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漢語漢字)

蒯(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蒯,漢字,讀音為kuǎi。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水邊或陰濕的地方,莖可編席,亦可造紙。《左傳·成公九年》 寫道,“蒯草,雖有絲麻,無棄菅蒯”。另外,蒯也是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蒯
  • 拼音:kuǎi
  • 注音:ㄎㄨㄞˇ
  • 總筆畫:13
基本信息,詳細解釋,〈名〉,〈動〉,《姓》,方言集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kuaikuai
簡體部首:刂,部外筆畫:11,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10,總筆畫:16
五筆86&98:AEEJ
倉頡:TBLN
鄭碼:EQQK
筆順編號:1223511351122
四角號碼:5220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4AF

詳細解釋

〈名〉

蒯草 [wool grass]。多年生草本植物,葉條形,花褐色。生長在水邊或陰濕的地方,莖可編席,也可造紙
雖有絲麻,無棄菅蒯。——《左傳·成公九年》
又如:蒯席(蒯草編的席);蒯履(用蒯草打的草鞋)
古地名 [Kuai,an ancient place]。春秋周畿內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南

〈動〉

用指甲撓 [scratch]
我綽著經兒,只望著他那癢處替他蒯。——《醒世恆言

《姓》

蒯作為姓用,漢初有蒯徹(韓信謀士),三國時有蒯良。現其族人多居住在安徽滁州一帶。

方言集匯

粵語:gwaai2
客家話:[海陸豐腔]kwai5[客英字典]kwai5[台灣四縣腔]kwai5[梅州腔]kwai5
山東方言:蒯(kuǎi)痒痒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苦怪切,音喟。《左傳·成九年》雖有絲麻,無棄菅蒯。正義:蒯與菅連,亦菅之類。《儀禮·喪服傳疏》屨者藨蒯之菲也。《禮·玉藻》《注》蒯席澀,便於洗足也。《張衡·西京賦》草則葴莎菅蒯。《注》蒯草中為索。
地名。《左傳·昭二十三年》攻蒯,蒯潰。《注》河南縣蒯鄕是也。
姓。《前漢·蒯通傳》蒯通,范陽人。
蒯緱。《史記·孟嘗君傳注》蒯緱,把劒之物,謂以劒繩纏之。
《韻補》苦對切,音塊。引《左傳》葉雖有姬姜,無棄蕉萃韻。
《索隱·蒯成侯緤注》引《三蒼》,音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