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羊泉

蜀羊泉

蜀羊泉,中藥名。為茄科植物青杞Solanumseptemlobum Bunge的全草或果實。分布於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咽喉腫痛,目昏目赤,乳腺炎,腮腺炎,疥癬瘙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蜀羊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茄科
  • :茄屬
  • :青杞
  • 採集時間:夏、秋季
  • 毒性:小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別名

羊泉、羊飴、漆姑、青杞、野茄、小孩拳、紅葵、野茄子、野枸杞、野辣子、藥人豆。

入藥部位

全草或果實。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目昏目赤,乳腺炎,腮腺炎,疥癬瘙癢。

相關配伍

1、治咽喉腫痛:鮮野茄60g。水煎服,日服3次。(《河南中草藥手冊》)
2、治視物不清:紅葵果6g。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3、治食管癌:蜀羊泉、白花蛇舌草、威靈仙、白茅根各30g。水煎服。(《實用內科手冊》1986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採集加工

夏、秋季割取全草,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青杞又名:裂葉龍葵《中藥大辭典》。直立草本或灌木狀,莖具稜角,被白色具節彎卷的短柔毛至近於無毛。葉互生,卵形,長3-7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形,通常7裂,有時5-6裂或上部的近全緣,裂片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全緣或具尖齒,兩面均疏被短柔毛,在中脈,側脈及邊緣上較密;葉柄長約1-2厘米,被有與莖相似的毛被。二歧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總花梗長約1-2.5厘米,具微柔毛或近無毛,花梗纖細,長5-8毫米,近無毛,基部具關節;萼小,杯狀,直徑約2毫米,外面被疏柔毛,5裂,萼齒三角形,長不到1毫米;花冠青紫色,直徑約1厘米,花冠筒隱於萼內,長約1毫米,冠檐長約7毫米,先端深5裂,裂片長圓形,長約5毫米,開放時常向外反折;花絲長不及1毫米,花葯黃色,長圓形,長約4毫米,頂孔向內;子房卵形,直徑約1.5毫米,花柱絲狀,長約7毫米,柱頭頭狀,綠色。漿果近球狀,熟時紅色,直徑約8毫米;種子扁圓形,徑約2-3毫米。花期夏秋間,果熟期秋末冬初。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向陽處。分布於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急性咽喉炎,感冒咽痛和皮膚癰疽潰瘍等。

相關論述

《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主治咽喉腫痛,目昏目赤,皮膚瘙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