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李陵贈答詩

蘇武李陵贈答詩

《蘇武李陵贈答詩》是一組漢朝組詩。作者署名為西漢時期李陵蘇武,最早被認為是李陵與蘇武作為好友之間互相贈答的組詩,今存10多首。在五言詩發展史上被視為是五言詩成熟的標誌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蘇武李陵贈答詩
  • 作品別名:蘇李詩
  • 創作年代:漢朝
  • 作品出處:《文選》
  • 文學體裁:五言詩
  • 作者:蘇武、李陵
篇目組成,典故,爭議,後世評價,作者簡介,

篇目組成

最早見於南朝梁蕭統所著《文選》,其卷二十九收錄有《李少卿與蘇武》詩三首及《蘇子卿詩》四首,作者分別署名為漢代的李陵蘇武。《初學記》《藝文類聚》等書亦散見有許多署名李陵與蘇武的詩作,然而其記載散亂,常作品同而作者署名不同。
李陵與蘇武詩三首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躑躕。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逾。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
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此三篇《文選》題為《李陵與蘇武詩》,作者署名李陵。《藝文類聚》與《文選》同。
蘇武與李陵詩四首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商。昔者長相近,邈若胡與秦。惟念當離別,恩情日以新。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我有一樽酒,欲以贈遠人。願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燕婉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請為遊子吟,泠泠一何悲。絲竹厲清聲,慷慨有餘哀。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歸。俯仰內傷心,淚下不可揮。願為雙黃鵠,送子俱遠飛。
燭燭晨明月,馥馥秋蘭芳。芳馨良夜發,隨風聞我堂。征夫懷遠路,遊子戀故鄉。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俯觀江漢流,仰視浮雲翔。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嘉會難再遇,歡樂殊未央。願君崇令德,隨時愛景光。
此四篇《文選》題為《蘇子卿詩》,作者署名蘇武。“骨肉緣枝葉”“黃鵠一遠別”兩篇載於《藝文類聚》,署名與《文選》同。
漢李陵贈蘇武別詩
晨風鳴北林,熠耀東南飛,原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餘光輝,玄鳥夜過庭,仿佛能復飛,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浮雲日千里,安知我心悲,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飢。
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溪路側,恨恨不能離,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陟彼南山隅,送子淇水陽,爾行西南遊,我獨東北翔,轅馬顧悲鳴,五步一彷徨,雙鳧相背飛,相遠日已長,遠望雲中路,想見來圭璋,萬里遙相思,何益心獨傷,隨時愛景曜,原言莫相忘。
爍爍三星列,拳拳月初生,寒涼應節至,蟋蟀夜悲鳴,晨風動喬木,枝葉日夜零,遊子暮歸思,塞耳不能聽,遠望正蕭條,百里無人聲,遠處天一隅,苦困獨伶丁,親人隨風散,瀝滴如流星,原得萱草枝,以解饑渴情。
鍾子歌南音,仲尼嘆歸與,戎馬悲邊鳴,遊子戀故廬,陽鳥歸飛雲,蛟龍樂潛居,人生一世間,貴與原同俱,身無四凶罪,何為天一隅,與其苦筋力,必欲榮薄軀,不如及清時,策名於天衢。
此四篇《文選》未載《藝文類聚》題為《漢李陵贈蘇武別詩》。
漢蘇武別李陵詩
雙鳧俱北飛,一鳧獨南翔,子當留斯館,我當歸故鄉,一別如秦胡,會見何詎央,愴恨切中懷,不覺淚沾裳,原子長努力,言笑莫相忘。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此兩篇《文選》未載《藝文類聚》題為《漢蘇武別李陵詩》。

典故

起初,李陵與蘇武曾經一同擔任過侍中。蘇武被扣留後的第二年,李陵降了匈奴,不敢去見蘇武。過了很長時間,單于派遣李陵去看望蘇武。李陵勸蘇武說:“即使在這裡守節也不會有人知曉。你的兩位兄弟已死,母親也去世了,妻子已經改嫁,十幾年過去了,妹妹和子女也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樣短促,何必在這裡長時間的折磨自己!況且漢武帝年事已高恩威無常,大臣無罪被殺的已有十幾家。”蘇武表示自家歷代受國家恩養,必當不辱使命效忠國家,自己對於漢武帝的忠誠就如同兒子對父親的忠誠一樣不需要回報。李陵被蘇武的堅貞不屈所感動,長嘆:“唉!真是義士!我和衛律的罪過簡直比天還高。”然後流淚與蘇武告別。因為他自己沒臉送蘇武禮物,便讓妻子出面賜送牛羊。
後來,李陵又去見蘇武,帶去了漢武帝已死的訊息,蘇武聞後對南哭拜,悲哀過度以至吐血。
蘇武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返回漢朝,李陵擺酒宴送別他時說:“假使漢朝不誅殺我的家人,我或許能像曹沫那樣立功贖罪。但皇上殺了我全家,這是世上最大的侮辱,我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你我一分手,再沒有相見之日了。”並親自作起舞唱道:“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催,士眾滅兮名已潰。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爭議

“蘇李詩”被認為是在《古詩十九首》前後誕生的產物,也被視作五言詩成熟的一個標誌。由於六朝擬作風行,因而也有人認為它是六朝人的擬作。近人梁啓超據劉勰、鍾嶸的評論只提李陵而不及蘇武,懷疑“李陵的幾首是早已流行”,“擬蘇武的那幾首”是“魏晉間作品”(《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這就是說,今存“蘇李詩”中可能雜有六朝人的擬作,同時也反映出它在六朝擁有五言詩典範的地位,影響深廣。

後世評價

《詩品》評李陵詩為上品,評價其為:“其源出於《楚辭》。文多悽愴,怨者之流。陵,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諧,聲頹身喪。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認為班婕妤王粲、曹丕等詩人的作品都受其影響
《文選》擇優選錄
杜甫:“李陵蘇武是吾師”(《解悶十二首》)。
駱賓王:“李都尉鴛鴦之辭,纏綿巧妙。”
元稹《杜工部墓系銘序》:“蘇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為五言,雖句讀文律各異,雅鄭之音亦雜,而詞意簡遠,指事言情,自非有為而為,則文不妄作。”
秦觀《韓愈論》:“蘇武、李陵之詩長於高妙。”
蘇軾《跋黃子思詩》:“蘇李之天成。二公尊之至矣。”
張玉谷《古詩賞析》:“論其氣體,蘇較敷腴,李較清折。”

作者簡介

蘇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中國西漢大臣
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李陵(前2世紀?-前74年),少卿,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將領李廣之孫。
原為漢朝將領,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數萬匈奴戰於浚稽山,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匈奴。漢朝聽信謠言夷其三族,致使其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後娶了且鞮侯單于之女為妻,成為匈奴貴族。其評價一直存在爭議,他的傳奇經歷也使得他成為後世文藝作品的對象及原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