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國勇(中國工程院院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袁國勇,1956年12月30日出生於香港,醫學微生物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及瑪麗醫院微生物學系主管,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管。

1981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 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5年當選港科院創院院士。他同時也是英國皇家內科學院、外科學院和病理學院的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國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6年12月30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香港大學
  • 信仰:基督徒
  • 主要成就: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籍貫: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榮譽表彰,社會任職,相關報導,最新發現,

人物經歷

1981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 
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醫藥衛生學部 (醫學微生物學)。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97年H5N1禽流感在香港爆發期間,袁教授最先在Lancet報導了H5N1患者具有較嚴重的臨床症狀和高死亡率,而H5N1患者的樣本可以在他的實驗室通過自行研製的分子診斷方法進行快速檢測。2003年SARS爆發期間,袁教授及他領導的小組成員追查到SARS的病原冠狀病毒,被亞洲時代周刊譽為亞洲英雄。接著他又發現了SARS冠狀類似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中華菊頭蝙蝠,並且提出由於蝙蝠攜帶有新型的病毒,是造成突發傳染病的主要源頭。在發現、鑑定新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工作中,他在人類和動物中發現超過50種新的病毒,10種新的細菌,2種新的真菌和原生動物。這些病毒包括蝙蝠冠狀病毒HKU4、HKU5,這是MERS冠狀病毒的祖先。
他是首位確認SARS是由冠狀病毒,而不是其他的衣原體或其他病因形成。袁國勇認為病毒可源自果子狸等野生動物。
他共發表超過700篇學術論文,被同行引用超過25000次,主要涉及鑑定新型微生物或新出現傳染病的研究。經過多年的臨床和實驗室培訓與實踐,他在香港大學教學瑪麗醫院設立了結合臨床和實驗室針對傳染病的服務,其中包括巨細胞病毒和結核病菌的快速分子診斷。
獲獎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

榮譽表彰

英國皇家外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病理學院院士;美國內科學會院士;美國傳染病學會院士;

社會任職

香港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委員;衛生署禽流感專家小組成員。

相關報導

我在和時間賽跑
香港2003年6月3日電近一個時期以來,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教授率領的研究小組日以繼夜,分秒必爭地工作,為香港抗擊非典擔當起重要的“參謀”角色。
追緝非典“元兇”,排列病毒基因,發現病毒來自果子狸等動物;研究快速測試法,試驗新藥見成效,著手研究疫苗……接踵而來的挑戰,累累的研究成果,都只是短短近兩個月的事。
連日來的勞碌,令袁國勇看上去非常疲憊,但他的雙目依然灼灼如炬。好不容易約定的採訪不時被匆匆而來的商討和電話打斷,記者不禁想起此前他說過的一句話:“我是在與時間賽跑。”
自2月下旬,非典病例在香港出現,袁國勇開始接觸這一突如其的疾病。袁國勇說:“當時連‘元兇’是病毒、病菌、寄生蟲還是真菌都不知道,只知道這個病傳染性非常高而且嚴重,心情可以用‘憂心如焚’來形容。”
不久疫症在香港爆發,眼看醫護人員和病人相繼倒下,袁國勇立即在系內成立了一個專門小組,爭分奪秒追尋病毒。
袁國勇和研究人員以猴子的細胞來“種病毒”,結果成功揭開冠狀病毒的面紗,有關結果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港大隨即為這一突破性的進展申請研究專利。袁國勇表示:“中國人不能再不重視專利。假如我們不申請專利,今後香港和內地的任何有關研究,都將為此付出昂貴的專利使用費用。”
之後,他又和專家小組成功研究出血清快速測試方法,幾天后又成功研製出更為準確的基因快速測試法;運用蛋白酶抑制劑新藥物治療病人,也初步取得成效。袁教授透露,他們正與愛滋病專家何大一合作研製非典疫苗。
從事微生物研究工作15年的袁國勇說,研究非典病毒讓他感到與社會如此貼近,每一個進展都直接地、即時地套用到患者身上,這使他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最新發現

袁國勇指新型冠狀病毒未有人傳人跡象
港大醫學院微生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現階段新型冠狀病毒未有人傳人跡象,接觸病人的醫護人員暫時未有受到感染,故本港現時毋須提高警戒級別,但邊境申報等措施仍重要。
袁國勇指出,現時6宗新型冠狀病毒個案中有2人死亡,死亡率高達1/3,顯示病毒的嚴重性可與H5N1相比。他又指,本港已從世衛取得冠狀病毒的樣本,正研究現行快速測試效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