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杏疔病

藥用植物杏疔病

藥用植物杏疔病,又稱杏黃病、紅腫病,是杏樹的一種疾病,治病體是杏疔座霉,主要為害新梢、葉片,也可為害花和果實。患病後應及時剪除病葉、病梢,並可使用波爾多液、綠得保膠懸劑等農藥治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藥用植物杏疔病
  • 病原中文名:杏疔座霉
  • 主要危害作物
  • 主要為害部位:新梢、葉片,也可為害花和果實
基本概況,基本症狀,病因原理,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基本概況

學名 Prunus armeniaca L.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以杏仁入藥。有小毒。具止咳、平喘宣肺潤腸之功能。東北、華北、西北、河南、江蘇、西藏均有栽培。
藥用植物杏疔病

基本症狀

杏疔病又稱杏黃病、紅腫病。主要為害新梢、葉片,也可為害花和果實。新梢染病節間縮短,其上葉片變黃,變厚,從葉柄開始向葉脈擴展,以後葉脈變為紅褐色,葉肉呈暗綠色,變厚,並在葉正反兩面散生許多小紅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後期從小紅點中湧出淡黃色孢子角,捲曲成短毛狀或在葉面上混合成黃色膠層。葉片染病葉柄變短,變粗,基部腫脹,節間縮短。7月以後黃葉漸乾枯,變為褐色,質地變硬,捲曲折合呈畸形。8月以後病葉變黑,質脆易碎,葉背面散生小黑點,即子囊殼。黑葉於樹上經久不落,病枝結果少或不結果。花染病病花多不易開放,花苞增大,花尊、花瓣不易脫落。果實染病生長停滯,果面生淡黃色病斑,生有紅褐色小粒點,病果後期乾縮脫落或掛在樹上。

病因原理

Polystigma deformans Syd;稱杏疔座霉,屬於囊菌亞門真菌。子座生於葉內,擴散型,橙黃色,上生黑色圓點狀性孢子器,大小239.4—378×163.8—352.8(μm)。性孢子線形,彎曲,單胞,無色,大小18.6—45.5×0.6—1.1(μm)。子囊殼近球形,大小239—327×252—315(μm)。子囊棍棒形,內生8個子囊孢子,大小91—112×12.4—16.5(μm);子囊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大小13一17×4—7(μm)。子囊孢子在水中很易萌發,經2小時可長出芽管,後生褐色薄膜或附著器侵入。子囊孢子的萌發力較易喪失。

發病條件

以子囊殼在病葉內越冬,春季從子囊殼中彈射出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到幼芽上,條件適宜時萌發侵入,隨新葉生長在組織中蔓延;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子囊孢子在一年中只侵染一次,無再侵染。5月間出現症狀,l0月間葉變黑,並在葉背產生子囊越冬。

防治方法

(1)5—6月間及時剪除病葉、病梢,集中燒毀。(2)5月間摘除病芽、病葉,如果全面清除病枝病葉有困難的,可在杏樹展葉期噴1:1.5:200倍式波爾多液或30%綠得保膠懸劑400一500倍液(保定農藥廠)、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隔10—15天1次,防治1次或2次效果良好,連續堅持數年可基本消滅或控制杏療病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