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大鄉

葉大鄉

十堰市鄖陽區葉大鄉地處秦巴山脈,坐落於鄖陽區西南邊陲,東臨車城十堰,南接房縣,西靠竹山縣,北接紅岩背國營林場,葉大倚停舟,偎蒼浪,伏堵河,世代繁衍。漢江的最大支流——堵河穿腹而過,將其分為東西兩半。全鄉共轄13個村(場),55個村民小組,13289人(2017年),30鄉直單位,非農農業戶口102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葉大鄉
  • 別名:葉灘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
  • 下轄地區:朝陽、葉灘、楊柳、新潮、磚峪、皮古、
  • 政府駐地:新潮村
  • 電話區號:0719
  • 地理位置:十堰市鄖陽區西南部
  • 面積:320.39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3289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為13°C —19°C
  • 著名景點:蒼浪林海,停舟勝景
  • 機場:十堰武當山機場
  • 火車站:十堰火車站、十堰北站(在建)
  • 車牌代碼:鄂C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自然資源,山林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交通,基礎設施,交通建設,水利設施,集鎮建設,通訊通信,廣播電視,教育文化,自然景觀,停舟勝景,蒼浪林海,堵河風光,商貿流通,工農業生產,

地理環境

十堰市鄖陽區葉大鄉版圖總面積320.39平方千米(2017年),山場院總面積蓄36.9萬畝,水田0.2萬畝,耕地總面積16060畝。呈現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地形地貌為重冊地褶皺地帶,最高山峰海拔1824.7米,最低海拔247米,年平均氣溫為13°C ——19°C,年均降雨量850毫米左右,無霜期232天。

歷史沿革

葉大鄉自唐、宋以後,由陝西、安徽、武漢、黃岡等地移民而聚之,歷經數代繁衍沿龔至今。清朝以前這一帶什麼名稱無文字記載可查,民國時期此地為葉門、大蒼兩個保(即原葉大鄉為葉門保、原葉灘鄉為大蒼保),國民黨統治時期,機構曾經變革,設鄉所,將兩保各取一字合稱葉大鄉公所,隸屬黃龍管轄。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2年,從黃龍區分離出來成立葉大區公所,區機關設在門樓溝口,
1969年黃龍大壩建成截流,區公所及其區直機關遷至麻池村。下設人民公社,即朝陽、葉灘、磚峪、門樓、龍潭皮古、黑黃七個小公社。
1975年撤區並社,將皮古、龍潭、黑黃、門樓4個小公社合併為葉大公社;將葉灘、朝陽、磚峪3個小公社合併為葉灘公社。
1984年撤社並區,將葉大、葉灘公社撤銷設葉大區,轄7個小鄉,將7個小 公社改稱7個鄉人民政府。
1987年撤區建鄉,交款原皮古、龍潭、黑黃、門樓4個合併為葉大鄉;將葉灘、朝陽、磚峪3個鄉合併為葉灘公鄉。
2001年行政區劃鄉鎮合併,將葉大、葉灘兩鄉合併為大鄉,鄉政府及鄉直機關設在麻池村。
2010年遷新鎮到朝陽村。

自然資源

境內溝縱橫,重巒疊嶂,資源豐富,冷暖溫差大,是一座天然寶庫,動、植物多樣性保護較好,有羚羊、香獐、鹿、果子狸、人參、丹參、九連環、金釵、七葉一枝花、頭頂一碗水等,有30萬畝天然林資源,有5萬餘畝山竹和3000餘畝精品竹園。堵河也是一座水產資源寶庫,盛產鯿、白、鯉、鯽等魚。
堵河鮭因其生長於無污染、水質好的環境,以肉嫩味美而名揚車城,堵河茶葉、天麻精粉、堵河葛粉已成為備受消費者青睞的純天然綠色食品,葉大正按照“萬畝黃姜、萬窯山藥、萬箱魚、五萬畝竹子、10萬畝生態林”的產業公新格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山林資源

全鄉境內擁的廣闊的山場各林地資源,山場總面積36.9萬畝,有林場30萬畝。其中:用材林10萬畝。既有松杉、柏、楸、椿等樹種,又有香樟、銀杏、桂花等名貴樹種;既 有經濟林木,又有保持地表防風固土的草木植被,境內生長保存著2600餘株齡都在2000年以上的古樹,其中,王良村項家湖一株古松樹幹挺拔高約21.7米,胸圍需五人合抱。樹冠 有七個小枝組成一把傘狀,故名七星松,樹齡約260年。全鄉木材蓄積約200萬立方米。有竹林資源面積56000畝,其中山竹約53000畝,精品竹3000畝。有豐富 的硬雜木材,可生產地板磚、紅木高檔家俱,堵河沿岸長著稀有的可做盆景的鵲梅、冬青、臘梅等。該鄉大宗傳統經濟林木有柑桔、梨、桃、板栗、核桃、棗、杜仲、汕桐、木梓、生漆、肚倍、茶葉、獼猴桃、柿子等乾鮮水果及農副土特產品。

土地資源

全鄉耕地總面積1.6萬畝,其中水田0.2萬畝同,坪地28000畝,平均坡度9.1度,可灌溉面積 3800畝,土壤酸鹼度適中,結構多為粘黃土、泥沙土、土壤元素種類繁多,既適宜小麥、水稻 、苞谷、紅薯等大宗作物生長,又適宜於藥材、蔬菜、山野菜生長。同時,庫區消落地約有3000餘畝,土層豐厚、土質肥沃,適宜於冬春季節枯水期耕種。

礦產資源

葉大鄉地處秦嶺大巴山系余脈、群峰如雲、層巒疊嶂,蘊藏著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建國後,有關部門已勘探出金、銀、銅、鐵、鋁、煤、石灰石、水晶石等礦產資源,儲藏量數以千噸。

水利資源

葉大鄉地處黃龍庫區、庫水淹沒14個村、47個組,承 包面積 3.6萬畝,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水產中門投放新品種――銀魚。為了解決開發資源與保護資源的矛盾,靠水養水,靠水致富,庫區漁民在近20提內探索出了野生轉家養技術、由水中捕撈轉為網箱養殖。網箱養魚已發展到2500箱攔河築壩庫養魚已發展三處(花蛇溝、鐵鎖溝、朝陽溝)。堵河鮭已成響亮品牌打出十堰。鮮魚年產量突破到1600噸。悠悠堵河又是貫穿鄖陽區、房縣、竹山縣、十堰城區的黃金水道,千帆竟發百舸爭流,是水上交通的主幹航線。

交通

高速公路
(葉)大鄉(西)溝鄉高速。

基礎設施

交通建設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葉大境內公路處於空白,出入鄖陽府沿50公里堵河跋涉或乘船而行,1969年黃龍灘水電站建成,奔騰咆哮的堵河實現了截流,高峽出平湖,航遠便成為葉大人民出入境的唯一交通線。1980年鄖縣實施“社社通公路”工程,縣委、政府組織全縣勞動力修通了紅岩背至葉灘 46公里縣鄉公路。八十年代至今,葉大人民在歷屆黨委、政府領導下,歷經了30多年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一任接著一任乾,一幅藍圖繪製 到底,先後修建了葉(灘)蘭(家)公路37.5公里,皮(古)十(堰)公路16公里,葉(灘)蘭(家)公路20公里 ,毛(河)朝(陽)公路11公里。全鄉27個村(場)135個組21個村75個組已實現通車,公路總里程達到13公里。目前,葉(灘)十(堰)公路、皮(古)十(堰)公路已有客車試運營。村組公路網路框架基本構成,打破了過去“自古堵河一條道”的格局,東北開通了虎眼村、閔家村至十堰柏林鎮,翻身村至十堰西溝、黃龍村至國營紅岩背林場四條口子路,西南與房縣大木鎮,姚坪鄉兩口子也在延伸、對接。葉十公路黑色化已立項,納入鄖縣公路建設“十五”計畫之中。

水利設施

20世紀70年代初,老葉大區組織全區人民在翻身村境內修築了可容80萬立方米的朝陽水庫,體為土石結構,壩長320米,底寬480米,脊寬3米,壩高450米,具有防洪、灌溉、養殖等功能。
航運能力增強,黃龍大壩至上游航線終點長210公里,輻射鄖、房、竹三縣和張灣區共6個鄉鎮,日客流量逾千人,蘊藏著巨大的內河航運潛力,堵河流經葉大鄉境內航線40餘公里,葉大鄉抓住位居堵河中下游的優勢參與航運市場競爭,於1981年製造葉客1號客船,如今已發展到3艘客船參與營運,已有貨船40多隻,長期從事貨物運輸。

集鎮建設

葉大鄉現已崛起兩座新興集鎮,即:葉大中心集鎮壓、、葉灘邊貿集鎮。葉大集鎮依山傍水坐落於堵河西岸的麻池村白家坪,由鄉直機關、集貿市場、集體、個體工商戶、當地居民構成,占地面積1000餘畝,集鎮人口逾2000人。葉灘邊貿集鎮位於鄖、房、竹三縣及張灣區交界處依山傍水坐落於葉灘村三組原葉灘鄉政府所在地,由鄉直機關、集貿市場、集體、個體工商戶和當地居民構成,占地面積1000餘畝,總人口1500餘人。政府先後投資60萬元用於集鎮基礎建設,按照農村集市城區 鎮化的標準,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設施配套,功能完善,打破行業界限,區域界限,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特別是自90年以後勤部,黨委、政府實施“集鎮活頁紙鄉、遷移富鄉”戰略,吸引了一大批省內外工商業主進入集鎮經商辦企業。

通訊通信

1999年政府籌資30萬元,區電信局扶持200萬元,架設小花果到葉大鄉70公里光纜,45公里電纜,開通了程控電話,電話達到了700餘部,使信息閉塞的深山告別了“搖把子”電話,步入了信息“快車道”,移動通信基站建設已納入“十五”計畫之中。

廣播電視

全鄉播覆蓋率達到90%,現有電視差轉站2座,有線電視入戶達1669戶,入率達38%,農戶架設接收天線達2040餘戶。

教育文化

全鄉現有初級中學兩所(葉大中學、葉灘中學),預製結構校舍(含集體辦公用房)80間2160平方米,生平5平方米。裝備有實驗室、微機室、圖書室、遊藝室,建有兩個體育場,其中葉大體育場18000平方米,項目設施有單、雙槓、平衡木、吊環、籃球場院等;葉灘中學體育面積20000平方米。全鄉現有國小10所,預製結構校舍150間4050平方米,磚木結構200間5400平方米,生平7平方米,全鄉基本消除危房。
文化站現有中檔次影劇院1座,可容納700觀眾,多功能活動室2個,職工俱樂部1個,文化教育站辦公用房56間1300平方米。
葉大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現有乙級一等衛生院兩個(葉大衛生院、葉灘衛生院),衛生所3個,村級衛生室22個,醫療機構網路遍及全鄉,醫療裝備投資20萬元設備有B超、X光機、化驗、理療、放射器械,肩負著保障全鄉人民民眾身體健康的重任。

自然景觀

葉大鄉境內有山有水有洞,堵河一衣帶水,宛如一條碧綠色綢帶飄悠在高山峽谷之間,青山碧水,相映成趣。

停舟勝景

堵河以東有座海拔1400餘米的停舟山,相傳真武大帝路經此地踩垮半面山,又傳達室山中曾停留金船一隻,故名停舟山。停舟山,山勢險峻,奇峰突兀,山上有道教真跡觀音堂、羅漢洞、停舟寺、鼓牌寺、殺牛場、青龍泉、黑龍泉、白龍泉、黃龍泉、猴人石、鑼腔岩石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點,佇立停舟山巔可遙望武當雄姿。俗有:“建起停停舟寺,賽過武當山”之稱。

蒼浪林海

蒼浪山坐落於葉大鄉十堰市區、鄖陽區、房縣、竹山縣交界處,堪稱鄖陽屋脊。主峰海拔1680米,有15個村與蒼浪山一脈相承,山上青苔滴翠,林木蔽天,泉涌石窟,鳥鳴山澗,動物、植物多樣性保護較好,山腳山頂相差海拔800餘米,氣溫相差攝氏10度,形成明顯的立體氣候。

堵河風光

清清堵河,連線十堰市區、鄖陽區、房縣、竹山縣,堵河流域沿線有二龍戲珠、皮面灘、龍潭河、貓河灘、月亮灣、舒家站等激流險灘。尤其是古灘、葉灘被行船駕舟者稱為“鬼門關”,每年就有幾艘船在此遇險。因此,外在船工途徑此地必須到當地僱請有名的水手幫助,以平安渡過難關,龍潭孫文昌、葉灘樊興毅等成為堵河流域聞名的駕舯舵手,黃龍大壩建成蓄水,高峽出平湖,一條奔騰不息的,放縱無羈的巨龍被馴服了。堵河已成為旅遊觀光的理想去處,每年春、夏、秋冬都有旅遊團體接踵而來。

商貿流通

解放初期,葉大只有一家鹽商和兩面三刀家小百貨店,貨源主要來自十堰市鄖陽區老城,交通主要通道僅是一條迂迴曲折的堵河。五六十年代,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供銷合作誕生,到80年年代未,商業網點遍及各村,擁有供銷社兩家,供銷分社10家,代銷店70多家。肩負著農村土特產產品的收購、加工、銷售、農業生產資料的調度、供應、兼營飲食服務、醫藥批發、五金交電、日雜百貨、農機農具,為繁榮農村經濟發揮了巨大作用。到1990年供銷系統職工總數達到50多人,年貿易總額達到1500萬元。1991年由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度,供銷社推行“租瓢賣瓜”式的承包形式,轉換經營方式,打破“大鍋飯”,端掉“鐵飯碗”搬掉“鐵交椅”。同時,放開市場打破供銷社一統天下的絡局,國有、集體、私營多種經濟成份一齊上如今工商服務飲食業已達300多家,年營業額已達1600萬元。其中,葉大中心集鎮、葉灘邊貿集鎮集體、個體工商業已達210餘家。年營業額達1100萬元。

工農業生產

葉大鄉直屬企業有十堰市鄖陽區堵河茶場、園藝場、林特場、航運公司,其中十堰市鄖陽區堵河茶場現有場民965人,行政管理人員7人,技術人員32人,茶園面積1200畝,年產量3500公斤,產值29萬元。園藝場現有場民49人,基地總面積120畝,管理人員2人,技術人員9人,年產值6萬元。林特場現有場民134人,管理人員3人,技術人員14人,年產值9萬元。航運公司現有職工9人,船隻40多艘(只),年產值60萬元,實現利潤12萬元。葉大鄉屬農業鄉鎮,生產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紅薯、大豆、碗豆等,近五年來,全鄉農業暨經濟工作緊緊圍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根主線,抓住產業、產品、效益、機制等事關經濟發展全局的問題,重點突破,狠抓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生產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緊抓特色、規模、品牌、效益四個環節,以逐步減少糧食種植面積,擴大特色經濟作物面積,穩定發展種植業,大力發展養殖顯為重點,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走種植業依靠科技穩糧、強特之路。糧食與經濟作物的面積 比由過去7:3調整為3:7,占農業總產值比過去的25%提高到80%,實現了由量的突破到質的飛躍。農民增收的大頭來源於特色經濟,黃姜、茶葉、魔芋、蔬菜(含山野菜)等特色產品已發展 為骨幹產業,種植面積 分別達到7000餘畝,逐步形成山頂 竹木3000畝,山腰 果菜2000餘畝,田地種黃姜7000餘畝,河中養 魚蝦 的區域經濟格局。過去,“養雞換油鹽,養羊圖輕閒,養魚鬧著玩”的小農經濟思想禁錮已徹底打破,牛豬年飼養達到16600頭,人均飼養1頭,山羊飼養量達到9340餘只,出欄羊肉50餘噸,家禽飼養20100隻,年產蛋量97噸,出售肉雞(鴨)27噸,年養殖業總收入達到64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四分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