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黍(高粱別稱)

蜀黍(高粱別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蜀黍是高粱原變種,亦稱中國高粱,是禾本科草本植物蜀黍及種子。中國各地均有栽培。蜀黍宜下地,春月播種,秋月收之。莖高丈許,狀如蘆荻而內實,葉亦似蘆,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紅黑色,米性堅實,黃赤色。有二種,粘者可和糯稱釀酒作餌;不粘者可以作糕煮粥。其穀殼浸水色紅,可以製作紅酒。蜀黍釀酒沒有其他干擾味道,適合釀造中國白酒,中國白酒中質量最高的品牌幾乎都是主要用高粱(蜀黍)釀造的。(有些地方也將玉蜀黍玉米)簡稱蜀黍。)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分布情況,主要價值,藥用,經濟價值,栽培技術,播種,田間管理,收穫,蟲害防治,

形態特徵

蜀黍(shǔ shǔ)是一年生草本。稈較粗壯,直立,高3-5米,橫徑2-5厘米,基部節上具支撐根。葉鞘無毛或稍有白粉;葉舌硬膜質,先端圓,邊緣有纖毛;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0-70厘米,寬3-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或有白粉,兩面無毛,邊緣軟骨質,具微細小刺毛,中脈較寬,白色。圓錐花序疏鬆,主軸裸露,長15-45厘米,寬4-10厘米,總梗直立或微彎曲;主軸具縱棱,疏生細柔毛,分枝3-7枚,輪生,粗糙或有細毛,基部較密;每一總狀花序具3-6節,節間粗糙或稍扁;無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5-6毫米,寬3.5-4.5毫米,基盤純,有髯毛;兩穎均革質,上部及邊緣通常具毛,初時黃綠色,成熟後為淡紅色至暗棕色;第一穎背部圓凸,上部1/3質地較薄,邊緣內折而具狹翼,向下變硬而有光澤,具12-16脈,僅達中部,有橫脈,頂端尖或具3小齒;第二穎7-9脈,背部圓凸,近頂端具不明顯的脊,略呈舟形,邊緣有細毛;外稃透明膜質,第一外稃披針形,邊緣有長纖毛;第二外稃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具2-4脈,頂端稍2裂,自裂齒間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長約14毫米;雄蕊3枚,花葯長約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離,柱頭帚狀。穎果兩面平凸,長3.5-4毫米,淡紅色至紅棕色,熟時寬2.5-3毫米,頂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長約2.5毫米,小穗線形至披針形,長3-5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紅棕色;第一穎9-12脈,第二穎7-10脈。花果期6-9月。染色體2n=20。
蜀黍蜀黍

生長習性

蜀黍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在各種類型的土壤上均可獲得產量,其中以富含有機質、土層深厚的壤土為最好。

分布情況

中國南北各省區均有栽培。

主要價值

藥用

化學成分:幼芽、果實含p-羥基扁桃腈-葡萄糖甙、水解產生p-羥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蜀黍蜀黍
性味:味甘、澀,性溫。
營養成分: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煙酸等。
功效:能益脾溫中,澀腸止瀉。蜀黍佛焰苞能清熱止血,治一切失血之病。蜀黍根能利小便,以及膝痛,腳跟痛。
文獻摘錄
①《綱目》: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粘者與黍米功同。
②《四川中藥志》:益中,利氣,止泄,去客風頑痹。治霍亂,下痢及濕熱小便不利

經濟價值

制酒精和糖
蜀黍莖稈汁液富含糖分。糖含量達16%~18%。最高可達20%-22%。莖稈既可製糖,還可用來生產酒精。利用蜀黍莖稈作原料生產酒精,具有原料成本低,加工生產省工、省時,設備簡單,酒精產出率高的優點。
蜀黍(穗與籽)蜀黍(穗與籽)
生產飼料
蜀黍莖稈營養豐富,是極佳的牛、羊飼料。利用蜀黍莖稈製取酒精後的酒糟,還可用於生產飼料.飼餵的牛、羊增重快,奶牛產奶量和奶的品質均明顯提高,還可明顯降低肉、奶的生產成本,從而促進畜牧業發展。
造紙材料
纖維長是非木質纖維原料的關鍵指標,蜀黍莖稈平均纖維長等指標優於蘆葦、麥草、稻草和玉米秸稈,是良好的作造紙原料。
經濟效益
種植蜀黍比種植玉米、大豆的效益高,產值可提高20%左右。種植蜀黍,每公頃可產高粱籽粒4.5 噸,產值4 500元;莖稈平均產量80噸,產值可達6400元,兩項合計10 900元。而且實行了訂單農業後,企業收購甜高梁莖稈,使農民增收有了保證。

栽培技術

種好蜀黍的目的不僅在於收穫籽粒,更重要的是收穫富含糖分的莖稈。蜀黍適應性很強,為了得到高產,必須滿足其生長發育的要求。所以,應滿足蜀黍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嚴格規範蜀黍栽培技術,加強田間管理,才能獲得高產。

播種

適時播種。適時播種可提高播種質量,是保證苗全、苗齊、苗壯和保證甜高梁生產的關鍵環節。選擇適宜的播種時期。做好產前整地保墒和種子處理,在適宜的播種期內及時播種,做到1次播種。保證全苗。蜀黍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8~10℃,在生產上把5cm土層的日平均溫度穩定在12℃左右作為播種的溫度指標,在北方適宜的播種期為4月下旬。播種過早,地溫低,出苗慢,容易粉種和爛種.影響出苗率;播種太晚,土壤墒情差,造成出苗不齊、不全,而且影響蜀黍正常生長。在生產上做到低溫多濕看溫度,乾旱無雨搶墒播種。
播種深度。播種深度對出苗影響很大。蜀黍種籽較小,芽鞘偏短,頂土能力較弱,對播種深度要求較嚴格。播種過淺,種子落在乾土上,水分不足,不能出苗;播種過深,出苗時,種子根莖相應伸長。消耗較多的養分,幼苗也較弱小,尤其是播種後灌水,土壤板結,幼苗出土難,以致不能出苗。必須嚴格掌握適當的播種深度,沙壤土以4cm為宜,粘土以3cm為宜,春播時如溫度較低,直播時可稍深。
播種量。根據種子質量、整地質量、土壤墒情等情況確定播種量。蜀黍種子較小,千粒重在20~25 g,考慮到田間出苗率及病蟲害等的影響,一般每公頃播種量為7.5~11.25 kg,整地質量不好的地塊應根據情況適當增加播景。
鎮壓保墒。播種後為確保出苗率,要進行鎮壓,墒情較差時,播種後應立即鎮壓,儘量減少水分的蒸發,土壤水分較多時,播種後應隔1~2 d等到水分適宜時再鎮壓;出苗前如遇降水造成田塊板結時,用輕型釘齒耙進行耙地,破除板結,深度以不超過播種深度為宜,以免造成土壤乾燥而影響種子發芽。
查苗、補種、移栽。做好查苗、補種和移栽工作,每公頃株數要保證在9萬株以上。

田間管理

3.1 前期。重點是促進根系發育。培養壯苗。幼苗3~4片葉時進行間苗,5葉時可定苗.間苗定苗可1次完成。要注意去掉病、小、弱苗,留苗均勻,做到1次等距定苗。鏟前深松趟地。出苗後要進行深松或鏟前趟1犁。
3.2 中期。重點是以促為主,使植株生長健壯。蜀黍拔節以後是生長最為旺盛的時期,對養分的需求也最大,如肥水不足會造成植株營養不良。頭遍鏟趟之後,每隔10~12d鏟趟1次,做到蜀黍生育期鏟趟3次。拔節前6~7片葉期.每公頃追施尿素150 kg。在拔節至抽穗期如遇乾旱,應及時灌溉。
3.3 後期。重點是增強根系活力,以根保葉,促進有機物質向穗部轉移,力爭粒大飽滿,提早成熟。此時應及時灌水,以保持後期有較大的綠葉面積。為滿足甜高梁後期生長對養分的需求,要進行葉面施肥,以提高植株糖分,促進早熟,增加粒重。可噴施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豐產素等。8月中旬,拔大草1~2次,做到不砍株、不傷根。結合拔大草,進行蜀黍打底葉,去掉底部乾葉和黃葉,使其通風透光,促進早熟,增加蜀黍籽粒成熟度。

收穫

蜀黍在整個生育期營養成分和產量都在不斷變化,及時收穫對保證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蜀黍收穫時間在籽粒蠟熟後期收穫,一般在9月末至10月中旬,應注意保證收穫質量。收穫時要捆小捆,碼小碼,立碼晾曬,避免蜀黍霉垛。蜀黍籽粒單運、單放、單脫粒、單品種交售,確保其不與普通高粱混雜,以確保種子純度。

蟲害防治

高粱蚜蟲。7月中下旬發現高粱蚜蟲危害時,施用2.5%溴氰菊酯或20%殺滅菊酯5000~8000倍液;每公頃施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0~300 g對水450~750 kg於發生期對植株進行噴霧防治。
高粱條螟。產卵盛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對20kg,每株10ml灌心;開花後,用敵殺死1200倍液噴施於穗部,即可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