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勇(山東省青年藝術家協會會員)

蓋勇(山東省青年藝術家協會會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蓋勇,男,1972年生,國家二級演員,山東省濱州市人。1994年畢業於山東省戲曲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山東省呂劇院工作。現為山東省青年藝術家協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蓋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省濱州市
  • 出生日期:1972年
  • 職業:國家二級演員 
  • 畢業院校:山東省戲曲學校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出演作品,主要飾演角色,從藝歷程,幼功難忘,進團苦練,博彩他長,

個人簡介

蓋勇

出演作品

曾在《大唐黜官記》、《姊妹易嫁》、《紅絲錯》、《梨花情》、《畫龍點睛》、《梅龍鎮》等劇中扮演主要角色。榮獲全國青年演員比賽“三等獎”、中國戲曲紅梅獎山東賽區“一等獎”、省級青年演員比賽“表演二等獎”。
蓋勇

主要飾演角色

大唐黜官記》中的李世民、《晚會跳船》中的肖文勤、《紅絲錯》中的張丘人、 《畫龍點睛》中的李世民、《姊妹易嫁》中的毛紀、《借年》中的王漢喜等。
蓋勇
藝術成就
藝術成就
2010年參加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榮獲“表演獎”。
2002年全國地方戲青年演員大獎賽榮獲三等獎。
2003年參加首屆中國戲曲紅梅大賽榮獲山東賽區一等獎。
2005參加了博興國際小戲節演出,榮獲演出一等獎。
2001年參加全省戲曲青年演員匯演,榮獲三等獎。
2007年在格力杯比賽中榮獲呂劇十大優秀演員。
2009年第九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榮獲表演獎。
2011年山東省地方戲中青年演員比賽“一等獎
2012,首屆呂劇藝術榮獲一等獎

從藝歷程

幼功難忘

蓋勇出生在呂劇之鄉濱州,得天獨厚的文化氛圍,再加上家庭的薰陶,父母、姐姐和姐夫都在劇團,耳濡目染,從小就喜歡上了呂劇。
有基礎,又有天賦,1988年,蓋勇考入山東省戲曲學校,接受系統的呂劇表演專業教育、訓練。四年的戲校生活,開始鋪就他從事呂劇表演的藝術之路。
蓋勇說,那時候老師要求非常嚴格,教戲一絲不苟,無論基本功還是武功,一點一滴一招一式,從不含糊,“至今仍很感激老師們的嚴格,讓我打下了非常紮實的藝術功底。”
事實上,蓋勇對自己的要求也很苛刻,他幾乎把自己整個“泡”在戲裡。“把所有能利用的時間都利用起來,不捨得浪費。戲校的課程設定本身就很緊張,除了文化課,包括晚上都安排專業訓練課程,這些我都會認真完成。晚上到熄燈前的一段時間,周末最多歇半天,其餘的大部分時間,我都沒休息過,留在排練室練習基本功和唱腔。”
蓋勇很快在學校嶄露頭角。在學校舉辦的一次匯演比賽中,他獲得了一個三等獎,成為那批學生中的佼佼者之一。
為了這次表演,蓋勇練得很辛苦。他還記得,表演的節目是《哭墳》,這段節目的最大特點,是通過演員的“甩髮”表演,來體現人物的情感和細膩的心理變化,非常顯功力。
蓋勇說:“頭髮很長,單是甩起來都不容易。還要練橫甩、側甩、平甩,技巧都要自己慢慢摸索熟悉。結果那段時間練得頭暈、噁心,真的是甩到吐。”

進團苦練

因為在學校里表現優秀,蓋勇從戲校畢業後,順利進入省呂劇院。
這是他盼望已久的。然而到了劇院後,他發現自己的處境與想像的有不小差距。“沒當上角兒,先當起了小兵、跑龍套。”
蓋勇說,那時候自己很鬱悶,甚至有點懷才不遇的感覺。“靜下心來,認真觀看老演員們的表演。仔細觀察比較才發現,自己的表演確實很稚嫩,這時才為自己初出茅廬卻不知天高地厚感到愧疚。”
意識到跑龍套是難得的學習和鍛鍊機會後,蓋勇在學校時的那股上進心重新激發出來了。跑龍套他不再應付,一邊觀看別人表演,一邊細心琢磨。“我就琢磨著,要是這個角色由我來演,表情怎么拿捏,動作怎么設計,直到現在還保留著這個習慣。”
機會終於來了,蓋勇同時也慶幸自己抓住了。2002年,省呂劇院參加湖南全國地方戲展演,參演劇目是《玩會跳船》,結果原定的男主角因故不能參加,臨時決定換成蓋勇。這時候離開賽大約只有一周時間。
蓋勇說,不只時間緊,這段戲中,扇子、水袖等技巧性的表演非常多,表演難度很大。“但對我來講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我全力以赴拼出去了,除吃飯睡覺外,一直不停地練。扇子不離手,後來,就是閉上眼睛扔出去,也能穩穩伸手接回來。”
那次比賽雖然只獲了三等獎,但蓋勇的表現還是獲得了劇院的認可。慢慢地,蓋勇開始挑起大梁,主演了《畫龍點睛》、《大唐黜官記》等多台大戲。
2003年,他參加“首屆中國戲曲大賽——紅梅獎”比賽,榮獲山東賽區“一等獎”。2010年,省呂劇院排演的《大唐黜官記》代表山東省參加第九屆中國藝術節,蓋勇作為主演榮獲“表演獎”。

博彩他長

2011年,他又在全省中青年演員地方戲會演中,憑藉《畫龍點睛》捧回了“一等獎”。2012年4月份,在首屆山東地方戲新創作小戲展演期間,我省舉辦了第二屆中青年戲曲演員研修班。蓋勇成為研修班學員之一。
看著研修班的日程安排,他覺著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
研修班的學員們專程赴安徽省黃梅劇院觀摩經典黃梅戲演出,與黃梅戲名家黃新德等面對面進行交流。在研修班舉行期間,還有幸聽了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谷文月的藝術講座。
蓋勇說:“黃新德、谷文月等老師都是戲曲界鼎鼎有名的大家,聽了他們的講座,看了他們的示範表演,感覺受益匪淺。每個劇種都有自己的特點,在表演上,他們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各有千秋。跨劇種的這種交流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他特別提到谷文月的“細”,“一個眼神、一個手指的動作怎么做都處理得特別精緻。因為通過這些細節,能夠體現出人物情感和心理的細微變化。另外,對於如何把戲曲程式移植到現代戲的表演中來,如何使用現代藝術元素改造傳統戲曲,谷文月老師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這種學習交流,給我的表演帶來了很多啟發。”
5月份,蓋勇又參與了一次更具挑戰性的跨劇種“交流”行動。這次,他參加了聊齋俚曲戲《環保衛士》的排演,並擔綱主角,唱起了聊齋俚曲。
聊齋俚曲是曾經流行於淄博一帶的地方戲劇種,如今會唱的人很少,且年齡已經不太適合舞台表演了。劇組緊急求助,找來蓋勇,請他唱男主角的戲。
“我從沒接觸過這個劇種,一切從頭學起。因為排戲的時間安排緊,那些天每天只睡五個小時,其他就是學唱腔,背台詞。”他說,“從開始學到彩排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學了個劇種,收穫不算小。”
蓋勇說:“俚曲曲牌多,學會唱俚曲,豐富了自己的藝術實踐。另外,俚曲的唱法還比較原生態,我也嘗試著用自己的唱法去改造它的一些細節,觀眾反響不錯,這對發展俚曲也很有好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