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誠(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分子生物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研究員董志誠。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分子生物分析及遺傳改良研究中心副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志誠
  • 外文名:Dong Zhicheng
  • 國籍:中國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美國布朗大學
  • 性別:男
  • 學歷:博士後
個人信息,簡歷,研究領域,代表論著,

個人信息

董志誠,研究員。

簡歷

2012-02--今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 研究員
2008-02--2012-01 美國布朗大學Judith Bender實驗室 博士後
2004-09--2008-01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Nina Fedoroff實驗室 博士後
2003-10--2004-08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與生態研究所 研究助理
1998-09--2003-09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與生態研究所 博士
1992-09--1996-06 上海交通大學 學士

研究領域

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從Waddington在上世紀中期創造出這個辭彙以來經歷了短短半個多世紀的飛速發展,已經發展成一個獨立而令人興奮的領域。表觀遺傳學,顧名思義是相對於經典遺傳學而言的,研究對象是除DNA序列改變之外的可遺傳變化。最早在植物中報導,然後在酵母和哺乳動物中發現存在同樣的現象。在分子水平上,表觀遺傳機制包括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染色體重塑,核小體組蛋白的變種和小RNA介導的基因沉默等,被稱為DNA序列之外的第二遺傳密碼。正是因為表觀遺傳機制參與了細胞活動的多個方面,其變化也影響到多種生物發育過程和生理現象,比如幹細胞的維持與分化,精神分裂症、癌症的形成,生物體對環境的反應等等。
表觀遺傳標記的起源和維持機制一直是表觀遺傳學的基礎問題之一。真核生物中,各種表觀遺傳標記可以在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後在基因組的特定位置起源和維持,已有的研究已經發現很多參與這些表觀遺傳標記建立的酶和輔助蛋白,但是還有很多具體機制有待解答,比如:這些酶或蛋白如何識別相應的染色體位置?細胞如何識別表觀遺傳標記?信號傳導途徑是如何與表觀遺傳途徑協同作用?非編碼RNA如何介導組蛋白修飾?DNA甲基化與組蛋白修飾在生化上的關係如何?
基於植物的表觀遺傳學研究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其他模式生物的前面,比如反義RNA引起的基因沉默現象首先在菸草中發現。模式植物擬南芥,因其基因組小、周期短、種子多且自花授粉,是很好的遺傳材料,很多表觀遺傳途徑得到了鑑定,獲得了很多表觀遺傳的基因組數據。我們希望通過利用模式植物,在回答上述基本問題的同時,在植物基因工程和植物發育與抗逆境脅迫方面有所套用。

代表論著

Raymond Enke, Zhicheng Dong, and Judith Bender. (2011) Small RNAs prevent transcriptional erosion of histone H3 lysine 9 methylation on silencing target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PLoS Genet 7(10): e1002350. doi:10.1371/journal.pgen.1002350
Zhicheng Dong, Meng-Hsuan Han, and Nina V. Fedoroff. (2008) The RNA-binding proteins HYL1 and SE promote accurate in vitro processing of pri-miRNA by DCL1. Proc Natl Acad Sci USA105:9970–9975.
PNAS Cover Story, Comment in: Jian-Kang Zhu, Reconstituting plant miRNA biogenesis. Proc Natl Acad Sci USA105: 9851-9852.
Zhi-Cheng Dong, Zhong Zhao, et al., (2005) Floral patterning in Lotus japonicus. Plant Physiol. Apr;137(4):1272-8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