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底斯堡戰役

葛底斯堡戰役

葛底斯堡戰役(Battle of Gettysburg)為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所發生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屬於葛底斯堡會戰(Gettysburg Campaign)的最後階段,於賓夕法尼亞葛底斯堡及其附近地區進行,是美國內戰中最著名的戰鬥,經常被引以為美國內戰的轉折點。

美利堅聯盟國羅伯特·李將軍所部北維吉尼亞軍團錢瑟勒斯維爾戰役獲勝後,北上進攻維吉尼亞馬里蘭、以及賓夕法尼亞諸州。聯邦軍方面,林肯替換了約瑟夫·胡克少將,代之喬治·戈登·米德少將領波托馬克軍團,雖然贏得了這場決定性戰役,終結了李將軍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入侵北方各州,但未能阻止李將軍遁回維吉尼亞。

基本介紹

戰役背景,戰役過程,戰役結果,歷史評價,戰後紀念,

戰役背景

聯盟軍羅伯特·李將軍率所部北維吉尼亞軍團錢瑟勒斯維爾戰役擊敗聯邦軍波托馬克軍團後不久,李將軍決定二次北侵。此一行動可打亂聯邦計畫中的夏日選舉,可能幫助被圍於密西西比維克斯堡的守軍脫困,並使聯盟軍就食於邊界之外的北方豐饒農場,以讓飽受戰火蹂躪的維吉尼亞獲得必要的休養生息。李將軍所部可同時威脅賓夕法尼亞費城馬里蘭巴爾的摩以及華盛頓特區,並鼓動此刻正於北方成長中的和平運動。於是,李將軍的部隊於1863年6月3日開始自維吉尼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北移。為使其指揮更有效率,李將軍將麾下兩個軍重組為三個新的軍(Corps)。
詹姆斯·朗斯特里特留任第一軍軍長;之前陣亡的“石牆傑克遜”中將的軍一分為二,原第二軍劃歸理察·S·尤厄爾中將轄下,而新的第三軍由安布羅斯·鮑威爾·希爾(AP希爾)中將指揮。
聯邦軍方面,約瑟夫·胡克少將轄下的波托馬克軍團由七個步兵軍、一個騎兵軍及一個炮兵預備隊組成,總兵力超過90000人。胡克少將前因錢瑟勒斯維爾戰役慘敗,又於李將軍第二次北侵時怯戰,亞伯拉罕·林肯總統迅即以喬治·米德取代其職。
戰役中,雙方騎兵的第一場主要戰事於6月9日發生在近維吉尼亞庫爾佩珀的布蘭迪站。由詹姆斯·尤厄爾·布朗·斯圖爾(JEB 斯圖爾特)特率領的聯盟軍騎兵幾乎敗北,但斯圖爾特將軍終能克敵制勝。然而,在這場內戰中最大一場的騎兵戰鬥中,聯邦軍在馬背上的戰士們首次證明他們可以比南方的對手更加優秀。
六月中,北維吉尼亞軍團渡過波托馬克河,進入馬里蘭。在擊敗維吉尼亞溫切斯特西維吉尼亞馬丁斯堡兩處的衛戍部隊後,尤厄爾的第二軍於1863年6月15日開始渡河,希爾與朗斯特里特的部隊則於1863年6月24日至6月25日間尾隨其後。胡克的部隊緊躡其蹤18,持續橫亘於李將軍的部隊與華盛頓間。聯邦軍於1863年6月25日至6月27日間渡河。
於此同時,在一次頗受爭議的行動中,李將軍允許斯圖爾特將軍率領一部分的騎兵巡行聯邦軍周圍。李將軍的命令讓斯圖爾特將軍綽有餘裕;而在斯圖爾特將軍的騎兵長久脫離戰場,以及在其餘的騎兵失於承擔更積極的角色上,兩位將軍皆應負責。斯圖爾特將軍連同其三旅精銳之師於向葛底斯堡推進的緊要關頭及戰鬥開始後兩天內皆不在戰區中。1863年6月29日,李將軍的部隊深入自錢伯斯堡卡萊爾的弧形區域中;兩地分別位於葛底斯堡西北方28英哩(45公里)處及30英哩(48公里)處,接近賓夕法尼亞的哈里斯堡以及位於薩斯奎漢納河畔的賴茨維爾
胡克將軍於歷經維吉尼亞哈珀斯渡口防務的爭論後自動請辭。林肯總統以及一直想找理由擺脫胡克的亨利·韋傑·哈勒克總司令馬上接受辭呈,並以第五軍的喬治·米德少將於1863年6月27日至6月28日間取而代之。
1863年6月29日,當李將軍得知波托馬克軍團已渡過波托馬克河後,下令將部隊集結於賓夕法尼亞的卡什敦附近,位於葛底斯堡以西8英哩(13公里)處的南山(South Mountain)東麓。
1863年6月30日,當希爾將軍的部分軍隊進駐卡什敦時,轄下勁旅之一,由詹姆斯·佩蒂格魯將軍所指揮之卡羅萊納那部隊,冒險直趨葛底斯堡。佩蒂格魯將軍的上司亨利·希斯 (Henry Heth) 少將於其回憶錄中稱,佩蒂格魯將軍為的是到城中搜尋大量的鞋類補給,但此一解釋的真實性大受史學家的懷疑。
當佩蒂格魯將軍的部隊於6月30日抵達葛底斯堡時,發現約翰·比福德準將所部聯邦軍騎兵駐紮於城西,佩蒂格魯將軍未與之交手便轉回卡什敦。當佩蒂格魯將軍將所見告知希爾將軍及赫思將軍時,兩位將軍皆不相信城中或四周駐有大批聯邦軍,而懷疑那只不過是賓州的民兵。儘管李將軍曾下令於全軍集結前避免戰鬥,希爾將軍決定於次日清早發動武力偵察以查明前方敵軍的規模與戰力。7月1日星期三,早晨5點,希斯將兩個旅(由Swine God和Blade God兄弟指揮)派遣至葛底斯堡進行偵察任務。葛底斯堡命運三日正式開始。

戰役過程

約翰·比福德將軍體認到葛底斯堡正南方高地的重要性,明白該處一旦落入聯盟軍控制,米德將軍必定得極為費力才能驅逐他們。他決定利用城西三道山脊:紳士山脊(Herr Ridge)、麥克佛森山脊(McPherson Ridge)與神學院山脊(Seminary Ridge),依託有利的地形以自己的小部隊遲滯優勢的南方大軍,爭取時間以待步兵抵達並占據城南的有利防禦陣地,即墓園嶺(Cemetery Hill)、墓園山脊(Cemetery Ridge)以及寇普嶺(Culp's Hill)。
赫思將一師分為兩旅行進,分由詹姆斯·J·阿徹及約瑟夫·戴維斯兩位準將率領,沿錢伯斯堡小路(Chambersburg Pike)兩側分為縱隊向東推進。1863年7月1日早晨7:30,赫思的兩旅於城外3哩(5公里)處遭遇沿線布防的騎馬哨兵之輕微抵抗;後來遭遇威廉·甘布爾上校所率之騎兵旅。甘布爾上校的騎兵們果斷地下馬戰鬥抵禦,持卡賓槍於柵欄後以突發而精準的槍法發揮拖延戰術。早上10:20,聯盟軍已壓迫聯邦軍騎兵隊向東推進至麥克佛森山脊一線;而第一軍(由約翰·雷諾茲少將所率)之前鋒終於抵達。
在山峰以北,戴維斯暫時戰勝萊桑德·卡特勒準將所領之一旅,但在對一條切進山脊的未完成鐵路路基附近採取行動後,因傷亡慘重而遭擊退。在山峰以南,阿徹旅攻入赫布斯特樹林(Herbst,又名麥克佛森樹林)。所羅門·梅雷迪斯準將所率之鐵旅(Iron Brigade)不費力的打敗阿徹,俘獲數百人,包含阿徹本人在內。
戰鬥初期,雷諾茲將軍指揮部隊與炮兵布防於樹林以東一側,他墜馬後隨即因一顆子彈自左耳後方貫入而陣亡;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此時正好經過約翰·雷諾茲少將倒下的地方,於是第十四團立刻抽出人手,有幸將雷諾茲少將的身體從田野抬到葛底斯堡鎮。
第一軍由阿布納·道布爾迪準將代行其職,於錢伯斯堡峰一帶持續戰鬥至下午12:30。戰鬥於下午2:30再起,是時赫思全師會同各由佩蒂格魯及約翰·M·布羅肯伯勒上校所率之二旅,全力進攻。
佩蒂格魯的北卡羅萊那旅上陣攻擊印地安那第十九旅的側翼,並迫使鐵旅回防。北卡羅萊那第26旅(為軍團中人數最多之一旅,將近900人)傷亡慘重,在戰鬥首日後僅約212人生還。三日的戰鬥結束後,僅餘60人尚可作戰,為此戰中南北雙方陣亡比例最高之一旅。鐵旅緩慢地自林中向墓地山脊推進。希爾會同威廉·多爾西·彭德一師發動攻擊,第一兵團被迫行經馬丁路德神學院校地及葛底斯堡的街道回防。
在西進的戰鬥進行同時,尤厄爾的第二軍,原向西行軍至卡什敦,以應李將軍在該城附近集結的軍令,此時在卡萊爾與哈里斯堡的道路上轉向,朝葛底斯堡方向南行,而當時聯邦軍第十一軍(由奧利弗·O·霍華德少將率領)自南而北搶進巴爾的摩小路(Baltimore Pike)與坦尼城公路(Taneytown Road)。當日,剛過中午,聯邦軍於葛底斯堡的西方、北方與西北方構成半圓形的陣線。
不幸的是,聯邦軍兵力不足。布防於葛底斯堡以北的卡特勒將軍,其右翼空虛;而第六軍於戰線最左端的一師未能及時補強前線,迫使道布爾迪將軍投入其預備隊以保持戰線完整。
下午2:00左右,第二軍的羅伯特·E·羅茲以及朱巴爾·安德森·厄爾利所率兩師粉碎分別據守於城外以北及西北的第一及第六兵團外圍。愛德華·A·奧尼爾與小艾爾弗雷德·艾弗森所部兩旅攻擊約翰·C·魯濱遜準將所部,據守樺樹嶺(Oak Hill)以南的第一軍轄下一師,傷亡慘重。厄爾利師因弗朗西斯·C·巴洛準將之失誤而得益:巴洛準將率所部,第六軍轄下一師,向突出於軍團戰線之外,易招來多方攻擊的布羅瑟高地(Blocher's Knoll,位於葛底斯堡正南方,今稱巴羅高地(Barlow's Knoll))推進。厄爾利所部切進聯邦軍右翼所在的巴洛師,巴洛準將負傷被俘。
聯邦軍於城外北邊及西邊之據點皆告陷落,霍華德將軍下令撤至城南的墓園嶺(Cemetery Hill)高地,駐防於當地的阿道夫·馮·施泰因韋爾所部為兵團預備部隊。
李將軍明白聯邦軍據有該高地所可能發揮的防禦力量,他命令尤厄爾將軍‘如果行得通’就拿下墓園嶺。尤厄爾將軍決定不發動勢,史家認為此舉錯失良機。
1863年7月1日的戰鬥中,雙方的總兵力為25,000名聯盟軍面對18,000名聯邦軍,其規模於戰史上排名第廿三。7月1日夜至7月2日白天之間,兩軍其餘的步兵皆抵達戰場。聯邦軍方面,有第二軍、第三軍、第五軍、第六軍以及第十二軍。聯盟軍則是皮克特師,朗斯特里特軍第三師一早自錢伯斯堡啟程,當日稍後抵達。
聯邦軍防線自城外東南方的寇普嶺起,向西北延伸至城外正南的墓園嶺,再沿著墓園山脊南伸兩哩(3公里),止於小圓頂以北。第十二軍之大部駐防於寇普嶺,第一軍與第六軍殘部扼守墓園嶺,第二軍防護北墓園山脊一半地區,由第三軍掩護其側翼。這條聯邦軍防線俗稱“魚鉤”。聯盟軍的戰線平行於聯邦軍防線,相距約一哩(1600米),自神學院嶺開始,西向橫過城中,再彎向東南方,至與寇普嶺相對之高地。於是聯邦軍處於內線作戰的態勢,而聯盟軍則為長達5哩(8公里)的外線作戰。
李將軍於1863年7月2日的作戰計畫為以朗斯特里特將軍的第一軍進占有利位置後潛攻聯邦軍左翼,向北跨過耶米特斯堡公路(Emmitsburg Road),以動搖聯邦軍防線。攻擊實際上由約翰·胡德與拉斐特·麥克勞斯兩師發起,希爾將軍所部第三軍轄下的理查·安德森所部一師緊隨其後,以雁形展開攻勢。防止米德司令調動中央的兵力以鞏固左翼。在此同時,第二軍下屬愛德華·詹森與厄爾利兩師佯攻寇普嶺與墓園嶺以牽制聯邦軍兵力調度,若時機恰當,則此一佯攻將轉為全面進攻。
然而李將軍的作戰計畫所根據的情報有缺陷,斯圖爾特將軍於戰場缺席使情況更形惡化。原定推進至聯邦軍左翼以外進行側翼攻擊的朗斯特里特將軍左翼一師,由麥克勞斯將軍指揮,在行進的途徑中有丹尼爾·西克爾斯少將所部第三軍橫亘其間。西克爾斯將軍不滿意劃給他的墓園山脊南端防區,見及西邊半哩(800米)處的高地更有利於炮兵發揮火力,於是違令而命其所部移動至耶米特斯堡公路沿線高地。這條新防線自魔鬼穴(Devil's Den)起,西北延伸至雪菲(Sherfy)農場的桃子園,再東北向順著耶米特斯堡公路至卡多利(Codori)農場止,在桃子園構成一個難以防守的突出據點;而安德魯·A·漢弗萊斯準將及戴維·B·伯尼少將所部兩師分據耶米特斯堡公路沿線及南端,易受雙面夾攻,且兵力分散於超出其部隊可有效抵禦的長長防線中。
朗斯特里特將軍之攻勢原應輕而易舉,然而他獲得李將軍之同意坐待轄一旅之眾抵達,而該旅在行進途中於小圓頂發現聯邦軍通信站,因後退迂迴以避免暴露行蹤又浪費不少時間。胡德與麥克勞斯所部兩師直到下午4點及5點方各自發動攻勢。
朗斯特里特將軍所部各師一頭撞進第三軍防區,米德司令派出第五軍全軍、第二軍轄下的考德威爾師、第十二軍大部、外加剛到達的第六軍之一部趕赴增援。連番激戰發生於魔鬼穴、麥田與桃園。第三軍實質上全軍覆沒,西克爾斯將軍本人因遭炮彈削過腿部而必須截肢。考德威爾所部一師於麥田逐一被殲。安德森所部一師於下午6點開始進攻,抵達墓園山脊峰頂,但在第二軍的反擊之下無法堅守。
同時,第五軍的斯特朗·文森特上校以一旅的兵力死守聯邦軍的重要高地:小圓頂。他以劣勢的五團兵力挺住了聯盟國軍胡德師所屬各旅的反覆攻擊。米德司令轄下的工兵司令,古弗尼爾·K·沃倫準將,早知此高地的重要性,就在胡德將軍的部隊開到之前不久,即派遣文森特上校所部之旅、哈佐特(Hazlett) 的炮兵連、以及紐約第140團扼守此地。死守小圓頂以及緬因第廿步兵志願團的肉搏衝鋒為內戰中最動人的一章。
下午7:00左右,詹森師對寇普嶺進行遲到的攻擊,帶頭展開第二軍的攻勢。嶺上的守軍為聯邦軍第十二軍,但大部分已被調集至左方以抵禦朗斯特里特將軍的進攻。嶺上當時所余兵力為喬治·S·格林準將率領的紐約部隊。由於格林將軍前此堅持構築堅強的防禦工事,又獲得第一與第六軍的增援,格林將軍所部抵擋住了聯盟軍的攻擊;而聯盟軍占領聯邦軍於嶺上低處放棄的部分工事。
入夜後,厄爾利所部兩旅於東墓園嶺攻擊聯邦軍第十一軍,安德魯·哈里斯上校守軍率第一師第二旅竭力抵抗,傷亡過半,但厄爾利將軍失於增援所部攻擊聯邦守軍,而羅伯特·E·羅茲少將率尤厄爾師剩餘的兵力沿墓園嶺西進助攻不果。聯邦軍內線作戰的態勢使各級指揮官迅速調動部隊至關鍵地區,而聯邦守軍於獲得第二軍的增援後得以守住東墓園嶺,厄爾利將軍所部被迫撤退。
斯圖爾特將軍率其四騎兵旅於當日午後近黃昏時抵達葛底斯堡,但在第二天的戰事中無所作為。韋德·漢普頓之旅於葛底斯堡東北方的亨特斯敦與喬治·卡斯特的密西根騎兵發生遭遇戰。
李將軍希望於7月3日星期五以前日的計畫重新展開攻擊:朗斯特里特將軍攻聯邦軍左翼,而尤厄爾將軍攻寇普嶺。然而,在朗斯特里特將軍尚未預備好之前,聯邦第十二軍團於拂曉對寇普嶺上的聯盟國軍施以重炮轟擊,以奪回工事。當地聯盟國軍接連發起兩波攻擊,在苦鬥七個多小時後,於上午11:00左右停止攻擊。
李將軍於是被迫改變計畫。由朗斯特里特將軍指揮轄下由皮克特率領的維吉尼亞師,加上由希爾之軍分出的第六旅,攻擊聯邦軍防線正中央由第二軍把守的墓園山脊。聯盟軍於攻擊時將集中所有堪用的大小火炮轟擊敵軍各據點以削弱其防線。
下午1:00左右,聯盟軍170門加農炮同時開火,其或為此戰最大規模炮擊。波托馬克軍團為節省彈藥以應付接下來必有的步兵進攻,並未馬上開火還擊,而是等了15分鐘後才以80門左右的加農炮參戰。北維吉尼亞軍團嚴重缺乏炮彈,且這番連續轟擊並未對聯邦守軍的據點產生太大的影響。炮擊於下午3:00左右平息,12,500南軍士官兵跨出工事,沖向四分之三哩(1200米)以外的墓園山脊,史稱“皮克特衝鋒”。由於聯邦軍來自墓園嶺與小圓頂以北的側翼炮火猛烈,第二軍又於聯盟國軍進逼時以前膛來福槍射擊並發射榴霰彈,攻方有近三分之一的兵員未能生還。聯邦守軍的防線於一稱為“天使”的低矮石柵處,一片灌木叢的北方,曾暫時動搖斷裂,但增援部隊迅速補上缺口,擊退聯盟軍的進攻,皮克特衝鋒是葛底斯堡戰役最後的高潮,據說此次衝鋒的令人震驚的高傷亡率甚至連李將軍都深受震撼,當部隊敗退時,李將軍策馬在傷亡慘重的子弟兵間穿梭,口中不停說道:“這都是我的錯,弟兄們,這都是我的錯”。
皮吉特衝鋒皮吉特衝鋒
1863年7月3日發生兩場大型騎兵遭遇戰。斯圖爾特將軍受命衛戌聯盟軍左翼並做好擴充戰果的準備:在步兵登上墓園嶺後,側攻聯邦軍的右翼,同時打擊其輜重與通訊線路。在葛底斯堡以東3哩(5公里)處,今稱“東騎兵場”者(介於約克城與漢諾瓦公路間),斯圖爾特將軍的騎兵部隊遭遇戴維·麥克默特里·格雷格準將所部一師以及卡斯特之旅,在馬背上打出一場傳奇性的戰爭,包含馬背上的徒手肉搏。卡斯特率領密西根第一騎兵隊衝鋒陷陣,牽制住漢普頓所部一旅,阻擋斯圖爾特將軍達成迂迴敵後建功的目標。在皮克特衝鋒之後,米德司令命賈森·基爾派屈克準將對朗斯特里特兵團位於大圓頂西南方的各步兵據點發動騎兵攻擊。埃隆·法恩斯沃思準將抗議此舉無謂,但仍遵命行事。法恩斯沃思將軍於攻擊中陣亡,所部傷亡慘重。
第三日第三日

戰役結果

雙方總共損失51000名兵員,包含陣亡、受傷、失蹤、被俘者。超過7000名陣亡戰士的遺體躺在夏日的艷陽下,亟需儘快掩埋,5000匹戰馬屍骸於城南堆疊火化,鎮民因惡臭而作嘔。葛底斯堡戰役也因此以南軍失敗告終。南軍在戰役中傷亡2.8萬人,北軍傷亡2.3萬人。
雙方大軍於1863年7月4日在這片血腥的戰場上相互對峙一天。同日,維克斯堡戰役結束,聯盟國守軍向尤里西斯·格蘭特將軍請降。李將軍改組其戰線,轉為防禦態勢,希望米德將軍進攻。聯邦軍司令謹慎的決定不冒此險,此一決定使他日後飽受責難。
1863年7月4日,北維吉尼亞軍團於滂沱大雨中沿哈吉斯城公路(Hagerstown Road)撤離葛底斯堡。戰鬥結束,聯盟國軍轉進維吉尼亞。米德司令的波托馬克軍團尾隨追擊,以為最多在半途便可截獲敵方主力。大雨淹沒了波托馬克河,將李將軍的大軍困在河流北岸。但當聯邦軍主力趕到時,聯盟軍已作好渡河準備。1863年7月14日於瀑布區(Falling Waters)的斷後作戰為葛底斯堡戰役最後一役,為長串的死傷名單再添一筆,包含傷重不治的佩蒂格魯將軍。
聯邦軍清理戰場後在戰場上找到遺留下的步槍共37,574支,而當時的前膛槍射擊步驟繁雜,若操作順序錯誤即會成為不發彈或無法進行下次裝填,士兵因為緊張或沒注意到槍枝未擊發且未進行故障排除就又裝填,便會造成重複裝彈的狀況發生。據統計在這37,574支步槍中,槍管中還有子彈的共有24,000支,其中還有一顆彈頭的約有6,000支,誤塞了兩顆彈頭的約有12,000支,塞了三到十顆彈頭的約有6,000支,最高記錄是有一支來福槍被裝填了23顆彈頭。
葛底斯堡戰場遺蹟於四個多月後聲名依舊,時當葛底斯堡國家公墓揭幕。在揭幕式上,亞伯拉罕·林肯總統於其葛底斯堡演說中為國家重新題獻這場艱苦的內戰,表述南北雙方所有在葛底斯堡陣亡的將士皆非無謂犧牲的理想。

歷史評價

綜觀此役全局,李將軍似乎懷抱本軍人馬所向無敵的信念,先前的作戰經驗,包括五月初於錢瑟勒斯維爾的大捷,以及聯邦軍在7月1日於葛底斯堡狼奔豕突,令他對這種想法深信不疑。這種盲目的信念帶來不利的影響,加上北維吉尼亞軍團新增許多不具經驗的指揮官(例如,希爾與尤厄爾兩位將軍皆為有能力的師長,前此卻未曾指揮過一整個兵團)李將軍習慣僅作一般性指示,而由其副手執行細節,為敗因之一。此法對石牆傑克遜有用,對於不習慣其粗枝大葉式領導風格的各兵團司令而言,卻並不合適。7月1日之後,聯盟國軍怎么樣就是無法分進合擊。李將軍面對的是新而危險的對手,米德少將;而身負重任的波托馬克軍團在本鄉本土打了漂亮的一仗。

戰後紀念

現在葛底斯堡國家公墓和葛底斯堡國家軍事公園皆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維護,成為美國最受敬重的歷史性地標。
美國重現戰役以紀念葛底斯堡戰役150周年美國重現戰役以紀念葛底斯堡戰役150周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