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從燕

1990-1994: 廈門大學歷史系旅遊管理專業。1994-1998:在廈門大學科研處工作。1998年底,辭職。1998-2001:廈門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碩士生)。2001-2003:廈門大道之行律師事務所任律師助理、律師。2002-2005:廈門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博士生)2005年:直接聘任為國際法副教授。2008年:破格聘為正教授。2010年:入選2009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10年:第二屆福建省優秀青年法學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從燕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 職稱:教授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領域,主講課程,出版圖書,學術成果,論文類,學術觀點,研究課題,出版著作,獲獎記錄,社會兼職,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廈門大學法學博士(2005)
廈門大學法學碩士(2001)
廈門大學歷史學學士(1994)

工作經歷

洪堡大學法學院高級研究員(2016)
神戶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2015/2016/2017/2018)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2014)
紐約大學法學院中美富布賴特學者暨全球研究人員(2011)
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 (2008)
廈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2005)
廈門大道之行律師事務所律師助理、律師(2001-2003)
廈門大學科研處(1994-1998)
1990-1994: 廈門大學歷史系旅遊管理專業
1994-1998:在廈門大學科研處工作。1998年底,辭職。
1998-2001:廈門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碩士生)。
2001-2003:廈門大道之行律師事務所任律師助理、律師。
2002-2005:廈門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博士生)。
2005年:直接聘任為國際法副教授。
2008年:破格聘為正教授。
2010年:入選2009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10年:第二屆福建省優秀青年法學人才。
主要社會兼職
《國際經濟法學刊》執行編輯(2005.10-)。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副秘書長(2007-)。
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2008-)。
廈門仲裁委員會仲裁員(2008-)。
廈門大道之行律師事務所律師(2003-)。
蔡從燕 法學專著(同名著者未經篩選)·私人結構性參與多邊貿易體制(WTO法律制度系列專著)/蔡從燕著,2007-4-1版。
引文索引(蔡從燕的論著被以下論文引用僅限本網不完全收錄,未經篩選)·律師參與ADR的思考 /顧娟,許建添。

研究領域

國際法律理論、對外關係法、國際投資法、中國國際法政策與實踐

主講課程

《國際經濟法》,碩士生學位課。
《國際公法》,本科生主幹課。
《國際公法》,碩士生學位課。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蔡從燕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0年12月
《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7卷第3期》是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安、 蔡從燕。

學術成果

論文類

均為獨立完成:
(一)英文
1.Balanced Investment Treaties and the BRICS, AJIL Unbound, Vol.112, No.3, 2018
2. Chinese Foreign Relations Law, AJIL Unbound, Vol.111, No.2, 2017
3.Enforcing National Security?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Law an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of East Asia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10, No., 2017 (SSCI)
4. International Law in Chinese Courts during the Rise of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110, 2016(SSCI).
5.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Agreement Negotiations and New Promise for the Multilater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Journal of East Asia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6, No.2, 2013(SSCI).
6. New Great Powers and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21st Century,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24, No.3, 2013(SSCI).
7. Regulation of Non-Traditional Investment Risks and Modern Investment Treaty Regime in the Era of Late Globalization, Manchest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MJIEL), Vol.7, Issue 3, 2010.
8. China-US BIT Negotiations and the Future of Investment Treaty Regime—A Grand Bilateral Bargain with Multilateral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Vol.12, Issue 2, 2009(SSCI).
9Structure of Arbitrators and Its Implications towards ICSID Mechanism: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World Investment & Trade, Vol.9, No.3, 2008.
10.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Treaties and the Formation, Applic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Rules,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7, No.3, 2008(SSCI).
11. Human Rights Conditional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From the EU,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s, to China, Journal of East Asia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1, No.1, 2008.
12.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Possible Developments of Developing States' BIT Practice—— A Third Way in BIT Practice, Journal of World Investment & Trade, Vol.8, No.6, 2007.
13. OFDI protec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BIT Practice, Journal of World Investment & Trade, Vol.7, No.5, 2006.
(二)中文
23.《重大國際爭端解決中的“法律戰”:一個分析框架》,載《中國國際法年刊》(2019)
22.《國家的“離開”、“回歸”與國際法的未來》,載《國際法研究》2018年第4期
21. 《和平崛起、對外關係法與中國法院的功能再造》,載《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2018年第5期
20.《中國國際法實踐中的國際法學者》,載《中國法律評論》
19.《中的國際法因素》,載《中國法律評論》
18.《公私關係認識論重建與國際法新發展》,載《中國法學》2015年第1期
17.《國際法上的大國問題》,載於《法學研究》2012年第6期
16.《聯合國履行R2P的責任性質:從政治責任邁向法律義務》,載於《法學家》2011年第4期
15.《國際投資仲裁的商事化與“去商事化”》,載於《現代法學》2011年第1期
14.《論國際法的財產權邏輯》,載於《法律科學》2011年第1期
13.《國際法律體系中的“公私法分立”》,載於《北大法律評論》第12卷第1期(2011)
12.《國際投資條約實踐中的稅收措施問題》,載於《武漢大學國際法評論》第13卷(2009)
11.《國際經濟新秩序與中國的選擇:變與不變》,載於《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6卷第3期(2009)
10.《國內公法對國際法的影響》,載於《法學研究》2009年第1期
9.《從國際經濟新秩序運動到可持續發展戰略——南北問題解決範式的可能轉換及其對開發中國家的深遠影響》,載於《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5卷第3期
8.《風險社會與國際爭端解決機制的解構與重構》,載於《法律科學》2008年第1期
7.《國際投資結構變遷與開發中國家雙邊投資條約實踐的發展——雙邊投資條約實踐的新思維》,《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4卷第3期
6.《外國投資者利用國際投資仲裁新發展之反思——國際法實施機制變革與南北矛盾的雙重視角》,載於《法學家》2007年第3期
5.《面對國家的個人與面對個人的國家——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法發展的元動力問題》,載《法律科學》2006年第6期
4.《國際法語境中的憲政問題:WTO憲政之意蘊》,載《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3.《歐共體反傾銷法損害問題研究》,載《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2卷第3期(2005年)
2.《社會變遷、協商民主與國際法的範式轉換》,載《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9輯(2005)
1.《從契約到身份——GATT/WTO體制內特殊與差別待遇的契約法研究》,載《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2卷第2期(2005)
2002年以來獨立撰寫的主要論文有:
35.《論國際法的財產權邏輯》,載於《法律科學》2011年第1期。
34.《國際法律體系中的“公私法分立”》,載於《北大法律評論》第12卷第1期。
33. Regulation of Non-Traditional Investment Risks and Modern Investment Treaty Regime in the Era of Late Globalization, Manchest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Vol.7, Issue 3, 2010.
32.《國際投資條約實踐中的稅收措施問題》,載於《武漢大學國際法評論》第13卷(2009)。
31.《國際經濟新秩序與中國的選擇:變與不變》,載於《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6卷第3期(2009)。
30. China-US BIT Nogotiations and the Future of Investment Treaty Regime—A Grand Bilateral Bargain with Multilateral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Vol.12, Issue 2, 2009.
29.《國內公法對國際法的影響》,載於《法學研究》2009年第1期。
28.《從國際經濟新秩序運動到可持續發展戰略——南北問題解決範式的可能轉換及其對開發中國家的深遠影響》,載於《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5卷第3期。
27.Structure of Arbitrators and Its Implications towards ICSID Mechanism: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World Investment & Trade, Vol.9, No.3, 2008.
26.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Treaties and the Formationa, Applic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stormary International Law Rules,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7, No.3, 2008.
25、Human Rights Conditional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From the EU,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s, to China, Journal of East Asia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1, No.1, 2008.
24、《風險社會與國際爭端解決機制的解構與重構》,載於《法律科學》200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法學》2008年第5期全文轉載)。
23、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Possible Developments of Developing States' BIT Practice—— A Third Way in BIT Practice, Journal of World Investment & Trade, Vol.8, No.6, 2007.
22、《國際投資結構變遷與開發中國家雙邊投資條約實踐的發展——雙邊投資條約實踐的新思維》,《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4卷第3期。
21、《外國投資者利用國際投資仲裁新發展之反思——國際法實施機制變革與南北矛盾的雙重視角》,載於《法學家》2007年第3期。
20、《目的標準與效果標準之爭:國際投資法中間接徵收認定標準的新發展》,載於《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19、《面對國家的個人與面對個人的國家——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法發展的元動力問題》,載《法律科學》2006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1期轉載)。
18、《ICSID面臨新挑戰》(譯文),《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3卷第2期。
17、book review,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5, No.2, 2006.
16、OFDI protec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BIT Practice, the Journal of World Investment & Trade, Vol.7, No.5, 2006.
15、《不慎放權,如潮官司——阿根廷輕率對待投資爭端管轄權的慘痛教訓》,《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3卷第1期。
14、《國際法語境中的憲政問題:WTO憲政之意蘊》,載《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13、《歐共體反傾銷法損害問題研究》,載《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2卷第3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2、《社會變遷、協商民主與國際法的範式轉換》,載《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9輯(2005)。
11.福建省政府第六屆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青年佳作獎,2005年)。
10、《從契約到身份——GATT/WTO體制內特殊與差別待遇的契約法研究》,載《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2卷第2期。
9、《雙邊反壟斷協定研究》,載《國際經濟法學刊》第9卷。
8、《中國外貿管理法的範式轉換——全球治理與公共行政的視角》,載《現代法學》2004年第4期(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經濟法學》2004年第12期)。
7、《中國對外貿易壁壘調查制度的成就、不足及完善》,載《法律科學》2004年第2期。
6、《論我國外貿法的範式轉換》,載《廈門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5、《中歐貿易壁壘調查制度比較研究》,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6期(該文被收錄《中國國際法學精萃》(2004年卷))。
4、《論私人反壟斷訴訟——法實現機制中私人的作用及保障》,《民商法論叢》第29卷。
3、《歐盟企業合併法中合營企業法律問題研究》,載《歐洲法通訊》第四、五卷。
2、《歐共體競爭法實施機制改革中的委員會:功能主義的視角》,載《歐洲研究》2003年第6期。
1、《律師角色的轉換與法治的可持續發展》,載《東南學術》2003年第5期(該文獲《光明日報》社等單位主辦的徵文比賽三等獎)。

學術觀點

研究理念和特點 正在崛起中的中國從實踐層面為中國國際法學者打破西方基督教世界對國際法長達三百年的知識壟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中國國際法學者有義務為中國崛起提供法律支持,並以中國的國際法實踐文本——但不排斥西方基督世界的國際法實踐文本——理解國際法,從而為國際法的發展做出中國學者的獨立貢獻。
“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仍然是國際經濟法研究中有效的一對基本範疇,但它們的含義在變動中。
做人不誠實,終究害自己,不可;做學問不誠實,而且害他人,猶為不可。

研究課題

承擔項目 10、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主持人
9、外國投資保護之中國部分,2009年(海牙)國際比較法學院(Hagu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omparative Law)項目(主持人為單文華老師)中國國別報告員(national reporter)。
8、中國海外投資保護與促進法律體系研究,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首席專家曾華群老師、余勁松老師)子課題負責人。
7、全球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秩序重構與中國的對策,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首席專家徐崇利老師)子課題負責人。
6、國際法上的類比——國際法理論與實踐的一種方法論研究,2008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主持人)。
5、“國際投資法中間接徵收的新發展及中國的對策”,2006年法務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研究部級青年項目(主持人)。
4、“對外投資保護與中國的雙邊投資協定之完善”,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主持人)。
3、“廈門大學首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工程”(獨立)。
2、“加入WTO與中國外貿法改革”,法務部重點項目(主要參加者)。
1、“廈門大學(學生)自強科研啟動基金重點項目”(獨立)。

出版著作

著作類:
(一)英文
8. The Rise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7. BRICS and International Legal Order on Investment, Brill, 2019, editor-in-chief
6. Oxford Research Handbook of Global Security and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chapter author
5. Oxford Research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chapter author
4. Comparative Foreign Relations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chapter author
3.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chapter author
2. The United Nations and Sanction, Eldge, 2017, chapter author.
1.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Hart Publishing 2012, chapter author
(二)中文
11. 《美國國際投資協定》(主譯兼全書校譯),法律出版社2017年
10. 《國際投資法中間接徵收問題的新發展》(與李尊然合作),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9.《類比與國際法的發展邏輯》(個人專著),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8. 《作為造法者的國際組織》(主譯兼全書校譯),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7. 《國際性法院與法庭適用的一般法律原則》(合譯),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6. 《國際法》(主譯兼全書校譯),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 《國際投資法的新發展與中國雙邊投資條約的新實踐》(主要撰稿人兼副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
4. 《私人結構性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 《歐盟對華投資法律框架批判:解構與建構》(獨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 《歐盟商法》(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加入WTO與中國外貿法新領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主要撰稿人)
8、《作為造法者的國際組織》(主譯兼全書校譯),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7、《國際性法院與法庭適用的一般法律原則》(合譯),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國際法》(主譯兼全書校譯),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國際投資法的新發展與中國雙邊投資條約的新實踐》(主要撰稿人兼副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私人結構性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歐盟對華投資法律框架批判:解構與建構》(獨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歐盟商法》(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加入WTO與中國外貿法新領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合作)。

獲獎記錄

2004:廈門大學“嘉庚獎”
2004:第12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學生學術鼓勵獎。
2005:福建省第六屆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06:全國商務研究成果獎二等獎(合作)。
2007:廈門大學“清源獎”(科研類)。
2007: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一等獎。
2008:第15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成果著作類三等獎(合作)。
2009:福建省第八屆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9:福建省第八屆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合作)。
2010:廈門市第八屆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榮譽獎勵
廈門市青年五四獎章(2017,負責人)
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16,獨立)
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13,獨立)
中國法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獨立)
福建省青年五四獎章(2011,獨立)
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獨立)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9,獨立)
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一等獎(2007,獨立)

社會兼職

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2008-)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常務理事(2015-)
Journal of East Asia and International Law編委(2008-)
China and WTO Review編輯(2015-)
《中國國際法年刊》編委(201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