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論

蒯通論

《蒯通論》文章極有層次地剖折蒯通的不仁不義,揭露其利天下之危的自私陰險心理。由於注重引證史實,議論不流於空泛,非常簡捷有力。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人物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使韓信聽蒯通之計[2],漢之為漢,誠未可知。雖然,吾不知通之所以勸信者,果何為也。
夫秦自陳涉以來[3],俊雄豪傑,魚鱗雜襲[4],飆至而雲起[5]。戰鬥所傷,寡人之妻[6],孤人之子,屠戮人之父母,民被其毒,甚於始皇二世[7]。數年之間,並而歸於劉、項。劉、項兩雄,亟戰乎滎陽、京、索間[8],丁壯苦軍旅[9],老弱罷轉餉[10],使天下之民,肝腦塗地,父子暴骨於中野者,不可勝數。其為禍也,通又自言之矣[11]。當是時,天下一日不平,則百姓一日被其毒,毒之去也,待乎劉、項雌雄之決[12]。為蒯生者,宜教信以速滅項王之策,使四海之內晏然無復戰鬥之危,而民安其所,則所稱天下士矣。知信之能安天下,而教之以亂,聽其計,成與敗未可知,而於意究何所取乎?兩虎鬥中原,傷人無算[13],不足,又驅一虎繼之,彼蒯生者,抑何其不仁也[14]。
或曰,生非為天下者也,其意專於愛信而已。君子曰:蒯生豈愛信?吾觀其意,大抵自為焉已耳。何以言之?當酈生伏軾說齊[15],掉三寸舌[16],遂下七十餘城,而通復說信以擊之[17]。破已服之國,不可謂仁;奪已成之功,不可謂智。內以喪其謀臣[18],外以勞其軍旅,漢之疑信,自是始矣。使通城愛信,不宜出此。蓋自戰國秦項以來,縱橫捭闔之徒[19],無恆產而無恆心[20]。乘天下之有事,說人主出金玉錦繡,以取卿相之尊。彼其人皆利天下之危,而不利天下之安;利天下之分,而不利其合也。蒯生承戰國之風,見正下之將一,自度委質事漢[21],不過與陸賈[22]、隨何[23]、酈生、平原君等[24],故樂天下之瓜分,已得籍以為資[25],而坐收其利。其始說信以擊齊,是將敗之於漢也,既而不成,則遂危言粟辭以觸動之[26],必使其反而後已。其陰險叵測[27],蓋雖高帝為其所欺,而況其下焉者與?
嗟乎!世所貴乎謀士者,為其能以排人之難也。高帝雖雄心猜忌,蕭相國用召平[28]、鮑生之計[29],卒免其疑而脫於禍,使通誠愛信,則必思所以終全之矣。說之以三分[30],不聽而遂無復計,是使世之為人謀者,必使臣子判其君父,而非是則無以自全也。彼蒯生者,抑何其不義也。

作品注釋

[1]蒯(kuǎi)通:本名蒯徹,因與漢武帝劉徹同名,故史官改為“蒯通”以避帝諱。秦末漢初辯士。曾力說漢將韓信背叛劉邦自立,韓信始終沒有採納他的意見,他詳狂為巫,以免遭害。漢惠帝時,為丞相曹參的賓客。
[2]韓信:漢初諸侯王。初屬項羽,繼歸劉邦,被任為大將。劉邦與項羽在滎陽、成皋之間相持時,他襲項羽後路,破趙取齊,立下戰功,封為齊王。漢朝建立後,有人告他謀反,為呂后所殺。《史記淮陰侯列傳》載,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力說韓信曰:“當今兩主之命,懸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懼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3]陳涉: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名涉。
[4]魚鱗:像魚鱗一樣互相排列比次,形容人多。雜襲:猶言“雜沓”,眾多貌。
[5]飆:暴風,旋風。
[6]寡:這裡用作使動詞,使別人的妻子守寡。下文“孤”字亦同。
[7]始皇二世:即秦始皇的兒子胡亥。在位期間,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
[8]亟(qì):屢次。滎(xíng)陽:戰國韓邑名,故址在今河南省舊滎澤縣西南七十里。京:原春秋時鄭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南。索:即索亭,又稱大索城,今河南滎陽縣城。劉、項之軍在滎陽一帶相持不下,打了三年仗。
[9]丁壯:指成年可服兵役的人。
[10]罷:同“廢”。轉餉:運輸軍糧及其他軍備。
[11]以上“夫秦自陳涉以來”這段話,也是蒯通遊說韓信的一段話的大意,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12]雌雄:喻勝負、高下。《史記項羽本紀》:“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
[13]無算:無數,無法計算。
[14]抑:錶轉折,猶“則”、“然”。
[15]酈生:酈食其(yì jī),劉邦的謀士,辯客。劉邦攻打齊國時,用他前往遊說齊王田廣歸漢。田廣被他說動,交讓齊國的七十多座城邑,同時蒯通卻慫恿韓信攻齊,齊王以為是酈生出賣了齊國,就把酈生烹死了。伏軾:軾,車前橫木。古人坐車時俯身在軾上,用以表示敬意。此言酈生乘車至齊。[16]掉:擺弄。猶言“耍弄”。
[17]蒯通勸韓信乘齊撤除對漢的防備時襲擊齊國:“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余乃下趙五十餘城。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韓信聽其計,襲齊。
[18]謀臣:指酈生。
[19]縱橫:即“合縱連橫”。戰國時,弱國聯合進攻強國,稱合眾,隨從強國去攻打其他弱國,稱連橫。捭闔(bǎi hé):猶言開合,戰國時策士遊說的一種方法。縱橫捭闔是總稱策士遊說諸侯的政治主張和方法。
[20]恆產:固定的產業。恆心:人所常有的善良本心。《孟子梁惠王》上:“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21]委質:古代臣下向君主下拜,表示獻身和承奉之意。《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質。”孔穎達疏:“質,形體也。拜則屈膝而委身體於地,以明敬奉之也。”
[22]陸賈:漢初政論家、辭賦家。從劉邦定天下,經常出使諸侯為說客,官至太中大夫。
[23]隨何:劉邦謀臣,說淮南王英布歸漢,後為護軍中尉。
[24]平原君:漢初謀臣朱建,曾為淮南王英布相,勸諫英布不要謀反,劉邦誅英布後,賜朱建號平原君。[25]資:借憑、藉助。
[26]粟:恐懼。蒯通說韓信曰:“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
[27]叵測:難測。叵,“不可”的合音。
[28]蕭相國:蕭何,楚漢戰爭中劉邦的丞相,對建立漢朝起了重要作用,封酇侯。召平:漢初人。劉邦在誅韓信後,拜蕭何為相國,並且要增加他的封戶,派五百衛兵作他的衛隊。眾人都給蕭何道喜,唯有召平上門勸告說:“高祖派衛兵保護你,不是對你的恩寵,而是對你有疑心。你不要接受封賞,把你的家私全部用來資助軍隊吧。”蕭何聽從了召平的建議,劉邦則大喜,不疑蕭何。
[29]鮑生:漢初策士。劉邦與項羽相持滎陽時,幾次派使者去慰勞主持內政的丞相蕭何。鮑生獻計蕭何,要蕭把自己的子孫兄弟送到劉邦的前線軍隊中去,劉邦一定會更加信任蕭何。
[30]三分:即指韓信、劉邦、項羽三人瓜分天下。

人物簡介

蒯徹,范陽人(與武帝同名“徹”,《史記》、《漢書》避漢武帝名諱作“通”。師古曰:“本名為徹,其後史家追書為通。”)辯才無雙,善於陳說利害,曾為韓信謀士。據傳,東漢末年劉表的謀臣蒯良、蒯越是其後裔。蒯通是秦末戰亂時期著名謀士之一。

作者簡介

管同(1780—1831),字異之,江蘇上元(今南京市)人。道光舉人。姚鼐著名弟子之一,與梅曾亮友善,為桐城派後期重要作家。幼年喪父,家貧,淡泊名利,終生未仕。散文清新明快,筆力健朗。有《因寄軒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