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婁雙年展

加拿大蒙特婁建築與藝術雙年展為北美地區唯一的建築相關國際雙年展,這個早三屆以多媒體藝術和平面藝術為主的雙年展,這一屆已導向建築與環境創作。相對於威尼斯雙年展、鹿特丹建築雙年展等等較為建築屆所熟知的國際展覽,加拿大蒙特婁建築與藝術雙年展在邁入第四屆的這一年,則仍保留了一貫較為邊緣及高議題性的特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特婁雙年展
  • 屬性:藝術
  • 對象:北美地區
  • 對應:鹿特丹建築
概要,思考,

概要

蒙特婁雙年展
“天井”是一片密竹林中間的一塊大型空地,我們所提出的想法是集體記憶,以“情境” 去思考紀念性公共空間的可能,去突破以往悼念每一位罹難者的傳統紀念碑型態(如越戰紀念碑、韓戰紀念碑、到最近的911紀念公園競圖)。亞洲是一個群體的社會,這是東方和西方本質上的不同。而對於台灣政府舉辦完國際競圖馬上要興建的快速效率,也意外的成為會場上不同國籍的人熱烈討論和比較的話題。 (有一位比利時建築師跟我說:由於比利時政府從來不蓋國際競圖作品,有一次一位比利時藝術家就以他參賽時的“維持現狀方案”控告,後來果然未執行競圖成果的比國政府盜用他的構想,曾轟動一時)。
來自荷蘭鹿特丹的West8景觀建築事務所,作品向來利用都市化的景觀元素傳達對公共空間的想法,這次他們所提出的“Une Feville D'erable Bleue(A blue Maple)”是利用木材堆積而成一個巨型立方體,立方體的內部是一個楓葉狀的中庭。巨型的立方體佇立在都市裡空曠的大型停車場中。公共空間其實不需要和都市融合,外觀單調的巨大木構立方體和狹小的入口,像黑洞般的吸引人潮的不斷湧入。內部楓葉的形狀,
大膽的標識著公共空間也可以有的個性,稱之為高私密性的公共空間吧,West8總是相當直接的定義他們的作品。我想起現代人的一些都市活動空間也偏好私密,譬如卡拉ok的包廂,以這一點來想,West8的作品則把這種都市生活型式具像化了。
英國建築師Will Alsop這次的作品則相當讓人失望,Alsop的作品向來以激發使用者的參與聞名,以往的作品如Sheringham Pool等等,透過使用者參與而生的建築型式都帶著一些遊戲的美感。這次雖然手法不變,卻因實在太單調而顯得乏味。他在The Gazette這個廢棄報紙印刷廠入口處的卸貨通道內架起了一個白色布幕通道,供來往者進行塗鴉,這個帶著“六0”年代Situationism的理想主義作品,在此次展覽中顯得過氣。
看著開幕時觀眾興奮的亂灑顏料,不知為何我卻提不起勁?
法國攝影師Rajak Ohanian透過作品“A Chicago”在芝加哥市內的幾個固定定點拍攝兩年內每日來往的人潮,這些紀錄式的大型攝影作品這次一次展現在雙年展的牆面上。當空間的角色退回一再重複的不知名背景時,畫面傳達的便是存在的本身,每一個經過的人都帶著自身的訊息,賦予公共空間時間性和個性。
集建築師、多媒體工作者、雕塑家、裝置和表演藝術家於一身的Didier Faustino來自法國,這次作品為“Fight Club Montreal 04”,是雙年展中我最喜歡的作品,在陰暗的辦公大樓中庭架起一個鋼構的玻璃舞台,在夜間開始了一場暴力的拳擊決鬥,觀者逐漸聚集,每個人都沉浸在詭譎的人潮紛圍里。 Faustino利用和四周混凝土建物完全不同的材料─鋼、玻璃、刺眼的高角投射燈來呈現這個擂台。
結合了表演和裝置藝術的Fight Club 激起了人們對暴力的觀看興趣和看熱鬧的心態(相關的套用又譬如︰火災和街頭打鬥),成功賦予閒置的夜間辦公大樓中庭一股新的生命力。

思考

此次蒙特婁雙年展是個有趣的模式,不像其他建築雙年展般的急於宣示未來建築的美好,反而比較誠實的思考一些人和環境切身的問題。在台灣,公共空間除了一些過分定義卻導致使用曖昧的紀念公園、風景優美的情侶咖啡步道以外,是不是還有很多未被開發的生猛可能性?我想這次雙年展中的一些作品是值得參考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