蟊賊

蟊賊

蟊賊,漢語辭彙,拼音為máo zéi,有兩個意思,一是吃禾苗的兩種害蟲;二是比喻危害人民或國家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蟊賊
  • 拼音:máo zéi
  • 解釋:吃禾苗的兩種害蟲
  • 出處:《詩·小雅·大田》 
詞目,拼音,出處與詳解,

詞目

蟊賊

拼音

máo zéi

出處與詳解

1、吃禾苗的兩種害蟲。
①《詩·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 毛 傳:“食根曰蟊,食節曰賊。”
②《東觀漢記·徐防傳》:“京師淫雨,蟊賊傷稼穡。”
③宋 胡錡 《耕祿稿·擬力田詔》:“爾郡國循行阡陌,宜究民恫,以劭農為急,若有蟊賊癢而稼者鋤之。”
2、喻危害人民或國家的人。
①《詩·大雅·召旻》:“天降罪罟,蟊賊內訌。”
②《後漢書·岑彭傳》:“我有蟊賊, 岑君 遏之。” 李賢 註:“蟊賊,食禾稼蟲名,以喻奸吏侵漁也。”
③《梁啓超全集》第3卷:“其純然為學界蟊賊,煽三百年來惡風,而流毒及於今日者,莫如徐乾學、湯斌、李光地、毛奇齡。”
④鄧實《清代學術之流變》:“則二魏象樞、裔介、湯斌、李光地,…皆以大人先生,執學界之牛耳,然而無取焉者,一則偽名道學,以腴媚時君,一則著述雖富,或假手於其食客,是故清學而有此巨蠹之蟊賊,而清學亦衰矣。”
⑤柯靈 《香雪海·春節書紅》:“‘四人幫’是黨的蟊賊,國家的禍水,人民的死敵, 中華 民族的敗家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