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草際鳴蛩

行香子·七夕一般指本詞條

行香子·草際鳴蛩》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由人間寫起,先言個人所見所感,再據而繼之天上神話世界。全詞以託事言情的手法,通過對牛郎織女悲劇故事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牛郎織女的同情,並通過寫牛郎織女的會少離多,抒發了對自已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達了詞人鬱積於內的離愁別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行香子·草際鳴蛩
  • 作品別名:行香子·七夕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漱玉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李清照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行香子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行香子: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六字,上片五平韻,下片四平韻。
⑵蛩(qióng):蟋蟀。
⑶雲階月地:指天宮。語出杜牧《七夕》:“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⑷“縱浮槎(chá)”三句:隱括典故借喻詞人與其夫的被迫分離之事。張華博物志》記載,天河與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來往從不失期。有人矢志要上天宮,帶了許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數天竟到達了天河。此人看到牛郎在河邊飲牛,織女卻在很遙遠的天宮中。浮槎:指往來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槎:用竹木編成的筏子。
⑸星橋鵲駕:傳說七夕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時,喜鵲為之搭橋,故稱鵲橋。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 : “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
⑹牽牛織女:二星宿名。 《文選·曹丕〈燕歌行〉 》: “牽牛織女遙相望。”李善註:《史記》曰“牽牛為犧牲,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 ”
⑺甚霎(shà)兒:“甚”是領字,此處含有“正”的意思。霎兒:一會兒。

白話譯文

蟋蟀在草叢中幽淒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這正是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天宮以月為地,以云為階,重重關鎖,即使像昔人那樣乘槎去到天上,又乘槎回來,也不能同織女、牽牛相逢。
鵲橋或許還未搭就,牽牛、織女或許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無法相會吧!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不詳,大約是作者同丈夫婚後又離居的時期。《歷代詩餘》題作“七夕”,有人據此認為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年)寫於池陽(今安徽池州)。是年三月趙明誠江寧(今江蘇南京)守;五月,至池陽,又被任命為湖州知州,趙明誠獨赴建康應召。這對在離亂中相依為命的夫妻,又一次被迫分離。此時,李清照暫住池陽,舉目無親,景況倍覺淒涼。轉眼到了七月七日,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織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間的恩愛夫妻,此刻猶兩地分離。濃重的離情別緒,對時局的憂慮,二者交融一起,形諸筆端,便鑄就了這首淒婉動人的詞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主要借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寫人間的離愁別恨,悽惻動人。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每年七月七日夜裡,人們遙望天上的織女星和牽牛星,想起關於他們的美麗傳說,無不感嘆。在這樣的日子裡,正受別離之苦的詞人,感觸更深。“草際鳴蛩,驚恐梧桐”。寫的是淒清之景:夜是那么靜,草叢中蟋蟀的叫聲是那么清晰,連梧桐的葉子掉在地上也能聽到。這兩句從聽覺入手,不僅增強了下句的感傷情調,而且給全詞籠罩上一層淒涼的氣氛 。“正人間天上愁濃”是作者仰望牽牛、織女發出的悲嘆。“天上”暗點出牽牛、織女。七夕雖為牛、女相會之期,然而相會之時即為離別之日,傾訴一年來的別離之苦,想到今夜之後又要分別一年,心情更痛苦 。“人間”包括作者和一切別離中的男女。想到牛、女今夜尚能相見,自己卻無此機會,內心的悲愁,可見一斑 。“愁濃”二字,寫盡辛酸。“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此句意思:望著銀河,望著雲、月,在幻覺中進入了想像中的天上世界 。“槎”是可以渡水的。據說乘著它從海上出發,航行十餘天,到了天上,可以見有城郭房舍,非常壯麗,望見織女在宮中織布 ,牽牛在天河岸邊飲牛。在雲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餘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盪去,終不得相會聚首。這幾句字面雖寫天上,用意則在人間。“關鎖千重”,極言阻隔之深,致使有情男女不得會合團聚,其中寄託詞人個人的別恨。
下片仍是作者仰望銀河雙星時浮現出來的想像世界 。傳說夏曆七月七日夜群鵲在銀河銜接為橋渡牛、女相會,稱為“鵲橋”,也稱“星橋”。分別一年,只得一夕相會,離情別恨,自然年年月月永無窮盡。“想”意“ 討想 ”、“想像”等包含著對牛、女的痛惜、體貼和慰藉意,還有啟下的作用。正當人們悲慨牛、女常年別離時,剛剛相會的他們,又要別離了 。“莫是離中”的“莫”為猜疑之詞,即大概,大約之意。結尾三字用一“甚”字總領 ,與上片末三句句式相同,為此詞定格。“甚”這裡是時間副詞,作“正當”“正值”的“正”解釋。“霎兒”是口語,指短暫的時間,意思是一會兒。天這么一會兒晴,一會兒雨,一會兒又颳風 ,大約織女、牽牛已在分離了吧 ?疊用三個“霎兒”,逼肖煩悶難耐聲口,寫得幽怨不盡。牽牛、織女正是人間別離男女的化身,對他們不幸遭遇的嘆恨,正是對人間離愁別情的嘆恨 。這幾句語意雙關,構思新穎,用天氣的陰晴喻人間的悲喜,貼切生動。
這首詞由人間寫起,先言個人所見所感,再據而繼之天上神話世界。通篇以牛女傳說為寄託,境界奇麗,曲徑通幽,寫透了青年男女的離愁別恨。

名家點評

宋代張端義貴耳集》:“以尋常語度入音律。”
宋代王灼碧雞漫志》:“能曲折盡人意。”
清代況周頤《〈漱玉詞〉箋》:“《問蘧廬隨筆》雲,辛稼軒《二山作》‘放霎時陰,霎時雨,霎時晴。’脫胎易安語也。”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像李清照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