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欽奎

藍欽奎(1707——1785),梅城藍屋巷人(西門藍氏八世祖)。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上京中試第286名進士,殿試第三甲第三名,由戶部主事晉升郎中,乾隆十年(1745年)出任西安知府,後遷任山西按察使(又稱臬台,主管司法),乾隆三十年(1765年)署理山西巡撫(又稱撫台,主管政務),兼提督(又稱藩台,主管軍事),任內清正廉潔,政績卓著,深得百姓愛戴和皇帝賞識。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帝舉辦首次千叟宴,時年79高齡的藍欽奎由在山東青州益都縣任知府縣的兒子官邸中起程到北京參加千叟宴。年事已高的藍欽奎在參加完軍臣歡慶的盛宴後回到兒子任職的地方,事隔不久就與世長辭了。

基本介紹

  • 本名:藍欽奎
  • 字號:字景先,號牧洲
  • 所處時代康乾盛世
  • 出生地:梅城藍屋巷 
  • 出生時間:1707年 
  • 去世時間:1785年
個人簡介,史書記載,

個人簡介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上京考試中第二百八十六名進士即殿試三甲第三名,由戶部主事晉升郎中,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出任陝西西安知府,後遷任山西按察使(又稱臬台,主管司法),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署理山西巡撫(又稱撫台,主管政務),又兼提督(又稱藩台,主管軍事),任內清正廉潔,政績卓著,名題雁塔,深得百姓愛戴和皇帝賞識。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乾隆帝舉辦首次千叟宴,時年七十九高齡的藍欽奎從在山東青州益都縣任知縣的兒子官邸中啟程到北京參加千叟宴。賜御製詩章(即千叟宴御筆匾)、壽杖、玉如意、朝珠、綢緞、帶板、法郎等珍品17件。年事已高的藍欽奎在參加完君臣歡慶的盛宴後又回到兒子任職的地方,時隔不久就與世長辭了。享壽七十有九。運柩回籍。嘉慶二十一年丙子與配饒恭人合葬於今梅州市平遠縣長田鄉逕子裡了髻嶂。
梅州市區江北老城藍屋巷4號,是座擁有308年歷史的三堂三橫圍屋——“總憲第”。深巷古宅中,從1785年至今仍完好藏著年經219年、稱得上目前國內唯一一塊年代最久、價值最高的乾隆年間的乾隆真跡——首次千叟宴御筆匾。

史書記載

據史料記載,清王朝共舉行過四次千叟宴,其中乾隆召集過兩次(前兩次為康熙召集),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第二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第三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四次是在嘉慶元年(1796年)。參加千叟宴的人選,康熙時規定六十五歲以上,乾隆時則放寬到六十歲以上。赴宴人數,前兩次都在一千多人,第三次增加到三千多人,第四次到了五千多人。宴會中分別賞賜與宴者:詩刻、如意、壽杖、朝珠、繒綺、貂皮、文玩、銀牌,等。可惜四次宴會雖人數眾多,熱鬧非凡,但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卻並不多見。
乾隆曾賜“御製詩章(千叟宴御筆匾)、壽杖、玉如意、朝珠、綢緞、帶板、琺瑯等珍品17件”給藍欽奎。現在藍氏“總憲第”里仍有“賜杖第”,據說以往嘉應州知府等重要官員都得到“賜杖第”大門前膜拜一番方可上任。關於藍欽奎的生平和他參加乾隆首次千叟宴的史實,在《光緒嘉應州志.人物卷》里也有詳細記載。御筆匾是康乾盛世的歷史縮影。
千叟宴御筆匾是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舉行“千叟宴”時賜予藍氏先人藍欽奎的。藍欽奎是梅城藍屋人,曾任清時西安知府、山西按察使署理山西巡撫,又兼提督。千叟宴御筆匾長220cm,寬87cm,厚4cm。匾四周有六條龍圍繞,底色為淡綠色,上方正中有“御筆”字樣。整匾保存良好,無重大損傷,字跡基本可辨認清楚。
千叟宴御筆匾內全文如下:
千叟宴恭依 皇祖原韻
抽秘無須更騁妍 惟將實事紀耆筵
追思侍陛髫垂日 訝至當軒手賜年
君酢臣酬九重會 天恩國慶萬春延
祖孫兩舉千叟宴 史策饒他幕並肩
註:
皇祖於壬寅歲舉行千叟宴實從古未有之曠典維時興宴王大臣 命 諸皇子賜觴以示慈惠至年未及歲之皇子皇孫並 命侍立觀禮
余時年甫十二躬逢嘉會親見耆筵慶錫龍光
燕譽之隆閱今乙巳凡六十四年矣
今歲乙巳朕御極五十年恭依皇祖盛典於新正初六日再舉千叟宴
其有年屆九十及一品大臣以上皆召至御筵前手賜之觴以昭 天恩國慶酬酢一堂之盛
乾隆五十年歲次乙巳新正月上澣
賞原任山西按察使藍欽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