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錄鎮

薛錄鎮

薛錄鎮地處乾縣東南方,東臨禮泉縣史德鎮,西靠乾縣姜村鎮,南接馬連鎮,北鄰大牆鎮。轄11個行政村、24自然村,180村民小組,總人口31280人,耕地面積40919.3畝,是乾縣主要的果業強鎮、生態大鎮和農業重鎮;鎮域內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風昌盛。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經濟發展迅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錄鎮
  • 地理位置乾縣東南方
  • 耕地面積:40919.3畝
  • 總人口:31280人
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歷史沿革,

經濟發展

薛祿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條件優越。有耕地4.6萬畝,其中果園面積1.2萬畝。1999年全鎮糧食總產近2萬噸,農業總產值6889.4萬元,國民經濟總收入達到5903萬元,實現利潤503萬元,上繳稅金99萬元,財政收入21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60元。果品生產規模逐年擴大,1999年果品生產總值達到1842.5萬元。“紅仙桃”和優質桃基地逐漸形成。

基礎設施

全鎮有國中1所,完小7所,國小10所。醫院、文化站、郵政、電信、糧站等服務設施配套,門類齊全。交通便利,乾興公路穿境而過,實現了村村通沙石路。
乾縣薛錄鎮
城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初顯文明衛生小城鎮的雛形。本鎮薛仵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小康示範村。

歷史沿革

東征高麗建功 封邑薛錄食采
——唐平陽郡公薛仁貴
據新舊《唐書》《通史》及方誌載:薜仁貴(約645--742),絳州龍門人(山西河津),世以農耕為業,自幼英武,氣度不凡,力大驍勇,機敏好武,素有亦膽報國之志。
唐太宗貞觀19年(645),應徵從戎 ,隨唐將張士貴東征高麗。行至安東,唐先鋒軍郎將劉君昂被敵圍困,軍情危急。薜仁貴躍馬,出手斬賊將,掛其首級於馬鞍而回,賊眾喪膽。御駕親征的唐太宗,指揮大軍東攻安市城,高麗統帥蓋蘇文遣高延壽、高惠真率兵25萬援救安市,依山結營以拒唐師。太宗令四面圍擊,薜仁貴身著白衣,手持畫戟,大呼猛衝,所向披攠 。 眾將皆隨其後,萬軍奔殺,勢不可擋。 賊兵大潰,高延壽、高慧真率眾投唐。太宗召薜仁貴贊道:“朕舊將皆老,不堪遠征,每擢驍雄,不如卿。朕不喜得遼東,只喜能得愛卿。”言後即升其為游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兼北門長士。後又生其為右領軍中朗將。
唐高宗顯慶二年(658),薛仁貴又率副將程明振再次征戰高麗,破端城、橫山、黑山,大獲全勝。後又北擊號稱10萬於眾的突厥於天山。連發三箭射殺其三員小將,生擒敵首兄弟三人,敵軍驚叫四散逃命。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的佳話。唐兵高唱“將軍三箭定天山,將士長歌入長安”凱旋而歸。
高宗及佐政的武則天,為表彰具戰功詔賜薛仁貴正二品平陽郡公,並封邑為奉天南之薛錄,食邑2千戶。今之薛錄鎮東西堡是他的封邑府第,大城門上分別雕有“唐授薛采”和“漢唐古鎮”。薛宅為其家宅住處,薛梅坊是其花園,薛忤(“武”之諧音)為其遊獵習武之地,盤州村為其家兵府役的營盤。高宗鹹享元年(670),薛仁貴因事被削除了官爵,流放數載,直到高宗上元年(674)方遇赦歸京,因其舊功,復被啟用,任瓜洲長史,又轉封為右領軍士、代州都督。此時,雖已年近70,仍英雄不減當年,親率精兵打破突厥於雲州,斬首級萬於,俘虜2萬兵將,奪回駝、馬3萬餘。當年因年近傷風而病逝,贈左饒衛士大將軍,幽州都督。官造靈輿詔令厚葬。
薛仁貴長子薛納,字慎言,有父親風範。初以父官拜城門郎,後遷藍天縣令,其後因履歷戰功,晉升為左羽衛林大將軍,其父嚼為平陽郡主,仍食邑於奉天薛錄。次子薛楚王,亦以其父功入仕為官。開元中為范陽節度使、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後因考核屢不稱職而廢官。之後,
大曆10年(755),汴州大將李靈耀反,馬燧臨危受命,於浚儀一帶,大破李靈耀號稱“餓狼軍”的精銳部隊八千餘人。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田悅造反,時以官升兵部尚書的馬燧與昭義節度使李抱真、神策軍兵馬使李晟等率軍反擊,斬賊萬餘,俘敵九百,得谷三石萬斛,器甲戰馬萬數。馬燧盡其家財以賞三軍將士,德宗得知,下旨嘉獎。
建中4年(783),朱泚造反,德宗落難龜城奉天,引發守城百日大戰。時馬遂引軍返回太原,以防河北與中原之敵。派行軍司馬王權率兵五千赴奉天救難。又遣其子馬匯率兵駐紮於京郊中渭橋,以防不測。舉元元年(784)正月,德宗在奉天設宴慶功。賜馬燧為從一品北平郡王,加檢校司徒,並封邑於奉天之南,即今乾縣之大馬、小馬、漢馬、馬相、馬索、馬蘭寨及馬林(連)、三馬一帶,號稱“八馬村”,食邑五千戶。德宗還京後,又加馬燧為奉誠軍及晉絳慈隰節度,並管內諸軍行營副元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