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越橘(蒼山越桔(原亞種))

蒼山越橘

蒼山越桔(原亞種)一般指本詞條

蒼山越橘(學名:Vaccinium delavayi Franch.)是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常綠小灌木,有時附生,高0.5-1米;分枝多,短而密集。葉密生,葉片革質,長0.7-1.5厘米,寬0.4-0.9厘米。總狀花序頂生,長1-3厘米;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壇狀。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分布於中國和緬甸;在中國產於四川、雲南、西藏。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下級分類,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有時附生,高0.5-1米;分枝多,短而密集,幼枝被灰褐色短柔毛,雜生褐色具腺長剛毛。葉密生,葉片革質,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0.7-1.5厘米,寬0.4-0.9厘米,頂端圓形,微凹,基部楔形,邊緣有軟骨質邊,通常有疏、淺的小齒,或近於全緣,疏生易落的具腺短緣毛,近基部兩側各有1腺體,兩面無毛,中脈和側脈在表面下陷,在背面平坦,僅中脈稍隆起;葉柄長1-1.5毫米,被短柔毛。
總狀花序頂生,長1-3厘米,有多數花;序軸上被與莖相同的毛;苞片卵形,長5-6毫米,早落;小苞片披針形,長3毫米;花梗長2-4毫米,被短柔毛;萼筒無毛,萼齒寬三角形,長不及1毫米,通常有短緣毛;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壇狀,長3-5毫米,外面無毛,內面上部有短柔毛,裂片短小,通常直立;雄蕊比花冠短,長約2.5毫米,花絲扁平,長約1毫米,頂部有少數疏柔毛,下部無毛或近無毛,藥室背部有2斜伸的短距,藥管與藥室近等長。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直徑4-8毫米。花期3-5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闊葉林內、乾燥山坡、鐵杉-杜鵑林或高山杜鵑灌叢中,有時附生在岩石上或樹幹上,海拔2400-3200(-38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和緬甸(東北部)。在中國分布於四川西南、雲南、西藏東南。

下級分類

台灣越橘(亞種)
與原亞種不同在於花絲被倒向的疏柔毛。花期4月。
分布於中國台灣(阿里山、玉山、宜蘭太平山)。海拔2000-373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