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閃石

藍閃石

藍閃石(蘭閃石)(Glaucophane)是拆自於兩個希臘字,原意是指「藍色的 藍閃石 (Bluish)」和「出現(to appear)」之意,與藍閃石外觀相近,故有此意。 藍閃石是閃石礦物中的一種,是的矽酸鹽礦物。藍閃石很常見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藍閃石
  • 外文名:Glaucophane
簡介,晶系,習性及礦物集合體,顏色,條痕,透明度,光澤,發光性,比重,硬度,解理,斷口,脆性或韌性,其他物性,成因及分布,用途,

簡介

屬矽酸鹽類礦物,化學式為Na2(Mg,Fe)3Al2Si8O22(OH)2

晶系

習性及礦物集合體

晶體呈柱狀、針狀或纖維狀,也常見集結成細粒塊狀和石棉狀,無雙晶;

顏色

藍色係為主,多作淡藍、紫藍到深藍或黑色(含鐵愈多時,顏色愈暗);
.

條痕

白至淡藍色;

透明度

半透明;

光澤

玻璃光澤至絲狀光澤;

發光性

無螢光或磷光性;

比重

3.1-3.4;

硬度

6;

解理

完全解理,交角56度和124度;

斷口

貝殼狀至不平坦狀;

脆性或韌性

脆性

其他物性

磁性、電性或放射性

成因及分布

藍閃石常常分布在藍閃石片岩中,後者為一種粗粒而緻密組織的岩石,分布在高壓低溫變質帶,它含有斑狀變晶(Porphyroblastic)的黑色角閃石,岩基為粉紅色,是由細粒的石榴子石、綠簾石及石英所組成。各成分體積百分比大致如下:藍閃石55%、柘榴子石17%、綠簾石13%、石英12%、白雲母1.5%、綠泥石0.7%、榍石0.6%、及黑硬綠泥石。
在地表受風化作用後可變化為綠泥石菱鐵礦褐鐵礦,藍閃石的外觀有時與角閃石相似,但藍閃石具纖維狀的晶態和明顯藍色,可以作為與其他角閃石之分別。但礦物顏色較深時可用擊碎方式以觀察內部新鮮之顏色,才能得以分辨。藍閃石僅能生成於高壓低溫的變質岩內。

用途

可做石棉或觀賞用途(當藍閃石表現先為外觀特徵時稱作青石棉,是一種次要的石棉用途;當前述纖維石英部分或全部置換,當中所含的鐵亦會被氧化變成金色,使得青石棉原本存在的纖維組織便會發出黃色的貓眼光,經切割後稱為虎眼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