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兩用食物

藥食兩用食物

藥食兩用食物即既可以作為可口的食品食用,又能夠當做藥材治病的食物。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龍眼肉、山楂、烏梅、核桃、杏仁、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們既屬於中藥,有良好的治病療效,又是大家經常吃的富有營養的可口食品。藥食兩用的中藥名單84種,這84種中藥,既可以作為食品用,也可以作為藥品用,是進行食品或保健食品開發的重要原料。

藥食同源,藥食兩用,保健中藥,保健食物,分類,板藍根,薄荷,檳榔,半夏,蠶繭,柏子仁,敗醬草,半邊蓮,北沙參,北豆根,蓽茇,萆解,鱉甲,蒼耳子,蒼朮,補骨脂,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藥:,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木瓜:,火麻仁:,

藥食同源

中藥與食物的關係是――藥食同源。大家知道,中醫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藥和針灸。中藥多屬天然藥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可供人類飲食的食物,同樣來源於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部分礦物質,因此,中藥和食物的來源是相同的。有些東西,只能用來治病,就稱為藥物,有些東西只能作飲食之用,就稱為飲食物。但其中的少部分東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樣也能當作飲食之用,叫做藥食兩用。由於它們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藥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龍眼肉、山楂、烏梅、核桃、杏仁、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們既屬於中藥,有良好的治病療效,又是大家經常吃的富有營養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藥和飲食物的來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密切關係,我們就不難理解藥食同源的說法了。
中藥與食物的共同點:可以用來防治疾病。
它們的不同點是:中藥的治療藥效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藥勁大”,用藥正確時,效果突出,而用藥不當時,容易出現較明顯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療效果不及中藥那樣突出和迅速,配食不當,也不至於立刻產生不良的結果。但不可忽視的是,藥物雖然作用強但一般不會經常吃,食物雖然作用弱但天天都離不了。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並不亞於中藥的作用。因此正確合理地調配飲食,堅持下去,會起到藥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藥食兩用

藥食兩用的中藥名單84種,這84種中藥,既可以作為食品用,也可以作為藥品用,是進行食品或保健食品開發的重要原料。

保健中藥

保健食物

聰耳(增強或改善聽力)類食物:蓮子、山藥、荸薺、蒲菜、芥菜、蜂蜜。
明目(增強或改善視力)類食物:山藥、枸杞子、蒲菜、豬肝、羊肝、野鴨肉、青魚、鮑魚、螺螄、蚌。
生髮(促進頭髮生長)類食物:白芝麻、韭菜子、核桃仁。
潤發(使頭髮滋潤、光澤)類食物:鮑魚。
烏鬚髮(使鬚髮變黑)類食物:黑芝麻、核桃仁、大麥。
長鬍須(有益於不生鬍鬚的男性)類食物:鱉肉。
美容顏(使肌膚紅潤、光澤)類食物:枸杞子、櫻桃、荔枝、黑芝麻、山藥、松子、牛奶、荷蕊。
健齒(使牙齒堅固、潔白)類食物:花椒、蒲菜、萵筍。 輕身(消肥胖)類食物:菱角、大棗、榧子、龍眼、荷葉、燕麥、青粱米
肥人(改善瘦人體質,強身壯體)類食物:小麥、粳米、酸棗、葡萄、藕、山藥、黑芝麻、牛肉。
增智(益智、健腦等)類食物:粳米、蕎麥、核桃、葡萄、鳳梨、荔枝、龍眼、大棗、百合、山藥、茶、黑芝麻、黑木耳、烏賊魚。
益志(增強志氣)類食物:百合、山藥。
安神(使精神安靜、利睡眠等)類食物:蓮子、酸棗、百合、梅子、荔枝、龍眼、山藥、鵪鶉、牡蠣肉、黃花魚。
增神(增強精神,減少疲倦)類食物:茶、蕎麥、核桃。
增力(健力,善走等)類食物:蕎麥、大麥、桑葚、榛子。
強筋骨(強健體質,包括筋骨、肌肉以及體力)類食物:栗子、酸棗、黃鱔、食鹽。
耐飢(使人耐受飢餓,推遲進食時間)類食物:蕎麥、松子、菱角、香菇、葡萄。
能食(增強食慾、消化等能力)類食物:蔥、姜、蒜、韭菜、芫荽、胡椒、辣椒、胡蘿蔔、白蘿蔔。
壯腎陽(調整性功能,治療陽痿、早泄等)類食物:核桃仁、栗子、刀豆、鳳梨、櫻桃、韭菜、花椒、狗肉、狗鞭、羊肉、羊油脂、雀肉、鹿肉、鹿鞭、燕窩、海蝦、海參、鰻魚、蠶蛹。
種子(增強助孕能力,也稱續嗣,包括安胎作用)類食物:檸檬、葡萄、黑雌雞、雀肉、雀腦、雞蛋、鹿骨、鯉魚、鱸魚、海參。

分類

散風寒類(用於風寒感冒病症)食物:生薑、蔥、芥菜、芫荽。
散風熱類(用於風熱感冒病症)食物:茶葉、豆豉、楊桃。
清熱瀉火類(用於內火病症)食物:茭白、蕨菜、苦菜、苦瓜、松花蛋、百合、西瓜。
清熱生津類(用於燥熱傷津病症)食物:甘蔗、番茄、柑、檸檬、蘋果、甜瓜、甜橙、荸薺。
清熱燥濕類(用於濕熱病症)食物:香椿、蕎麥。
清熱涼血類(用於血熱病症)食物:藕、茄子、黑木耳、蕹菜、向日葵子、食鹽、芹菜、絲瓜。
清熱解毒類(用於熱毒病症)食物:綠豆、赤小豆、豌豆、苦瓜、馬齒莧、薺菜、南瓜、莙薘菜。
清熱利咽類(用於內熱咽喉腫痛病症)食物:橄欖、羅漢果、荸薺、雞蛋白。
清熱解暑類(用於暑熱病症)食物:西瓜、綠豆、赤小豆、綠茶、椰汁。
清化熱痰類(用於熱痰病症)食物:白蘿蔔、冬瓜子、荸薺、紫菜、海蜇、海藻、海帶、鹿角菜。
溫化寒痰類(用於寒痰病症)食物:洋蔥、杏子、芥子、生薑、佛手、香櫞、桂花、橘皮。 止咳平喘類(用於咳嗽喘息病症)食物:百合、梨、枇杷、落花生、杏仁、白果、烏梅、小白菜。
健脾和胃類(用於脾胃不和病症)食物:南瓜、包心菜、芋頭、豬肚、牛奶、芒果、柚、木瓜、栗子、大棗、粳米、糯米、扁豆、玉米、無花果、胡蘿蔔、山藥、白鴨肉、醋、芫荽。
健脾化濕類(用於濕阻脾胃病症)食物:薏苡仁、蠶豆、香椿、大頭菜。
驅蟲類(用於蟲積病症)食物:榧子、大蒜、南瓜子、椰子肉、石榴、醋、烏梅。
消導類(用於食積病症)食物:蘿蔔、山楂、茶葉、神曲、麥芽、雞內金、薄荷葉。
溫里類(用於里寒病症)食物:辣椒、胡椒、花椒、八角茴香、小茴香、丁香、乾薑、蒜、蔥、韭菜、刀豆、桂花、羊肉、雞肉。
祛風濕類(用於風濕病症)食物:櫻桃、木瓜、五加皮、薏苡仁、鵪鶉、黃鱔、雞血。
利尿類(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病症)食物:玉米、赤小豆、黑豆、西瓜、冬瓜、葫蘆、白菜、白鴨肉、鯉魚、鯽魚。
通便類(用於便秘病症)食物:菠菜、竹筍、番茄、香蕉、蜂蜜。
安神類(用於神經衰弱、失眠病症)食物:蓮子、百合、龍眼肉、酸棗仁、小麥、秫米、蘑菇、豬心、石首魚。
行氣類(用於氣滯病症)食物:香櫞、橙子、柑皮、佛手、柑、蕎麥、高粱米、刀豆、菠菜、白蘿蔔、韭菜、茴香菜、大蒜。
活血類(用於血淤病症)食物:桃仁、油菜、慈姑、茄子、山楂、酒、醋、蚯蚓、蚶肉。
止血類(用於出血病症)食物:黃花菜、栗子、茄子、黑木耳、刺菜、烏梅、香蕉、萵苣、枇杷、藕節、槐花、豬腸。
收澀類(用於滑脫不固病症)食物:石榴、烏梅、芡實、高粱、林檎、蓮子、黃魚、鮎魚。
平肝類(用於肝陽上亢病症)食物:芹菜、番茄、綠茶。
補氣類(用於氣虛病症)食物: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山藥、莜麥、秈米、馬鈴薯、大棗、胡蘿蔔、香菇、豆腐、雞肉、鵝肉、鵪鶉、牛肉、兔肉、狗肉、青魚、鰱魚。
補血類(用於血虛病症)食物: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蔔、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草魚。
助陽類(用於陽虛病症)食物:枸杞菜、枸杞子、核桃仁、豇豆、韭菜、丁香、刀豆、羊乳、羊肉、狗肉、鹿肉、鴿蛋、雀肉、鱔魚、海蝦、淡菜。
滋陰類(用於陰虛病症)食物:銀耳、黑木耳、大白菜、梨、葡萄、桑葚、牛奶、雞蛋黃、甲魚、烏賊魚、豬皮。

板藍根

【別名】:大藍根、大青根、靛青根、藍靛根
藥食兩用食物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15至30克(大劑量9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薄荷

【別名】:蕃荷菜、南薄荷、貓兒薄荷、野薄荷、昇陽菜、薄苛
藥食兩用食物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3至9克,宜後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塗敷。薄荷不宜多服久服。

檳榔

【別名】:榔玉、賓門、青仔、國馬、檳楠、尖檳、雞心檳榔、賓門藥餞、白檳榔、橄欖子、洗瘴丹、大腹檳榔、檳榔子、海南子
藥食兩用食物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6至15克(殺蟲60至120克);或入丸、散。檳榔久服則損真氣,多服則瀉至高之氣,故不宜多服。

半夏

【別名】: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水玉、地文、和姑、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地雷公、狗芋頭
藥食兩用食物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3至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酒、醋調敷。半夏使用不當可引起中毒,表現為口舌咽喉癢痛麻木,聲音嘶啞,言語不清,流涎,味覺消失,噁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 ,嚴重者可出現喉頭痙攣,呼吸困難四肢麻痹,血壓下降,肝腎功能損害等,最後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生半夏有毒,誤服失音不誤,多飲生薑汁即響矣。

蠶繭

【別名】:繭黃、綿繭、繭蛹子
藥食兩用食物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3~9克。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調敷。

柏子仁

【別名】:柏實、柏子、柏仁、側柏子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9至15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敗醬草

【別名】:胭脂麻、敗醬、鹿腸、鹿首、馬草、澤敗、鹿醬、酸益、苦菜、野苦菜、女郎花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10至15克(鮮品30至60克)。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半邊蓮

【別名】:細米草、急解索、半邊花、長蟲草[河南]、蛇利草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15至30克;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塗。

北沙參

【別名】:真北沙參、萊陽參、遼沙參、野香菜根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6至12克(鮮品加倍);或入丸、散,膏劑。

北豆根

【別名】:黃條香、黃根、漢防己、防己藤、山地瓜秧、蝙蝠葛根、北山豆根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3至9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泡洗。劑量不宜過大。大量服超過15克,可引起嘔吐。

蓽茇

【別名】:蓽撥、畢勃、椹聖、鼠尾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2至5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搐鼻;或為丸納齲齒孔中;或浸酒擦。

萆解

【別名】:百枝、竹木赤節、白菝葜、川萆解、粉萆解、草解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9至15克;或入丸、散;或浸酒。

鱉甲

【別名】:團魚蓋、腳魚殼、上甲、甲魚、鱉殼、團魚殼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10至30克,先煎;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摻或調敷。

蒼耳子

【別名】:蒼耳、老蒼子、蒼子、蒼刺頭、毛蒼子、痴頭猛、羊帶歸、羊負來、只刺、道人頭、蒼耳實、胡寢子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3至1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本品有毒,劑量過大可致中毒,輕者表面為全身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繼則出現頭昏頭痛,嗜睡或煩躁不安,心率增快或減慢,低熱出汗,兩頰潮紅而口鼻周圍蒼黃或出現輕度黃疸,肝腫大,嚴重時可發生昏迷抽搐,休克、尿閉,胃腸道大量出血或出現肺水腫,以至呼吸,循環或腎功能衰竭而死亡。解救方法:輕度中毒者應暫停飲食數小時至一天,在此期間大量喝糖水。嚴重者早期可洗胃,導瀉及用2%生理鹽水高位貫腸,同時注射25%葡萄糖液,加維生素C500毫升;預防出血,可注射維生素K及蘆丁;必要時考慮輸血漿;保護肝臟;可服枸櫞酸膽鹼,肌肉注射甲硫胺基酸;低脂飲食。民間也有用甘草綠豆湯解毒的可配合使用。

蒼朮

【別名】:山精、赤朮、仙術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5至9克;熬膏或入丸、散。

補骨脂

【別名】:破故紙、和蘭莧、胡韭子、婆固脂、補骨鴟、黑故子、胡故子
【用法提示】:內服:煎湯,5至12克(大劑量3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酒浸塗。

丁香:

【性味歸經】: 辛、溫,脾、胃、腎經。
【功效套用】: 1.溫中降逆:主治胃寒嘔吐呃逆;或中焦虛寒,吐瀉食少,每與溫中止嘔藥同用。2.溫腎助陽:適用於腎陽不足,下元虛冷,男子陽痿尿頻,女子寒濕帶下等。
【用量用法】:2~5克。
【用藥忌宜】: 畏鬱金;熱症及陰虛內熱者忌用。

八角茴香:

【性味歸經】:1.散寒、暖肝、溫腎、止痛: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腎虛腰痛。2.理氣開胃:脘腹疼痛;嘔吐食少。
【用量用法】: 5克。

刀豆:

【性味歸經】:甘,溫。歸胃、腎經。
【功效套用】:1.降氣止嘔:用治虛寒性呃逆嘔吐,腹脹等症。 2.溫腎助陽:用於腎虛腰痛,以刀豆2粒,包於豬腎內,燒熟食用。
【用量用法】: 10~15克 。

小茴香: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肝,腎,脾,胃經。
【功效套用】: 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睪丸偏墜腫痛。每與暖肝行氣止痛藥同用。2.行氣和胃:可治胃寒脹痛,食少嘔吐等症。可伍溫中散寒藥。
【用量用法】 3~8克。

小薊:

【性味歸經】: 甘、涼。歸肝、脾經。
【功效套用】: 涼血、祛瘀、止血。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傷出血,疔瘡,癰毒。
【用量用法】: 內服:煎湯7.5~15克(鮮者50~100克);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用藥忌宜】: 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山藥:

【性味歸經】: 甘、平。歸脾、肺、腎經。
【功效套用】: 1.益氣養肺:脾胃虛弱症,肺虛症. 2.補脾肺腎:消渴症(,腎陰虛症。
【用量用法】: 15克。
【用藥忌宜】: 本品養陰而兼澀性,能助濕,故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不宜單獨用,實熱邪實者忌用。

山楂:

【性味歸經】: 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套用】:1.消食化積:食滯不化,脘腹脹痛或泄瀉 .2.活血散瘀: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疝氣或睪丸偏墜疼痛。
【用量用法】: 10~15克,大劑量30克。
【用藥忌宜】: 脾胃虛弱者慎服,山楂與萊菔子均有較好的消食化積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長於消肉積,消積力較好,且長於活血化瘀,萊菔子長於治積滯腹脹痛較重者,攻積力強而兼降氣消痰.

馬齒莧:

【性味歸經】: 酸、寒。歸大腸、肝經。
【功效套用】: 1.清熱解毒涼血:濕熱瀉痢;熱毒癰癤;赤白帶下 2.止血通淋:崩漏;血淋;熱淋
【用量用法】: 用量10克。

烏梢蛇:

【性味歸經】: 甘、平、無毒。歸肝經。
【功效套用】: 祛風通絡、止痙作用,可用於風濕頑痹、驚癇、皮膚疥癬及麻風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風濕麻痹,常與羌活、防風、秦艽、當歸等配伍;驚癇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蠍等套用。
【用量用法】: 3~12克。
【用藥忌宜】: 血虛生風者忌用。

烏梅:

【性味歸經】: 酸、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功效套用】: 1.斂肺:肺虛久咳。2.澀腸:久瀉久痢。3.生津:虛熱口渴.4.安蛔:蛔厥腹痛。
【用量用法】: 10~15克。
【用藥忌宜】: 本品酸澀收斂,內有實熱積滯者不宜單用。

木瓜:

【性味歸經】:酸、溫。歸肝,脾經。
【功效套用】:1.舒經活絡,適用於風濕痹症,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無力,配伍祛風濕藥同用。2.化濕和胃,主治濕濁傷中,吐瀉轉筋;腳氣腫痛,衝心煩悶。常配溫化寒濕藥。此外,本品還可用治胃津不足,口乾口渴,食少納呆之症。
【用量用法】: 6~12克。

火麻仁:

【性味歸經】: 甘、平 。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套用】: 潤腸通便。腸燥便秘 .潤燥、殺蟲:發落不生;瘡癩。
【用量用法】: 10~15克。
【用藥忌宜】: 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症狀為噁心、惡吐,腹瀉,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錯亂,昏迷,瞳乳散大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