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哲學境界

藏傳佛教哲學境界

《藏傳佛教哲學境界》以翔實的藏文原始資料,以作者對藏傳佛教思想的親身體驗,以宗教學、文化學、哲學的廣闊視野,在學術界第一次廣泛而深入地闡釋、譯述了藏傳佛教諸宗派的教義思想的基本內容、不同特點、體系建構、理論來源、思潮轉向等。立意新穎,資料豐富,創見迭出,既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亦不乏高雅的審美情趣,在學術界具有開創性和填補空白的功用。是國家“八五 ”社科基金課題的最新成果。

基本介紹

  • 書名:藏傳佛教哲學境界
  • 作者:班班多傑 
  • ISBN:722501149
  • 定價:20.0
  • 出版社:青海人民
  • 出版時間:1996-09-01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的特點是用西方現代哲學的存在主義與理性主義的範疇注釋了藏傳佛教史上的“他空唯識中觀見”與“自空中觀見”兩大思潮的基本內涵,指出“他空見”蘊涵著存在主義的哲學意味並體現著“無”的境界取向,“自空見”包含著理性主義的思想底蘊,它表現著“有”的境界取向,並用“有”“無”之互動乃至融合的哲學命題來概括藏傳佛教思想發展的歷史軌跡,總結了藏傳佛教哲學的最高境界。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寧瑪派的佛教思想
一、何以“九乘”判教
二、“九乘”判教法中顯教的內容與特色
(一)聲聞乘
(二)獨覺乘
(三)菩薩乘
三、何謂密教
四、“九乘”判教法中密教的內容與特色
(一)事部
(二)行部
(三)瑜伽部
1.摩訶瑜伽部
2.阿努瑜伽部
3.大圓滿要門阿底瑜伽部
4.大圓滿三部之內容
五、實現本體境界之方法——頓悟與漸悟
第二章 薩迦派的佛教思想
一、“道果法”釋義
二、薩迦派顯教的內容與特色
(一)思維輪迴之苦
(二)思維暇滿難得
(三)思維業及因果
三、薩迦派密教的內容與特色
(一)“成境為心”
(二)“成境為心”的歸屬和淵源
(三)“成境為心”的本質
(四)生死涅盤無別的佛性論
(五)佛性是無執無詮的
(六)薩迦派佛教思想的源流
第三章 噶舉派的佛教思想
一、破“二我執”與止觀雙修的顯教思想
(一)怎樣破“人我執”
(二)怎樣破“法我執”
(三)止住修和觀察修
二、噶舉派顯密融合的“大手印”思想
(一)大手印法的含義及結構
(二)心性的明空雙運性
(三)心性本淨與客塵輪迴
(四)即心即佛與五種姓說
(五)認識心性本淨的方法
(六)對心性論的現代哲學詮釋
(七)頓悟與漸悟——對大手印法的理智分析與直覺體認
三、理性與存在的融合——論崗波巴的理論貢獻
(一)《寶論》一書問世的理論氛圍
(二)《寶論》之思想體系——有無融合的境界取向
(三)從有無對立到有無融合——對藏傳佛教之圓滿總結
第四章 覺朗派的佛教思想
一、何謂“他空見”
二、“他空見”的思想特點
三、具有泛神論色彩的“他空見”
四、覺朗派佛教思想的淵源
(一)外道論
(二)佛教說
(三)覺朗派思想來源之我見
第五章 格魯派的佛教思想
一、格魯派的顯教思想
(一)格魯派的清淨正見
(二)格魯派的清淨修持之規
(三)格魯派的清淨行持
二、格魯派與藏傳佛教諸宗派的對立
三、格魯派的密教思想
(一)修持無上密乘的重要性
(二)修持無上密乘的主要內容
四、理性的膨脹與存在的消弱——宗喀巴論境界與方法
(一)三士道的人格境界論
(二)中觀正見的方法論
第六章 藏傳佛教諸宗派之理論淵源
一、“他空見”與三轉法輪
二、“自空見”與三轉法輪
第七章 思辯之舟——論藏傳因明學
一、藏傳因明學之沿革
(一)前弘期因明譯傳及講授情況
(二)後弘期因明講授及著述情況
二、藏傳因明學之義理
三、藏傳因明學之特點
第八章 藏族哲學的境界論
一、可獲五種成果之苯——苯教之境界論
二、有無之互動融合——藏傳佛教之境界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