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布利亞·坦貝肯

薩布利亞·坦貝肯

薩布利亞·坦貝肯,1970年出生於德國,12歲時雙目失明。“盲文無國界”組織的創始人。200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光明心生”。在波恩大學求學期間,她發現藏文還沒有盲文,便借鑑其他語種盲文的開發經驗,在世界上第一個開發出藏盲文。1997年,薩布利亞到西藏旅行。她騎馬穿越西藏各地,發現這裡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便萌生了創辦西藏盲童學校的想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薩布利亞·坦貝肯
  • 外文名:Sabriye Tenberken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德國
  • 出生日期:1970年
  • 職業:“盲文無國界”組織創始人
  • 畢業院校:波恩大學
  • 主要成就:創建“盲文無國界”組織
    開發出“藏盲文”體系
    創辦西藏盲童學校
  • 獲獎一:國際友誼獎
  • 獲獎二200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介紹,獲得榮譽,國際友誼獎,感動中國,西藏盲童的嚮導和天使,

介紹

2000年11月,薩布利亞與西藏殘聯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復及職業培訓中心正式運作。該中心相繼開設了一所盲童預備培訓中心、一家盲文書籍印刷廠、一個盲人自我綜合中心和一座職業培訓農場等。到目前為止,先後有96名盲童在這裡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訓和藏文、漢文、英文三種語言的盲文基礎教育,以及按摩、電腦、手工編織、做乳酪、美術等職業技能培訓。一般經過兩年的專門培訓,這些孩子都可以進入常規學校學習。一些盲童轉入常規學校後,成績非常優秀。
薩布利亞·坦貝肯

獲得榮譽

國際友誼獎

國際友誼獎
薩布利亞·坦貝肯在引領著失去光明的孩子重新認識自我、找回自信的同時,她也在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她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因此獲得2006年度中國政府頒發的“國際友誼獎”。

感動中國

2009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頒獎辭: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給盲人開創一片新的天地。她從地球的另一邊來,為一群不相識的孩子而來,不企盼神跡,全憑心血付出,她帶來了光明。她的雙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方向。
薩布利亞·坦貝肯
獲獎名片:光明心聲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塗光晉這樣評價她:她是當代的普羅米修斯,雖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卻給遠在異國他鄉的西藏盲童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王振耀這樣評價她她讓我們看到了現代的白求恩!一個外國盲人能夠直接感受到藏族盲童的需求,這需要一種高尚的人道精神,更需要一種博愛的慈善情懷!

西藏盲童的嚮導和天使

她看不到世界,卻要給盲人開創一個新的天地。她從地球的另一邊來,為一群不相識的孩子而來,她帶來了光。她的雙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方向。
薩布利亞·坦貝肯
薩布利亞·坦貝肯1970年出生於德國波恩附近的一個小鎮,在她兩歲的時候就被診斷出患有色素性視網膜病變,而且病情將會不可阻擋地惡化,於是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儘可能地帶她到處旅遊並有意識地讓她多看一些照片,薩布利亞說,直到現在那些山川、陽光和色彩還會偶爾出現在她的夢裡,模模糊糊地好像被水浸濕了一樣。十二歲那年,薩布利亞完全失去了視力,年幼的她在經歷了一段痛苦和艱難的時光後,接受了自己永遠也不能再看見的現實,同時也誕生了一個失去了視力並不意味著失去了一切的信念。
隨後,薩布利亞上了一所專門的盲人學校,她還學會了騎馬、滑雪、划船。高中畢業以後,薩布利亞順利地考上了德國波恩大學,她在大學裡學習了英語、計算機、歷史和文學,並且在研習中亞學時,依靠電腦聽音分析器專門學習了藏文。薩布利亞堅信盲人和正常人一樣也能做很多事,而這也是她在1997年隻身來到拉薩旅遊的原因。
1997年薩布利亞第一次來到拉薩,她喜歡這座沉浸在歷史和信仰中的聖城,即使看不見,她也能感受到這裡綿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氣、閃耀著金光的寺廟和那些三步一叩向大昭寺緩緩前行的信徒。在薩布利亞的著作《我的道路通往西藏》中,她曾記述道,拉薩是一個又熱鬧又空曠的城市。
西藏有著令人羨慕的耀眼陽光,但強烈的陽光也使這裡眼病的發病率很高,人口240萬的西藏約有1萬名視障者。薩布利亞在拉薩聽到這樣一個說法:在當地人的信仰里,盲人是因為前世造孽而在今世受到神的懲罰,惡靈駐進了身體奪走了光明。因此盲人在當地象徵著一種厄運,有的在生下來時就被溺斃,而活下來的,也在周圍人的冷漠和殘酷的對待中體會不到一點做人的尊嚴。薩布利亞決定留下來,她想為這裡的盲人做點什麼。
薩布利亞開始對這裡的盲童親自進行調查,她租了一匹馬,騎上它走向170公里外的孜貢。當時馬的主人不放心他的馬,執意要做嚮導。“這裡沒有很多樹木對騎手構成危險,而且‘馬有眼睛’。”薩布利亞認為獨自旅行不是什麼問題,“必要時問問路就可以了。”她說。在拉薩的色拉寺里她就是這么做的,讓人把手搭在她的胳膊上,指給她方向。
在孜貢,薩布利亞了解到:當地人固執地認為盲童說不了話。有個孩子五六歲了,父母把他綁在床上,由於沒有運動,孩子的肌肉缺乏發育,看起來就像4歲那么小。薩布利亞在孜貢找到的第一個盲童很自閉,她認為周圍的人都是壞人,還向她扔石頭。
薩布利亞發現西藏的盲童最需要的就是和普通孩子一樣接受教育,融入社會。她萌生了留在西藏為盲童創造受教育機會的想法,讓這裡的孩子們免費接受教育。但當她最初把這個想法與別人溝通時,許多人都認為她的想法不切實際。薩布利亞覺得,既然別人不相信我們,那我們只能堅信自己了,我們能用自己的力量和點子證明給世界看。唯一認可並支持薩布利亞的人就是她在拉薩旅遊時邂逅的荷蘭小伙子保羅,最終志同道合的兩人結為夫婦並一起開始藏盲童學校的創業之路。
1998年6月,薩布利亞把建立西藏助盲項目的構想向德國政府做了申報,並在第二年得到了德國政府的贊助。1999年,薩布利亞的學校終於在德國政府的贊助下建立起來了。盲童學校的組織工作主要由薩布利亞和保羅所在的“盲文無國界”組織負責,資金主要來自包括德國政府在內的各種機構、財團、基金會和個人。
和其他學校不同,這裡每堂課的間休時間足足有一個小時,薩布利亞喜歡趴在二樓露台的欄桿上聽孩子們踢足球。當球滾動時,裝在球裡面的鈴鐺發出聲響,就會有很多孩子朝著響聲擁過去。有時,學校里那隻藏獒也會參與進來,把球咬在嘴裡,然後什麼都不做。孩子們只好側耳聆聽,互相詢問“球呢?球呢?”……
在盲童學校,孩子們不僅要接受初級的學校教育和基本生活技能訓練,還必須接受一些適合盲人從事的職業技能培訓。最常見的是按摩、推拿和手工編織,如果具備相關的天賦,孩子們還可以學習醫療和看護。如今,盲童學校里的學生逐漸多了起來,他們按照學齡分為老鼠班、老虎班和兔子班,開設的課程有英文、藏文、漢語、計算機、美術和音樂等。在美術課上,她會對拿著畫筆不知所措的孩子們說:“你們都是這裡的畢卡索”。每天晚上薩布利亞都會像母親那樣對每個臨睡前的孩子輕輕說一聲“Good night”。在數百公里之外,位於日喀則盲童學校的農場裡,更多的孩子在學習著織地毯、打毛衣、放牧、種地、擠牛奶,甚至還有孩子用從荷蘭學到的技術製作乳酪。
為了讓孩子們認識自己民族的語言,薩布利亞在劉易斯·布萊葉發明的盲文基礎上創造出藏盲文,並發明了藏盲文打字機,而這些孩子也有幸成為西藏第一批能閱讀藏盲文的人。現在,孩子們每天在課堂上敲擊著打字機大聲朗讀著字母和單詞,其中有很多孩子可以操著流利的英語和前來探訪的外國人交談。
2000年11月,薩布利亞與西藏殘聯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復及職業培訓中心正式運作。該中心相繼開設了一所盲童預備培訓中心、一家盲文書籍印刷廠、一個盲人自我綜合中心和一座職業培訓農場。一般經過兩年的專門培訓,學生們都可以進入常規學校學習,一些盲童轉入常規學校後,成績非常優秀。不少孩子通過學習找到了謀生的方法。多吉和強巴兄弟是2000年來到盲童學校的,回到家鄉後他們開了一家茶館,兄弟二人都是先天遺傳性失明,家裡的生活從前很大程度上靠政府救濟,如今他們能自食其力,讓全村人驚詫不已。另外一個孩子在拉孜的一家旅館裡當翻譯,據說現在很神氣。
為激發孩子們的潛能,2004年薩布利亞邀請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盲人埃里克·威亨梅爾和他的登山團隊來西藏指導盲童們向喜馬拉雅山脈一座海拔7000餘米的高峰發起挑戰。經過精心準備,薩布利亞夫婦和6名盲童在埃里克的帶領下成功攀登至海拔6500米的高度。這一次的“壯舉”並非心血來潮,薩布利亞是要通過這次登山活動讓這些孩子們明白,只要擁有人生目標,我們不僅可以做很多事,還可以做正常人都完成不了的事情。薩布利亞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動,讓原本生活在黑暗中的自己和這些孩子們“看”到了多彩的世界。
現在這位美麗的姑娘又去了印度,她決心在印度創辦盲童學校。薩布利亞的學生玉珍告訴大家,薩布利亞為她的生活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給了她一個新的世界,也等於給了她第二次生命,從薩布利亞那裡,她獲得了生活的自信和勇氣。她希望自己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為社會做貢獻,而不是成為社會的一個包袱,更希望能夠建立更多的這樣的盲人學校,讓更多的盲人有機會接受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