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晴棠

袁晴棠

袁晴棠,女,1938年5月12日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石油化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及股份公司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石化集團公司科技委常務副主任。

1961年畢業於天津大學;196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2月起先後任原中國石化總公司發展部副主任、主任、中國石化科技開發公司經理,1994年11月任原中國石化總公司總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年1月兼任技術開發中心主任,1998年4月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工程師,2000年2月任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晴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
  • 出生日期:1938年5月12日
  • 職業: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天津大學
  • 主要成就: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榮譽表彰,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1961年7月,天津大學無機物工學專業畢業。
袁晴棠袁晴棠
196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5年2月起,先後任原中國石化總公司發展部副主任、主任、中國石化科技開發公司經理。
1994年11月任原中國石化總公司總工程師,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6年1月,兼任技術開發中心主任。
1998年4月,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工程師
2000年2月,任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袁晴棠主持完成了2020年我國石化工業與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煉油化工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主持中國石化企業技術諮詢及重大石化投資項目的評估;組織制定並實施原中國石化總公司和石化集團公司科技發展規劃,組織石化集團公司“十條龍”重大科技攻關,為完成“七五”、“八五”、“九五”及“十五”重大科技開發任務,轉化、推廣科技成果,推進石化工藝技術和設備、催化劑國產化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推進石化集團公司的科技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袁晴棠袁晴棠
長期致力於乙烯裂解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參與國內第一套30萬噸/年大型乙烯生產裝置(燕山)的設計和建設﹔主持開發裂解爐、複雜塔的計算方法和流程模擬程式,完成了30萬噸/年乙烯裝置復用設計﹔主持開發成功CBL型新型裂解爐技術,CBL-Ⅰ、Ⅱ、Ⅲ、Ⅳ型裂解爐分別在齊魯和吉化、遼化、撫順和燕山石化公司工業套用,使自主開發的單台裂解爐能力達到6萬噸/年﹔主持與國外公司合作開發大型裂解爐技術(單台能力10萬噸/年),已投產和正在建設的大型裂解爐達30台,為發展我國乙炔技術做出了貢獻﹔主持完成了2020年我國石化工業與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煉油化工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主持中國石化企業技術諮詢及重大石化投資項目的評估﹔組織制定並實施原中國石化總公司和石化集團公司科技發展規劃,組織石化集團公司“十條龍”重大科技攻關,為完成“七五”、“八五”、“九五”及“十五”重大科技開發任務,轉化、推廣科技成果,推進石化工藝技術和設備、催化劑國產化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推進石化集團公司的科技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她長期致力於乙烯裂解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參與國內第一套30萬噸/年大型乙烯生產裝置(燕山)的設計和建設;組織開發裂解爐、複雜塔的計算方法和流程模擬程式,完成了30萬噸/年乙烯裝置復用設計;主持開發成功CBL和SH型新型裂解爐技術,CBL-Ⅰ、Ⅱ、Ⅲ、Ⅳ型裂解爐分別在齊魯、吉化、遼化、撫順和燕山石化公司工業套用,使自主開發的單台裂解爐能力達到6萬噸/年;主持與國外公司合作開發大型裂解爐技術(單台能力10萬噸/年),已投產的能力達60萬噸/年,還有4台(10萬噸/年.台)即將投產,為發展我國乙炔技術做出了貢獻;組織制定並實施原石化總公司和石化集團公司科技發展規劃、組織石化集團公司“十條龍”重大科技攻關,為完成“七五”、“八五”、“九五”石化重大科技開發任務,轉化、推廣科技成果,推進石化工藝技術和設備、催化劑國產化進行了有成效的工作,為推進石化集團公司的科技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參與國內第一套30萬噸/年大型乙烯生產裝置(燕山)的設計和建設;主持開發裂解爐、複雜塔的計算方法和流程模擬程式,完成了30萬噸/年乙烯裝置復用設計;主持開發成功CBL型新型裂解爐技術,CBL-Ⅰ、Ⅱ、Ⅲ、Ⅳ型裂解爐分別在齊魯、吉化、遼化、撫順和燕山石化公司工業套用,使自主開發的單台裂解爐能力達到6萬噸/年;主持與國外公司合作開發大型裂解爐技術(單台能力10萬噸/年),已投產和正在建設的大型裂解爐達30台,為發展我國乙炔技術做出了貢獻。
長期致力於乙烯裂解技術的研究與開發。20世紀60年代在原化工部第一設計院從事化學工程工作,主要是為設計工作提供可靠的設計計算方法和基礎數據。研究固定床反應器的設計計算方法。在此期間,開發出用反應動力學數據通過反應器數學模型計算合成氨反應器的計算方法,並藉助計算機進行反應器計算。該計算方法發表在《化工技術資料·化工設計分冊》1966年第3號上。20世紀70年代開始參與乙烯裝置的設計工作。1970~1972年參與完成燕山年產12萬噸輕油裂解裝置的設計,擔任設計代表組長,帶領各專業設計人員完成了全套施工圖修改設計。1973~1976年參與我國第一套年產30萬噸乙烯裝置(燕山)的建設。作為工程設計總負責人和設計代表組長,根據燕山的建設條件,按照國內生產的實際要求,完成了國內分工的全部設計工作;組織各專業設計人員參加乙烯裝置的施工安裝,完成裝置施工過程中的配合工作;參與裝置的投料試車、考核標定,並完成全套工程設計總結。1975年主持完成了30萬噸乙烯裝置的擴大設計。這種設計採用工藝計算攻關所開發出的計算方法,結合國內原料情況,進行了多種方案的計算,使裝置對不同原料具有一定的適應性,通過了化工部組織的設計審查,並組織開發裂解爐、複雜塔的計算方法和流程模擬程式,完成了年產30萬噸乙烯裝置的復用設計。?
1983年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1984年開始組織北京石化工程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醫藥工業設計院和蘭州化工機械研究院等單位的技術人員研究新型裂解爐的技術方案,包括爐管構型、急冷方式等等。根據開發單位的具體情況,決定開發南、北兩種新型裂解爐(後來命名為SH—I和CBL—I)。通過深入的方案研究和試驗工作,確定了SH—I和CBL—I兩種新型裂解爐的整體技術方案。在石化總公司領導的支持下,組織科研、設計、設備製造、建設單位開展技術攻關,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分別在高橋石化公司和遼陽化纖公司建成了年產1萬噸的SH—I和2萬噸的CBL—I兩種工業試驗爐,各項指標均達到同期引進的裂解爐水平。兩種新型裂解爐的開發獲得了成功,通過了鑑定,均獲得中國專利,並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在兩種新型爐開發成功並通過鑑定後,更艱苦的工作是在工業上的推廣套用。在石化總公司領導的支持下,經過艱苦努力,分別在齊魯石化公司和吉化公司建成了年產4.5萬噸和3萬噸的CBL—I型工業爐。吉化3萬噸CBL—I型爐投料一次成功,技術經濟指標與同期引進的裂解爐相當,投資約節省40%。齊魯4.5萬噸CBL—I型爐在投產初期遇到對一種劣質的裂解原料不適應等問題。通過攻關,解決了一系列難題,現已成為生產的主力爐之一。在CBL—I型爐向工業轉化和推廣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組織研究設計人員在總結I型爐開發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CBL—Ⅱ型爐的技術開發工作,並於1995年和1996年相繼在遼陽化纖公司和撫順石化公司建設成功兩台年產4萬噸的CBL—Ⅱ型爐。遼化CBL—Ⅱ型爐已通過鑑定,各項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組織制訂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石化總公司“十條龍”重大科技攻關和科研開發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並在生產中推廣套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榮譽表彰

1994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當年被授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社會任職

曾任中國石化總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及股份公司總工程師,現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委常務副主任,教授級高工。
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