的異母之弟樗里疾(姜姓贏支,又稱樗里子,也稱嚴君,公元?~前300年)即原孤竹國人。一直延續到秦始皇滅六國而統一中國,秦軍中仍有不少將領都是孤竹國的後裔。

淵源四

源於姚姓,出自舜帝之後裔所建傅陽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姓源》的記載,在上古時候曾有一個諸侯國,叫傅陽國,有的史書亦稱其為“復陽國”,故址在今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澗頭集鎮西南候塘村,“城周十餘里,中據土山”。據典籍《國語·鄭語》中的記載,傅陽國為商王朝大彭國陸終所封,姚姓,為陸終第四子。這個傅陽古國在春秋時期,因孔子之祖孔紇(字叔梁)曾在此地作戰,並以雙手勇托潰落的傅陽城門框、掩護士兵和民眾撤退而聞名遐邇。
傅陽國後在周景王姬貴七年(楚熊郟敖七年,公元前538年)被楚國所滅,其後,該地區的住民中即有以古傅陽城名為姓氏者,稱傅陽氏、復陽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傅氏、復氏、陽氏等,世代相傳至今。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復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始祖

伯益(伯翳)、伯夷叔齊、海復

分布

復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八百位,在台灣省也名列第一千一百十二位,族人多以東海、霍州、海州為郡望。
今山西省的霍州市,山東省的德州市,河南省的駐馬店市,內蒙古自治區的通遼市,陝西鹹陽市,北京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等地,均有零星復氏族人分布。

郡望

東海郡:亦稱郯郡。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②東晉時期置於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後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後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後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雲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海州郡:歷史上的海州郡有三處:①今江蘇連雲港。四、五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海州地區繁衍生息。自夏、商、周、秦漢以來,海州隸屬多變,幾經易名,至北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稱海州郡,其後一直為歷朝府、州、郡、縣之治所及東海、贛榆、灌雲、沭陽乃至更廣闊境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東海名郡”和“淮海東來第一城”之稱。海州人文薈萃,先民創造了具有龍山、青蓮崗文化交匯特徵的史前文化,孔子兩次率弟子來海州講學論道並登山望海,宋朝石曼卿在此留下讀書遺蹟,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留下大量詩詞,李汝珍以海州的風土人情創作了著名歷史傳奇小說《鏡花緣》。②今江蘇省灌雲市。③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西岸港市,屬黃海南道首府。其古為海州,後屬東海族孤竹氏國,後晉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年)復改為海州郡。1954年新設黃海南道定為首府。是歷史上中朝文化交流地和貿易的重要港口,穀物、水產集散地。特產墨和硯台,留有芙蓉堂、百濟清風樓等名勝古蹟。

堂號

東海堂:以望立堂,亦稱郯郡堂
海州堂:以望立堂。

名人

復中翁

(生卒年待考),東海人。著名西漢時期漢宣帝之師。公元前92~前66年之間,是漢武帝劉徹的晚年。漢武帝晚年昏聵,因為誤信寵臣江充的挑撥離間,製造成了西漢歷史上著的“巫蠱案”,結果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戾太子劉據)全家,包括劉據的三男一女,以及諸皇孫、皇孫妃、皇孫女。當時他的嫡系曾孫輩劉洵(名病巳)由於還不滿一周歲,因而未殺,被關押在專為王侯、郡守們所設的“郡邸獄”中。廷尉(最高法院審判長)邴吉當時參加審理此案,他心裡知道這是漢武帝年老糊塗的暴戾舉動,並且可憐這個皇曾孫劉詢是個無辜的嬰兒,因此就派了一個罪刑很輕且剛生了孩子的女犯人做劉詢的奶媽,餵他奶吃。
過了五、六年,又有些專講那“望氣”一套的方士們,說長安城獄中有天子氣。流言傳到迷信神仙之說的漢武帝耳朵里,當即下詔:“獄系者,無輕重,一切皆殺之。”令謁者(傳達官)郭穰到達關押皇族的監獄去殺人,邴吉立即緊閉獄門,拒絕接受詔命。他說:“他人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就這樣抗拒了一整夜。天亮了,派去執法的郭穰對邴吉的抗命也無法處理,只好回宮奏報。這個時候,漢武帝的頭腦清醒多了,就嘆口氣說:“天使之也!”不但沒有再追究,而且海下詔大赦天下罪犯。邴吉就把劉洵送到他祖母史良娣的娘家,交給史良娣的母親“貞君”撫養。後來,漢武帝又傳詔,要劉洵認祖歸宗,把他放到宮廷的邊舍掖庭令張賀那裡收養。掖庭令,是職掌後宮貴人、采女等總務的官職。張賀原來曾經派在被殺的太子劉據那裡任職,太子(劉洵的祖父)對他很好。他“思顧舊恩,哀曾孫(劉洵),奉養甚謹”。張賀本來還想把孫女嫁給劉洵做妻子,因為他的弟弟張安世反對作罷。但張賀不死心,正好和他的職掌有關的一個暴室(關押宮中皇后、貴人有罪的拘留所,也是宮女們的醫療所)的主管官嗇夫許廣漢(同司馬遷一樣接受“腐刑”,變成了太監,派在那裡做主管)有一個女兒許平君,美麗老實。張賀看中了她,就和許廣漢商量,願意自己拿出家財,為劉洵作聘金,娶他女兒。許廣漢答應了,回家同夫人一講,妻子大發雷霆。她說:“一般看相、卜卦、算命的,都說我生的女兒將來大富大貴,怎么可以嫁給一個沒落皇孫,窮極無聊的賴小子。”但是,許廣漢已經答應了張賀,就堅不變更諾言,仍然把女兒嫁給了劉洵。小兩口子很恩愛,不到一年,生了個兒子叫劉奭;,就是後來的漢元帝。劉洵在這一段時期,依靠許廣漢兄弟的照顧生活在一起,只與外婆史家往來。但劉洵非常好學,肯上進讀書,許廣漢舊特別請來了當時的著名學者東海人復中翁,劉洵就跟東海學者復中翁學習《詩經》。
復中翁除了教他認真讀書,還教導他要“細辯民間”。因此,劉洵“高材好學,然亦喜遊俠,鬥雞走馬。”有時間就到處亂跑,所謂“上下諸陵,周遍三輔(都城長安以外附近各地區)。以是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所以,在劉洵不久做了皇帝以後,便成為一代明君,廟號漢宣帝。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在逝世之後能得“宣”字諡號者並不多,由於劉洵足以夠得上稱為是“中興”漢室者,才被後來的漢元帝劉?#93;用“宣”字為謚。史書皆稱:“漢宣帝興於閭閻(民間),知民事之艱難。霍光既薨,始親政事。厲精為治,五日一聽事(朝廷會議)。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敷奏其言,考試功能(考察實踐績效)。及拜刺史、守相(省級長官),輒親見問。觀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質其言。有名實不相應,必知其所以然(講的和做的不同,都能知道他根本問題的原因所在)。常稱曰:庶民(百姓)所以安其田裡,而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惟二千石乎!(郡守、省級長官的實物俸祿,每月糧米二千擔)。以為太守吏民之本,數變易則下不安。民,知其將久,不可欺罔,乃服從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者,輒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至關內侯。公卿缺,則選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漢世良吏,於是為盛,稱中興焉。”漢宣帝作了皇帝後,對老師復中翁異常尊敬。但是不久,復中翁便悄然引退,不知所終。漢宣帝做了十一年皇帝以後,因為一個老宮女告訴漢宣帝過去二十多年前,曾經在掖庭做過皇帝的保姆,講出了當年漢宣帝在監獄中的情形。漢宣帝一路追究下去,找到當年的奶媽,才知道都是邴吉的功勞。史稱:“上親見問,然後知吉有舊恩,而吉終不言,大賢之。”漢宣帝是在跟隨復中翁讀《詩經》出身的,因此,他就引用了《詩經》上的一句話說“無德不報”,就封邴吉為侯。對於當時保護有功的人,那個老宮女和奶媽等,都加賞賜。但在要封侯的時候,邴吉卻病倒了,漢宣帝怕他死掉,很擔憂。夏侯勝便說:“有陰德者,必享其祿。今吉未獲報,非死疾也。”果然,不久就病好了。漢武帝臨死的時候,把只有十三歲的太子弗陵託孤於大司馬大將軍霍光、金日碑(匈奴人)及上官桀。這個太子後來就是漢昭帝,很聰明,可惜短命,只做了十三年的皇帝就死了,還沒有兒子。霍光就和大臣們會議,迎接劉氏皇室一位昌邑王即位,不到一年,發現這個皇帝“淫戲無度”,霍光和朝廷大臣們決議廢了他,但又找不到可為漢帝的人選。在這個時候,邴吉才出面對大將軍霍光說:“今社稷宗廟群生之命,在將軍之一舉。而武帝曾孫名‘病巳’,在掖庭外家者,今十九矣。通經術(詩經、論語、孝經等),有美材,行安而節和。願將軍決定大策。”於是,“光會丞相以下,議定所立。”劉洵得以繼位,做了大漢皇帝。劉洵的出身經過艱難曲折,並非是純粹的“職業皇帝”,所以後來才能成為漢室皇朝的一代“明主”,所有的親身經歷,以及所受教育,可以說都是邴吉一手所造成,通過多方極力“誘導”,使得一個劉氏孤兒成為一代明君。

復陽

(生卒年待考),著名青年漫畫家。作品以黑色幽默見長,作品多次在國際漫畫比賽中獲獎。《漫悟》叢書中有其名。

復伏生

1937年生,河南鄭州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中國抗癌協會河南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濮陽市抗癌協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淮陽婦幼保健、婦產科、計畫生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名醫協會理事。他從事婦產科臨床、教學和婦幼保健、計畫生育工作近40年,具有系統的、堅實的本學科技術理論和技術知識,能獨立解決工作中出現的重大技術問題,是本學科的帶頭人。他對子宮頸癌、外陰癌、卵巢癌的治療和子宮肌瘤、卵巢腫瘤剔除術、顯微外科輸卵管吻合術等有專長,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產科疑難雜症有豐富的經驗,主刀完成婦產科、計畫生育臨床手術30萬例,從未發生過任何事故.被國家衛生部、計生委授予“萬例手術無事故”證書。他4次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際、國內省級以上會議書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有專著《婦產科急重症的搶救》等。主持完成的“針麻剖腹產術”等課題獲重大成果獎多項,首創“用胎兒皮代陰道成形術”在中華醫學會全國第11次中青年學術會上宣讀c以良好的醫德、嚴謹的工作作風、高超的技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是享譽省內外的婦產科、婦幼保健、計畫生育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數十次被省、市授予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6次獲省部級以上獎勵,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6項,個人業績被收入《世果優秀醫學專家人才名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