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刺尾魚

藍刺尾魚

藍刺尾魚(學名:Acanthurus coeruleus)。此魚體呈卵圓形。側身條紋隨年齡階段不同而改變。成魚體為紫灰色,魚鰭為藍色,具白色邊緣,尾鰭呈半月形,尾柄硬棘基部為鮮黃色,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26至28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4至26枚。體長可達39厘米。幼魚期為亮黃色,背鰭及尾鰭具藍邊,成熟後,藍色代替了黃色,更加鮮艷,也可能出現黃尾巴。

基本介紹

地理分布,棲息環境,生存習性,形態特徵,養殖信息,概況,養殖方法,

地理分布

遍布西大西洋珊瑚礁海域,北起美國紐約,中間經過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南至巴西亞馬遜三角洲,東至百慕達阿森松島
藍刺尾魚分布區域藍刺尾魚分布區域
主要分布國家和地區(海域):美國、加勒比海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阿松森島等海域。在佛羅里達沿海和巴哈馬群島最為常見。

棲息環境

活動水深2至40米,通常2-18米。
硬珊瑚礁海域,棲息於礁石洞隙中,軟礁、岩石、海草床和藻床也有發現。幼魚喜在充足遮蔽區活動。生育時聚集在珊瑚礁間的平坦沙地。

生存習性

幼魚獨來獨往並占據領地,所據領地範圍隨它們身體的增大而增加,通過與月尾魚幼魚的鬥爭積極捍衛勢力範圍,又避免與它們領地重疊的雀鯛魚發生衝突。成年藍刺尾魚有三種社會模式:爭奪領土遊蕩和結群。因領地紛爭驅逐同類,在聚群時又不具攻擊性。遊蕩的成魚無攻擊性也不和其他個體接觸,遊蕩者主要被同類和雀鯛類追逐。有時,藍刺尾魚、月尾魚和雀鯛魚等多個魚種會相互聚集,形成大規模魚群風暴。
白天活躍,夜間棲息於礁石裂縫躲避捕食者。幼魚藉助礁石遮蔽隱藏其中,很少現身礁石外圍,但亞成魚和成魚比較常見。
註:藍刺尾魚圖片來源。

形態特徵

背鰭硬棘:9枚; 背鰭軟條:26 - 28枚;臀鰭硬棘:3枚 ;臀鰭軟條:24 - 26枚
成魚體長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近截形或內凹。成魚體灰色,體側具10條深灰色的豎帶;頭部紫灰色,眼睛後方具5條暗橙色短紋,上下唇白色,鰓膜黑色。胸鰭黃黑色,余鰭均為灰藍色,並具鮮藍色緣。尾棘黑褐色,具藍色緣。幼魚體為鮮黃色,隨著逐漸長成,體色變為黃藍混合,背鰭及臀鰭具有黑色邊緣,眼睛有藍色圓環包圍。亞成魚顏色更深一些,是明亮藍色或紫灰色,尾鰭基部具一寬闊的白色帶,隨著成長而逐漸變為灰色。

養殖信息

概況

最小魚缸體積
681升(180加侖)
魚缸類型
純魚缸或珊瑚、活石和海藻生態缸
養護級別
中等
生性
平和
暗礁搭配
需要
水環境
攝氏度:22℃~26℃,水質碳硬度: 8-12
酸鹼度:8.1-8.4,水比重:1.020-1.025
色彩構成
主體為藍色
領域性
中等
成魚尺寸
最大39厘米,平均25厘米
飲食結構
草食性,主要以沙粒上的附生藻類為食
繁殖方式
群體產卵型
最佳源產地
加勒比海
共生物種
對同類及赤尾魚類具攻擊性,和其他平和魚種可以共處
註:圖表資料來源參考。

養殖方法

681升以上水族箱飼養,需要足夠的遊動空間。對同種魚有攻擊行為,對其他品種很友好。 雖然刺尾魚也和其他魚類一樣餵食動物性餌料,但需注意要提供足夠的海草海藻等植物性餌料。這能增強其身體免疫力,減少攻擊行為,以及全面提高其健康水平。也可在石頭上綁些乾海草餵食,建議每天餵食3次。或者準備一些人工植物性餌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