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畈

螽斯畈

螽斯畈自然村位於諸暨市東南部,處會稽山南麓,東部接嵊州市,東南毗東陽市,屬典型的山區,距市區中心26公里,現有農戶1023戶,戶籍人口2758人,以高山茶,板栗和香榧為主要收入來源。村內至今完整保存的清代古民居建築有多處,被稱為斯氏古民居建築群,最具代表性的千柱屋(斯盛居)、下新屋(發祥居)。螽斯,取“螽斯衍慶”之義,“螽斯”為有較強生命力、繁殖力的動物。以此為名,取子孫繁衍、人丁興旺之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螽斯畈
  • 別名:中斯坂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東白湖鎮
  • 電話區號:0575
  • 地理位置:浙江省諸暨市東白湖鎮
  • 方言:諸暨話
  • 著名景點:千柱屋,下新屋,筆鋒書屋。
  • 特色旅遊:台門,古民居。
村情概況,台門,千柱屋,下新屋,上新屋,牌軒門裡,其它景點,筆峰書院,居敬堂,

村情概況

螽斯畈自然村位於諸暨市東南部,處會稽山南麓,東部接嵊州市,東南毗東陽市,屬典型的山區,距市區中心26公里,現有農戶1023戶,戶籍人口2758人,以高山茶,板栗和香榧為主要收入來源。村內至今完整保存著多處老台門,被稱為斯氏古民居建築群,最具代表性為千柱屋台門和下新屋台門,這二處台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規模宏大,造作講究,保存完整,其中木雕、石雕、磚雕裝飾工藝更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研究我國江南地區清代民居建築的珍貴實物資料。
螽斯畈村不僅保存著完好的古民居,同時還延續了傳統的生活生產方式,比如採茶葉、摘板栗、制番薯粉、做番薯燒酒、曬穀子等等,以傳統農耕為主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古民居原生態的建築和文化沉澱著先人的智慧和結晶,為此加強斯宅古民居的保護,延續傳統文化命脈,傳承藝術精神,是今後能夠繼續發展古民居的重要保障。

台門

千柱屋

千柱屋,又稱斯盛居,是斯氏古民居建築群中氣勢最恢弘的台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建於清嘉慶年間,為當地巨富斯元儒(1753--1822)所建之住宅。整座建築東西面寬108.56米,南北進深63.10米,占地面積6850平方米,建築坐南朝北,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樓,大廳,座樓,以中軸線為中心,東西側各分設輔軸線兩條,計有八個四合院,各院之間設天井,前後樓屋,左右廂樓。

下新屋

下新屋,又稱發祥居,是斯氏古民居建築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台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建於清嘉慶七年(1802年),是斯元儒胞兄斯元仁的住宅。整座建築東西面寬59.4米,南北進深54.8米,占地面積3255平方米,平面布局近似正方形,坐北朝南,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屋,大廳,座樓。三進之間各有天井相隔,中軸線內端左右兩側配置內廂房(大廳前的兩側與座樓前的兩側),外端左右兩側各築東西廊屋(外廂房)九間三弄,廊屋通過弄分別與門屋,大廳,座樓相連,形成相對封閉的格局。

上新屋

上新屋,又稱上新居,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建於清嘉慶年間,坐北朝南,與斯盛居一樣是斯元儒所建,東西面寬80 米,南北進深49.7米,總面積3360平方米。青石門額上和斯盛居一樣刻有“於斯為盛”四個九疊篆大字,取之孔子《論語》,予以寓意斯氏由此而興盛。上新屋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樓、大廳、座樓,各有天井相隔,兩側設廂房,東西對稱,上新屋木雕、石雕、磚雕裝飾工藝精湛,門、窗、梁、璧、馬頭牆、魚池石欄上滿是雕刻。

牌軒門裡

牌軒門裡位於下新屋的正北方,是斯子驃(虎文公)的住宅,建於清雍正年間,東西面寬80 米,南北進深55米,總面積4400平方米。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樓、大廳、座樓,各有天井相隔,兩側設廂房,東西對稱。

其它景點

筆峰書院

筆峰書院位於千柱屋南側松嘯灣(古松林立,山風吹過如虎嘯一般)內,為斯元儒子孫讀書之處,因書院背靠筆架山而得名。上山石路旁古樹名木林立,樹齡都在二百年至三百年,沿途而上有白玉蘭花樹,楓樹,羅漢松,黃檀,大葉冬青樹,柳杉等。書院門口龍爪槐(左側為白象,右側為青獅)書院為三層樓的木結構樓房,原院前屋後廣栽奇花異草,四季飄香,其中房前有荷花池一座,只開紅花不開白花。書院東側小院為祠堂,院內天井地上用鵝卵石鐫有“八卦圖”。書院入口處為洪門,原為龍門,取望子成龍之意,後因避皇帝名諱改。書院內古時無樓梯,現有樓梯是文革時所造,原斯元儒子孫在此讀書時,早上大人用木梯子送小孩入二層樓讀書,中午僕人用梯子將茶飯送入小樓,晚上又用梯子將小孩接下樓,其間不許小孩下樓,可謂諸暨人“耕讀傳家”、重視教育的很好的物證。

居敬堂

居敬堂,目前開闢為斯民博物館,居敬堂是暨陽上林斯氏第三十世(居中斯坂始遷祖)斯子驃(字虎文)公的宗祠、家廟。虎文公的祖父斯為美(字起萃)、父親斯廷琩(字羽侯)原來住在下宅棋盤街、高磡頭一帶,後因丁口日多,舊宅不敷居住,就到中斯坂另建新居。先由虎文公的叔父在中斯坂小濟橋頭建造了一幢房屋,就是現在的上中斯台門,建成後由其叔父使用。虎文公則另選現在牌軒門裡的宅基上建造了一幢三進五門的大宅,就是現在的牌軒門裡,大概是清雍正年間建成。從此虎文公一家就遷居到中斯坂新宅。後又因子孫繁衍,其孫斯元仁、斯元儒相繼在中斯坂建造了下新屋(發祥居)、上新屋、千柱屋(斯盛居)和筆峯書院等房屋。這些古民居現已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斯氏古民居建築群的一些主要建築。
居敬堂是清鹹豐、同治年間由虎文公曾孫斯湘浦(字廣文)為紀念其始遷中斯坂的功績而建立。清鹹豐庚申年任諸暨縣宰(即相當現諸暨市長)許瑤光可作《廣文斯湘浦傳》(見暨陽上林斯氏宗譜)記載;“……當置田東邑,以崇始祖祀。為高祖虎文公立家廟,歲時聚會,致敬宗睦族之義。……”我手頭尚有祖宗留下的《斯氏節烈合編》一書,該書由吳品珩題籖,傅振海作序、王繼香題辭,我祖父斯福求(穉湘)編錄,並由斯族名士耿周、省吾、鶴齡、夔磬、瀾興、資深、子謹、叔宣、芻詢、東臯、夙民等校的書中記載:《……昔先君曾為始遷螽斯祖諱虎文公建宗祠。……》上述資料均可證明居敬堂建造的史實。
居敬堂面積約3000平方米,分前後三進,大門南向,門樓3座,全系青石製作而成,飾刻人物、山水圖案,十分精緻。中廳設戲台,其東西兩側均為二層廂房,廂房樓上專供女眷觀戲。每逢盛年吉日,常在這裡作戲,非常熱鬧。後進為神堂,供奉著虎文公和歷代祖先的神位。廳上掛有十多塊匾額,均為虎文公後代所立。廳中正屋三間,為族中子弟學讀之所。該建築用材碩大,造作考究,木雕、石雕、磚雕均風格優美,裝飾華麗,是一座藝術性較高的古建築。
居敬堂建成以後,一直作為子弟教學場所。抗日戰爭初期,此處成為中斯坂初級國小。解放以後,此地仍為中斯坂國小,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神堂被毀,匾額被拆,連戲台也被拆除,一度曾作為中斯坂村農會辦公室,並先後辦過竹器廠和茶廠。後來工廠關門,這座精美的古建築就無人看管,任其荒蕪,以致造成三隻精美木雕的牛腿被盜,房屋破落,不宜悲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